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年月: 2016年11月 東亞哲學的生死觀 周大興/主編 平裝230元 本論文集為中國哲學研究室「東亞哲學的生死觀與終極真理」研究計畫之研究成果,分就中日韓等東亞國家面對死亡之態度加以探討,有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出版年月: 2016年11月 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 楊晉龍、劉柏宏/主編 平裝1000元 本《論文集》收錄二○○八年十一月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舉辦之「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共計三十篇。內容涉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周易》、《尚書》、《詩經》、三《禮》禮學、《春秋》三傳、《論語》、讖緯、經學史等面向的探討。對於歷來經學史、學術史的既有議題而言,《論文集》提供了更為深入的討論。除此之外,本《論文集》也關注到傳統經學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史學、律學等知識領域之間的互動表現,這對拓展六朝經學的研究視野而言,具有示範的意義及價值。
出版年月: 2016年7月 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 工夫、方法與政治 林維杰、黃冠閔、李宗澤/主編 平裝200元 本書乃「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下的第三年國際會議論文集下集,分別以「工夫、方法與政治」作為探討的主軸,將三年計劃的重點從「儒學工夫論的基本問題」、「修養論與主體問題」與「工夫論與政治哲學」作重點式的探討。不僅涉及普遍意涵之下的根本問題與方法論意識,也包含特殊問題的展開。
出版年月: 2015年11月 東亞視域中的越南 鍾彩鈞/主編 平裝320元 越南作為新舊、海陸、東西的交會點,應該以文化交流的視域把握其特質。本書 前四篇為專題論文,從東亞文化交流觀點討論越南文學、宗教與獨立運動。丁、黎、 李三朝僧侶詩學重於政治作用,與宋朝詩僧的高度文學自覺不同。陳朝後期佛教向儒 學轉化,是用儒學強化王權、削弱宗室的結果。十九世紀的碑刻表現廣東移民的宗祠 與功德墳寺,與越南重母系的特質相融合的現象。越南近代抗法志士潘佩珠的遊日經 驗對其構想新國家藍圖有重要意義。後四篇為專書評介。金永鍵與山本達郎為二戰前 後日本之越南研究的奠基者,分別從文獻、田野考察與歷史考證研究日越、中越交流 史。Woodside 從阮朝前期對清代制度的模仿及轉換中看到越南人的創意。白石昌也對 於潘佩珠遊日經歷與思想改變,有細密的經驗研究。
出版年月: 2015年10月 翻譯與跨文化流動:知識建構、文本與文體的傳播 彭小妍/主編 平裝400元 漢語漢文化曾經是文化輸出的大帝國。對西方文明而言,中國形象迭經變革(Chinese Chameleon),對東亞其他國家又何獨不然。我們選擇十七世紀至廿世紀的日本與中國的交流,作為討論漢語漢文學所具有的「他者」力量此一問題的起點。 本書嘗試在語言學、白話文學、詩學、文化交流史、思想史方面,就東亞漢語漢文學在各個不同場域的文化展演嘗試進行深入的探索,相關的問題意識在台灣學界尚屬先驅。 本書除了日本學者外,也邀請了著名的韓國古典漢文小說專家,高麗大學的崔溶徹教授,提供朝鮮半島上的經驗與觀察,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是一個重要的嘗試,也是與國際學界對話接軌的重要契機。
出版年月: 2015年8月 儒學的理論與應用: 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論文集 鐘彩鈞/主編 平裝550元 本書為「儒學的理論與應用:紀念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分三個主題收入二十七篇論文,以供關懷儒學前途的人士參考。「儒學理論及其現代轉化」主題,表現出能夠站在中國文化立場上,與世界眾多精神傳統相對話的國際視野。「儒學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主題反映了學者們努力使儒家走出大學的人文學院,重新進入中國的政治社會生活。「孔廟與禮制」主題是對儒家傳統實物的研究。孔廟是使人親身體驗儒家思想與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禮儀的精神與實體則在今日尚有相當的留存,可依時代需要予以適度的恢復。
出版年月: 2015年4月 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與京都學派哲學的對話 陳瑋芬、廖欽彬/主編 平裝180元 本書乃「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下的國際會議論文上集,主要以「與京都哲學的對話」作為探討的主軸,京都學派與當代新儒學是現代東亞兩個極具分量與發展潛力的哲學派別。這次著眼點側重於東方思想與歐陸哲學、神學的比較與溝通,以及道德(當代新儒學所重者)與宗教(京都哲學所重者)的關聯、互動與整合等跨文化問題。
出版年月: 2014年12月 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政治哲學 黃冠閔/主編 平裝230元 本書乃「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下的第三次會議論文合集,主要以「工夫論與政治哲學」作為探討的主軸,工夫論的思考如何在傳統儒家之「內聖外王」架構下,重新取得思想與實踐的活力,仍舊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在實踐的關懷中,工夫論並不滿足於對於世界的描述與理解,也並不僅提供對於世界的解釋。工夫論的倫理面向也將在自我關係上涉入與他人、他者的關係,並考慮人群的共同生活如何能根據工夫論思考開展出來,並且具體化在政治層次的思考上。
出版年月: 2014年2月 跨文化哲學中的儒學-工夫論與內在超越性 林維杰、黃雅嫺/主編 平裝280元 本書乃「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下的第一、二次會議論文合集,主要以工夫論作為探討的主軸,一方面把握在漢語世界與中國哲學中一種特殊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將此一問題意識開放給不同哲學語言的思想資源,而進行兼具批判意味與開創視野的探索。第一部分以較為寬廣的方式,探討工夫論在哲學反省中的基本問題,此一面向具有一種方法意識的考慮。第二部分則從較為具體的工夫論主張著手,以近年深受國外學者重視的牟宗三哲學為軸心,並與重視主體的晚年傅柯進行較為貼近主體修養論的雙重閱讀與反省。
出版年月: 2013年11月 視域交會中的儒學:近代的發展 楊貞德/主編 平裝400元 本冊以「視域交會中的儒學──近代的發展」為題,探索儒學在近代中外思想交流中的不同面貌及其意義。書中含八篇論文,分別由程艾藍、Gregor Paul、陶德民、陳來、楊貞德、吳汝鈞、羅哲海(Heiner Roetz)與何信全等來自不同地區的學者撰成。這些論文所討論與省思的主題包含:十六、七世紀以降的法國漢學;十七、八世紀日本思想史上對於孟子「天爵」說的詮釋;十九、二十世紀梁啟超的私德說、張君勱的憲政思維,內藤湖南晚年的回歸東洋,牟宗三以康德哲學為參照所重構的知識論和倫理學;以及目前安樂哲(Roger Ames)將儒家與美國實用主義相連結的作法。全書不僅觸及儒學的宗教性、普世性和開放性等等重要議題,而且顯現出儒學如何在不同的脈絡下發掘出前此未見或忽視的潛力和問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