:::

出版年月: 2009年10月

中國後現代:先鋒小說中的精神創傷與反諷

楊小濱/著、愚人/譯
平裝220元

作者簡介 楊小濱,生於上海,耶魯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兼任政治大學、清華大學副教授。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教授、研究職務,及《現代詩》季刊特約主編,《傾向》文學人文季刊特約策劃,中國教育電視台《藝術爭鳴》欄目主持人、策劃。著有《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歷史與修辭》、The Chinese Postmodern 等論著,及其他文學、藝術、電影、文化評論和研究文章。詩集《穿越陽光地帶》獲現代詩社 1994 年度「第一本詩集」獎。另著有詩集《青春殘酷漢語·詩歌料理》、《景色與情節》等。近年亦在北京和台北舉辦攝影個展《後攝影主義:塗抹與蹤跡》。 本書簡介 本書是對八十年代中期興起的中國先鋒小說的系統性理論闡釋與解讀。本書從精神分析、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和解構主義的視角出發,揭示了先鋒小說敘事不確定性中所隱含的對歷史創傷的訴說,從而闡發了語言形式革命的政治意義。同時,本書把本土的後現代置於全球和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性體系中予以考察和清理,重新闡述了後現代理論在當代中國(共存的)歧誤與必要。在文學史的意義上,本書探討了先鋒小說如何通過挖掘現代經典作品中自我解構的因素,質疑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建立絕對主體的主流敘事模式,並由此形成了一種反諷的、自我瓦解的敘事範式。在這樣的理論和文學史框架裡,本書著重解讀了余華、殘雪、徐曉鶴、馬原、格非和莫言六位作家的小說作品。

出版年月: 2009年6月

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

蔡長林/主編
平裝580元

本書簡介 傳統的經學史敘事,重視的是經傳分合、注疏存廢、經師著作、學術傳承、學風演變等經學內部問題,至於經學作用於歷史各個層面的思考,就較少涉及。然本書諸篇所考論,已非傳統經學敘事觀點所能囿,而旁及於經學與諸多學門之間的交集與相互影響。例如,經學與政治、經學與法律、經學與文學、經學與史學、經學與思想、經學與古文運動、經學與科舉或經學與其他學術之關涉。概括言之,除了持續對傳統經學內部問題進行探討之外,表述經學作用於歷史的各種形式,是本論文集的一大特色,既有助於隋唐五代經學理解之深入,於經學史縱深之開發,其功亦莫大焉。 導言 蔡長林 六經之道與初盛唐古文創作流程的思考 王基倫 唐人疑經改經述論 陳恆嵩 唐代中葉的文人經說 龔鵬程 敦煌吐魯番經學研究與影響 孫學雷 經疏與律疏 橋本秀美 唐代法律思想的經學背景──《唐律疏議》析論 蔡長林 陸德明的學行和經學思想 黃坤堯 《尚書正義》對《史記》《尚書》說評議之研究 蔡根祥 倫敦所藏斯二七二九號敦煌《毛詩音》殘卷論考 張寶三 王通的研究及其《詩經》學觀探論 楊晉龍 顏師古《漢書注》之《詩經》學初探 田漢雲 韓愈〈詩之序議〉考 .蔣秋華 唐經學家對〈鄉飲酒禮〉之詮釋 史嘉柏 唐代《春秋左傳》學別論 戴偉華 大衍曆《春秋》日食合朔考 陳廖安  《高本漢左傳注釋》孔《疏》杜《注》異義考辨 單周堯 日本足利學校遺蹟圖書館藏《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考 野間文史 劉知幾之《左傳》學──兼論詩化之史學觀 張高評 呂溫與《春秋學》──唐代新《春秋》學之趨勢 齋木哲郎 陳岳《春秋折衷論》初探 馮曉庭 解經.身分.主體性──《論語筆解》於中晚唐學術思想史上之深層意義 金培懿 《開元占經》所收讖緯文獻考論 黃復山

出版年月: 2008年12月

千山詩集

函可/著 嚴志雄、楊權/點校
平裝420元

點校者簡介 嚴志雄 (Lawrence Yim),美國耶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聘副教授,專研錢謙益詩、明清文學、文學理論等。 楊權,歷史學博士,原任中山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現任同校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近年研究重點為先秦兩漢文獻及明清嶺南文獻,正主持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專案《全粵詩》清代部分之編纂。著有《新五德理論與兩漢政治》,並編訂、出版古籍多種。 本書簡介 函可禪師 (1612-1660),明清之際廣東博羅人,曹洞宗高僧,亦以詩名。 順治四年 (1647),於南京被邏卒搜出違礙詩文,後定罪流放瀋陽,遂為有清一朝流放東北之第一人,論者因亦有「清代第一宗文字獄」之說。函可在瀋事跡之最為人樂道者,厥有二事:一者,開法瀋陽一帶,所謂「說法醫巫閭,七坐道場,全提直指,絕塞罕聞,一時緇白稱佛出世」。一者,於戍所仍吟詠不輟,成詩甚夥,並與「遺老流民」等數十結「冰天詩社」,乃開清初東北文人結社之先河。長久以來,學界對函可的認識相當片面,並無深入研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詩集《千山詩集》流傳甚稀(乾隆年間曾被禁燬),且向無現代新式標點本行世。因此,本書之編校出版,對明清時期佛教文學、東北流人文學、文化、宗教活動等領域的研究,將有重要的幫助。函可詩集相關文獻題名不一,在函可生前未曾刊刻,僅以各種手抄本的形式流通。康熙四十二年 (1703),嶺南華首臺僧眾匯合各抄本,編纂為一集,題名《千山詩集》,凡二十卷,另補遺一卷,收詩逾一千五百首,各體俱備,蔚為大觀。本書即據此康熙本點校排印。書前冠以編者所撰導論:〈忠義、流放、詩歌——函可禪師新探〉,比較全面地論述了函可詩歌的重要思想內容及特色。

出版年月: 2008年12月

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

林月惠/著
平裝360元

作者簡介 林月惠,1961 年生,臺灣省彰化縣人。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畢業,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1988),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1995)。曾任國小教師、嘉義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講師、副教授、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2002-2003)、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哲學思想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6),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中韓儒學比較研究。著有:《陽明「內聖之學」研究》(碩士論文)、《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羅念菴思想之研究》(2005),合編有:《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問題與展望》(2002)、《現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宗教篇》(2005)。另有關於宋明理學、中韓儒學,以及其他學術論文數十篇。 本書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八篇論文,集中以「主題式」的研究,探討宋明理學的重要哲學論題。作者在撰寫上呈現三個特色:一是以宋明理學家的重要哲學「概念」為主(如「一本」、「一體」、「仁」、「體/用」、「見在良知」、「天命流行之體」等),深化其哲學意涵;二是側重學界較少處理的宋明理學家之文本與論點(如馮柯《求是編》、陽明後學「克己復禮」解);三是各篇相關的宋明理學論述,皆根據理學家對經典的詮釋與文本的分析而展開(如《論語》「觀過,斯知仁矣」、「克己復禮」、《傳習錄》、《中庸》首章等)。藉此研究,本書彰顯宋明理學家的諸多論述,皆隱含工夫論上的超越蘄嚮與義理講明的內在辯證,並在此雙向迴旋中,動態地創發豐盈的意義世界。

出版年月: 2008年11月

李源澄著作集(一至四冊)

林慶彰、蔣秋華/主編 黃智明、袁明嶸/編輯
平裝1600元

本書簡介 李源澄(一九○九|一九五八)四川犍為縣人,師從經學家廖平、章炳麟,早年曾受聘為無錫 國專、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一九五七 年反右鬥爭中,遭到批判,次年五月因病逝世,年五十。著有《經學通論》、《諸子概論》、《秦 漢史》、《李源澄學術論著初編》和學術論文數十篇。近數十年來,李氏著作幾乎湮沒不彰,中 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經學文獻組,在執行「民國以來經學研究計畫」,有意表彰李氏的學 術成就,乃編輯本著作集。全書收錄李氏專著四種,學術論文數十篇,相關研究資料則編入附 錄中,是研究李氏最完備的著作。 主編簡介 林慶彰 臺灣臺南人,一九四八年十月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國家文學博士。 曾任國文天地雜誌社社長、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專研經學、日本漢學、 圖書文獻學。著有《明代考據學研究》、《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清代經學研究論集》、《學術論 文寫作指引》、《讀書報告寫作指引》等十種。主編有《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日本研究經學論 著目錄》、《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經學研究論叢》、《國際漢學論叢》等四十種。譯有 《近代日本漢學家》、《經學史》等三種。另有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蔣秋華 四川遂寧人,一九五六年九月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中央 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研經學。著有《宋人洪 範學》、《二程詩書義理求》、《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等。主編有《明代經學國際研討 會論文集》(合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合編)等近十種。 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出版年月: 2007年12月

劉文淇集

曾聖益/點校 蔣秋華/審訂
平裝380元

本書簡介 劉文淇(一七八九—一八五四),字孟瞻,揚州儀徵人,清代著名經學家,著有《左傳舊疏考正》及《左傳舊注疏證》,闡發漢儒賈逵、服虔經說,考訂《左傳》杜預注及孔穎達疏的缺失,是儀徵劉氏學的創始者;與劉寶楠並稱﹁揚州二劉﹂,同為清代揚州學的代表人物。劉文淇為人淳厚篤實,學思淵博,除致力於《左傳︾學外,長期從事典籍校勘及方志修纂工作,故在校讎學、方志學方面,多所創述,頗受時人推重。 本書原名《青谿舊屋文集》,其中文集十卷八十七篇,詩集一卷二十四首,係劉文淇孫劉貴曾兄弟於光緒年間輯刊,內容包含禮儀制度、地理水道、方志校讎及鄉賢時人的碑傳,頗能表現劉文淇的學術內涵及處世風格,並可藉以瞭解劉氏學形成的過程和其家風特色。此次點校除原《青谿舊屋文集》收錄的詩文外,另輯錄其佚文、碑傳及友朋書札、著述序跋等相關資料多篇,用以參照劉文淇之論述,對於研究儀徵劉氏學及清代揚州學術,應有所助益。 點校者簡介 曾聖益,臺灣南投人,民國五十六年生。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高中國文教師、臺大中文系兼任講師、輔大進修部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等,現為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客座助理教授。專研文獻學及經學,著有《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吳哲夫先生指導)、《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研究》(博士論文,葉國良先生指導)及相關論文多篇。 審訂者簡介 蔣秋華,四川省遂寧縣人,一九五六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研經學。著有《宋人洪範學》、《二程詩書義理求》、《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等。主編有《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合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合編)等近十種。另 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出版年月: 2007年12月

錢遵王詩集箋校增訂版

謝正光/箋校, 嚴志雄/編訂
平裝280元

作者簡介 謝正光(Andrew Hsieh),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美國 Grinnell College 大學歷史系教授,明清文史名家。 中文專著有《明遺民傳記索引》、《明遺民錄彙輯》(與范金民合編)、《清初人選清初詩彙考》(與佘汝豐合著)《清初詩文與士人交遊考》等多種。 編訂者簡介 嚴志雄(Lawrence Yim),美國耶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研錢謙益詩、明清詩文等。 本書簡介 明清之際江南常熟藏書家錢曾(字遵王,自號也是翁,1629-1701)於目錄、版本學上之貢獻世所習知,惟錢氏亦詩人,為錢謙益虞山詩派重要成員,得謙益真傳,有名於時。惜乎其著作流傳甚稀,學者以無從得睹其書為憾。本書箋校者謝正光教授先後訪得響山堂珍藏之《虞山錢遵王詩稿》鈔本、北京圖書館所藏《今吾集》刻本及鐵琴銅劍樓舊藏分類鈔本,復為校勘文字、詳箋細釋,製為《錢遵王詩集箋校》一書,錢詩遂大備於此,而謝教授之箋釋,堪稱研究錢詩津筏。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年,印數不多,現今流通不廣。而原書出版以後十餘年間,謝教授仍不斷發現相關新材料,今遂有本書增訂版問世。較之原書,增訂版增加幾近十萬字箋釋文字。 參考書籍,原書約百四十種,增訂版所及則幾達二百種。增訂版新增「投贈集」一目,收箋中未及之詩作多首。本書此次增訂,復有一項重要特色:原書意在為學人提供一世所罕見之詩集,增訂版則在當年建立之基礎上,介紹以錢謙益為首之虞山詩派主要成員,以及以錢曾為中心、清初江南文人交遊之概況。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