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年月: 2005年8月

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上下)

林慶彰、蔣秋華/主編 黃智明/編輯
平裝680元

本書簡介 納蘭成德、徐乾學刻《通志堂經解》,采輯宋、元、明以來儒者說經之書百四十種,一千七百餘卷,高宗諭旨稱其「薈萃諸家,典贍賅博,實足以表彰六經」。此書之刊行,對保存經學文獻及開導清代續編經解叢書風氣,均有莫大啟示與影響。如乾隆時纂修《四庫全書薈要》,經部收書一百五十二種,其中據《通志堂經解》本謄錄者即有九十九種。嘉慶間張金吾輯《詒經堂續經解》,道光、咸豐間錢儀吉編《經苑》,廣摭宋、元兩代說經之遺編墜簡,裒集成帙,而推原其輯刻本意,莫不蹤繼《通志堂經解》而來。唯此書卷帙繁多,學者苦於循覽難遍。乾隆時翁方綱嘗依《經解》別撰《目錄》,記其板本頗詳;民國初年關文瑛撰《通志堂經解提要》,綜論《經解》各書之源流概要、撰述大旨,辯證極為詳確。而近日學者於《通志堂經解》之輯刻始末、所收經解之學術價值以及納蘭成德思想學說之軌跡,研究寖深,洵為有助立志研讀《通志堂經解》,初窺門徑之資糧。《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之編纂,以近日學者研究篇目立於首,次之以成德所撰經解諸篇序文、翁方綱《通志堂經解目錄》、關文瑛《通志堂經解提要》,後以《通志堂經解》相關資料彙編附於末,冀能便利讀者提綱挈領,漸次尋挹《通志堂經解》全書之旨趣。

出版年月: 2004年12月

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補遺(上、下)

劉春銀、林慶彰、陳義/主編
精裝1200元

《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補遺》簡介 配合本院推動東南亞區域整合研究,本所自民國 89 年 5 月起規劃與執行「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五年編譯計畫」,分二階段執行,旨在為漢學與亞太區域研究學界,編譯與出版一系列的越南漢喃文古籍與地方文獻的漢文版工具書。該項五年計畫,主要是將越南漢喃研究院於 1993 年出版之《越南漢喃遺產目錄》(法越文版,三冊)及 2002 年出版之補遺(越文版,二冊)等二種目錄,進行漢文版的編印與書目資料庫系統建置,期能為學者提供便捷的漢喃文獻查檢工具。 本所第一階段三年計畫,由圖書館於 2000 年 5 月至 2002 年 12 月執行,如期完成《越南漢難文獻目錄提要》編印工作,該目錄分為上下二冊出版,係收錄越南漢喃文古籍 5,023 種, 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重新編譯及撰寫提要,上冊為序文與目錄正文,下冊為索引。本所第二階段二年計畫,於 2003 年 1 月至 2004 年 12 月執行,係在本院亞太研究經費資助下,由林慶彰與劉春銀二位共同主持,旨在續編譯與出版《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補遺》漢文版,該目錄於 2004 年 12 月底出版,內容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序文與目錄正文等,共收錄 2,280筆越南漢喃文的地方文獻,包括神敕、神蹟、俗例、地簿、古紙及社誌等六類文獻;下冊為漢文書名、越南文書名、漢文神號及漢文地名等四種索引,及四種附錄。

出版年月: 2003年2月

乾嘉學者的義理學(上下)

林慶彰、張壽安/主編
平裝670元
精裝770元

本書簡介 本所經學組自一九九八年七月起開始執行為期三年半的「清乾嘉學派經學研究計畫」,第二年度的子計畫是「乾嘉學者的義理學」,計召開四次研討會,將其中論文十七篇收入本書。部分論文所涉及之議題,有《四庫全書總目》與新義理學、乾嘉學者的婦女關懷、漢宋之爭、群經公羊化……等,論及的經學者有戴震、錢大昕、王念孫、焦循、阮元、莊存與、龔自珍等,是了解乾嘉學者建構新義理學重要的參考書。 編者簡介 林慶彰 臺灣臺南人,一九四八年十月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專研經學、日本漢學和圖書文獻學。著有《豐坊與姚士粦》、《明代考據學研究》、《明代經學研究論集》、《清代經學研究論集》、《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圖書文獻學研究論集》、《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讀書報告寫作指引》等;主編有《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姚際恆著作集》、《日本儒學研究書目》、《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經學研究論叢》等;譯有《近代日本漢學家》、《經學史》等。另有學術論文百餘篇。 張壽安 河南省嵩縣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浸會大學講師、美國 Seton Hall 大學助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研明清學術思想史、禮學思想史。著有《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龔定菴學術思想研究》、《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等。另有清代儒學相關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一九九六年以《以禮代理》一書榮獲第一屆中央研究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該書並於 2001 年收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主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之「臺灣學術叢書」。 上冊 《四庫全書總目》與乾嘉「新義理學」 周積明  乾嘉義理學的一個思考側面—論「具體實踐」的重要性 林啟屏 乾嘉浙東學派之經學觀 李威熊 從「親親尊尊」論儒學禮秩的情理結構 張壽安 清乾嘉考據學者對婦女問題的關懷 林慶彰 「漢宋之爭」難以調和的根本歧見 張麗珠 「經之義存乎訓」的解釋觀念—惠棟經學管窺 張素卿 戴震學術主張與學術實踐探析—兼論乾嘉漢學治學宗旨 黃愛平 戴震義理學中情欲之社會基礎與驗證 周昌龍 下冊 戴震理欲觀及其反朱子「存天理去人欲」平議 劉玉國 繼孟思維下的道統視域—戴東原與《孟子字義疏證》 李紀祥 錢大昕寓義理於訓詁的義理觀探討 王俊義 乾嘉治經方法中的思想史線索—以王念孫《讀書雜志》為例 鄭吉雄 藉焦循以論戴震的情欲哲學 林登昱 從相人偶到達—論阮元的仁學 殷善培 關於常州莊氏學淵源之探討—兼論《春秋正辭》的撰著年代 陳祖武 常州《公羊》學派「經典釋義《公羊》化」學風探源 鄭卜五 附錄一:《仁和龔氏家譜》的史料價值—兼論龔自珍的先世學緣 梁紹傑 附錄二:乾嘉時期考據學與曆算研究的一些問題 馮錦榮 附錄三:關於乾嘉「新義理學」的通信—兼論張壽安研究員「乾嘉學術」的系列研究 周積明 附錄四:各次研討會議程表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