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年月: 2000年10月

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上、下)

蔣秋華/主編
平裝880元
精裝980元

乾隆、嘉慶年間,是清代學術最輝煌的時期,當時學者所完成的著作,相當豐富,實非個人之力可以通盤研究的,所以本所集合各方面的學者專家,展開為期較久、層面較廣的專題研究,希望完成之後,可以提供後來的研究者更多的學術訊息。這本論文集就是本所「清乾嘉學派經學研究主題計畫」第一年子計畫「治經方法」的研究成果,包括對乾嘉學者治經的通論和個別學者的分析考察,同時也介紹了日本受乾嘉學術影響所衍生的考證學派,他們的研究成果與特色。 導言 蔣秋華 「四庫學」研究方法芻議—研究時的幾個問題 楊晉龍 論中國傳統經學研究方法—古書通例歸納法 漆永祥 乾嘉學者治經方法與體系舉例試釋 鄭吉雄 乾嘉漢宋學之分與經學史觀關係試析—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序》為中心 陳逢源 從《昭代經師手簡》管窺乾嘉學者之治經旨趣 賴貴三 乾嘉時期之輯佚書與輯佚學淺論 曾聖益 段玉裁《說文注》以小學通經學之研究 陳智賢 論高郵王氏父子經學著述中的因聲求義 莊雅州 王引之《尚書訓詁》的訓詁方法 許華峰 乾嘉禮學學者解經方法中「文例」之建立與運用—以淩廷堪《禮經釋例‧飲食之例》三篇為主的探究 程克雅 焦循《易》學詮釋系統中的方法論及其《易》例的設立 陳進益 劉寶楠《論語正義》的注疏方法及其特色 楊菁 魏源的治經方法 賀廣如 日本考證學家的考證方法 連清吉 安井息軒的《論語》注釋方法論—何謂《論語集說》 金培懿 附錄一:《錢大昕年譜》別記 陳鴻森  附錄二:清乾嘉學者治經方法座談會(一) 張淑惠 附錄三:清乾嘉學者治經方法座談會(二) 張淑惠 附錄四:各次研討會議程表 編輯

出版年月: 2000年10月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楊晉龍/主編
平裝720元
精裝820元

本書為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二、二十三日舉辦之「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之論文集,收錄二十四篇元代經學相關研究論文,比較深入地探討元代的學術環境、淵源及發展、影響和個別學者的經學成就等。 導言 楊晉龍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vil Service Curriculum Between 1250 and 1400 and the Role of the Yuan Dynasty in Classical Studies Benjamin A. Elman(艾爾曼) 南宋至明初科舉科目之變遷及元朝在經學歷史的角色 艾爾曼著、呂妙芬譯 元代經學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程朱之學的發展 夏傳才 經學家許衡—其思想的特質 福田殖著、連清吉譯 元代《易》學平議 黃沛榮 胡方平、一桂父子對朱子《易》學的詮釋 鍾彩鈞 吳澄的《易》學 詹海雲 吳澄《易》學研究—釋象與「象例」 楊自平 董真卿《周易會通》在「復古《易》運動」中的意義 許維萍 吳澄的《尚書》學述要 蔡方鹿 王充耘的《尚書》學 蔣秋華 論陳櫟《書解折衷》與《書蔡氏傳纂疏》對《書集傳》的態度—駁正《四庫全書總目》的誤解 許華峰 董鼎《書蔡氏傳輯錄纂註》對蔡沈《書集傳》的疏釋 陳恆嵩 元代《詩經》學初論 張宏生 劉瑾《詩傳通釋淺說 趙沛霖 《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關係再探—試析元代《詩經》學之延續 楊晉龍 〈冬官〉未亡說之流行及其意義 小島毅著、連清吉譯 評元代吳澄對《禮記》的改編 姜廣輝  黃澤論《春秋》書法—《春秋師說》初探 張高評 趙汸《春秋金鎖匙》初探 馮曉庭 黃震の《四書》學 神林裕子 黃震的《四書》學研究 神林裕子著、張文朝譯 元儒陳天祥對《四書集注》的批評 林慶彰 許謙《讀論語叢說》序說 廖雲仙 朱熹至元儒對《大學》的解釋及所謂「朱陸合流」問題 金春峰 陶宗儀《說郛》百卷本流衍考及其讖緯輯佚之文獻價值評議 黃復山 附錄:「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議程表 編輯

出版年月: 1999年12月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鍾彩鈞/主編
平裝600元
精裝700元

緒言 【文學類】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張以仁 從〈刺客列傳‧荊軻傳〉看《史記》的敘事特色與成就……………王靖宇 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節俗…………………………………李豐楙 況周頤《宋人詞話》考--兼論此書與《歷代詞人考略》之關係…林玫儀 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的劉吶鷗………………………………………彭小妍 明清傳奇戲劇敘述中之語言使用與結構形成…………………………王璦玲 北宋題仕女畫詩析論……………………………………………………衣若芬 女性文學想像與晚明變局--論《天雨花》中的父女傳承…………胡曉真 身體與記憶:論六朝志怪中的性別變亂……………………………劉苑如 【哲學類】 儒家天命觀與其涉及的問題……………………………………………戴璉璋 儒家與民間信仰的關係:以湛甘泉《參贊事略》為例………………鍾彩鈞 《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李明輝 一本與一體:儒家一體觀的意涵及其現代意義………………………林月惠 Chinese Hermeneutics as Apologetics: Tai Chen's Mencian Normalivity Within Human Desire…………………………………………………… 黃俊傑 【經學類】 熊十力論讀經應有之態度………………………………………………林慶彰 焦廷琥《尚書申孔篇》初探……………………………………………蔣秋華 論《詩問略》之作者與內容……………………………………………楊晉龍 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 張以仁 從〈刺客列傳‧荊軻傳〉看《史記》的敘事特色與成就 王靖宇 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節俗 李豐楙 況周頤《宋人詞話》考--兼論此書與《歷代詞人考略》之關係 林玫儀 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的劉吶鷗 彭小妍 明清傳奇戲劇敘述中之語言使用與結構形成 王璦玲 北宋題仕女畫詩析論 衣若芬 女性文學想像與晚明變局--論《天雨花》中的父女傳承 胡曉真 身體與記憶:論六朝志怪中的性別變亂 劉苑如 儒家天命觀與其涉及的問題 戴璉璋 儒家與民間信仰的關係:以湛甘泉《參贊事略》為例 鍾彩鈞 《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 李明輝 一本與一體:儒家一體觀的意涵及其現代意義 林月惠 Chinese Hermeneutics as Apologetics: Tai Chen's Mencian Normalivity 黃俊傑 熊十力論讀經應有之態度 林慶彰 焦廷琥《尚書申孔篇》初探 蔣秋華 論《詩問略》之作者與內容 楊晉龍

出版年月: 1999年8月

點校補正經義考(一至八冊)

朱彝尊 著
精裝5600元

《經義考》三百卷為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經學的著作,著其作者、書名、卷數、存佚,並引歷代學者之考論,再附以朱氏之按語,為我國最有系統之經學總目錄。唯卷帙龐大,且未施新式標點,學者使用頗感不便。本書以盧見曾刊本為底本,參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四部備要》本,詳加校勘,並加新式標點。翁方綱所作《經義考補正》、羅振玉《經義考校記》和《四庫全書總目》中涉及《經義考》之資料,皆一併附於相關各條目下,以資參證。本書花費三年時間始完成,為研究經學或傳統學術所不可或缺之參考工具書。 【第一冊】 卷 1-34 御注、敕撰、易 許維萍‧馮曉庭‧江永川點校 【第二冊】 卷 35-67 易 馮曉庭‧許維萍點校 【第三冊】 卷 68-104 易、書、詩 馮曉庭‧陳恒嵩‧侯美珍點校 【第四冊】 卷 105-114 詩、周禮、儀禮、禮記 侯美珍‧張惠淑‧黃智信‧汪嘉玲點校 【第五冊】 卷 145-184 禮記、通禮、樂、春秋 汪嘉玲‧張惠淑‧張廣慶‧黃智信點校 【第六冊】 卷 185-224 春秋、論語、孝經 張廣慶‧馮曉庭‧許維萍‧游均晶點校 【第七冊】 卷 225-264 孝經、孟子、爾雅、群經、四書、逸經、毖緯 游均晶‧許維萍‧黃智明點校 【第八冊】 卷 265-300 毖緯、擬經、承師、刊石、書壁、鏤板、著錄、通說 侯美珍‧黃智明‧陳恒嵩點校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