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年月: 2008年12月

千山詩集

函可/著 嚴志雄、楊權/點校
平裝420元

點校者簡介 嚴志雄 (Lawrence Yim),美國耶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聘副教授,專研錢謙益詩、明清文學、文學理論等。 楊權,歷史學博士,原任中山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現任同校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近年研究重點為先秦兩漢文獻及明清嶺南文獻,正主持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專案《全粵詩》清代部分之編纂。著有《新五德理論與兩漢政治》,並編訂、出版古籍多種。 本書簡介 函可禪師 (1612-1660),明清之際廣東博羅人,曹洞宗高僧,亦以詩名。 順治四年 (1647),於南京被邏卒搜出違礙詩文,後定罪流放瀋陽,遂為有清一朝流放東北之第一人,論者因亦有「清代第一宗文字獄」之說。函可在瀋事跡之最為人樂道者,厥有二事:一者,開法瀋陽一帶,所謂「說法醫巫閭,七坐道場,全提直指,絕塞罕聞,一時緇白稱佛出世」。一者,於戍所仍吟詠不輟,成詩甚夥,並與「遺老流民」等數十結「冰天詩社」,乃開清初東北文人結社之先河。長久以來,學界對函可的認識相當片面,並無深入研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詩集《千山詩集》流傳甚稀(乾隆年間曾被禁燬),且向無現代新式標點本行世。因此,本書之編校出版,對明清時期佛教文學、東北流人文學、文化、宗教活動等領域的研究,將有重要的幫助。函可詩集相關文獻題名不一,在函可生前未曾刊刻,僅以各種手抄本的形式流通。康熙四十二年 (1703),嶺南華首臺僧眾匯合各抄本,編纂為一集,題名《千山詩集》,凡二十卷,另補遺一卷,收詩逾一千五百首,各體俱備,蔚為大觀。本書即據此康熙本點校排印。書前冠以編者所撰導論:〈忠義、流放、詩歌——函可禪師新探〉,比較全面地論述了函可詩歌的重要思想內容及特色。

出版年月: 2008年11月

李源澄著作集(一至四冊)

林慶彰、蔣秋華/主編 黃智明、袁明嶸/編輯
平裝1600元

本書簡介 李源澄(一九○九|一九五八)四川犍為縣人,師從經學家廖平、章炳麟,早年曾受聘為無錫 國專、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一九五七 年反右鬥爭中,遭到批判,次年五月因病逝世,年五十。著有《經學通論》、《諸子概論》、《秦 漢史》、《李源澄學術論著初編》和學術論文數十篇。近數十年來,李氏著作幾乎湮沒不彰,中 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經學文獻組,在執行「民國以來經學研究計畫」,有意表彰李氏的學 術成就,乃編輯本著作集。全書收錄李氏專著四種,學術論文數十篇,相關研究資料則編入附 錄中,是研究李氏最完備的著作。 主編簡介 林慶彰 臺灣臺南人,一九四八年十月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國家文學博士。 曾任國文天地雜誌社社長、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專研經學、日本漢學、 圖書文獻學。著有《明代考據學研究》、《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清代經學研究論集》、《學術論 文寫作指引》、《讀書報告寫作指引》等十種。主編有《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日本研究經學論 著目錄》、《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經學研究論叢》、《國際漢學論叢》等四十種。譯有 《近代日本漢學家》、《經學史》等三種。另有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蔣秋華 四川遂寧人,一九五六年九月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中央 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研經學。著有《宋人洪 範學》、《二程詩書義理求》、《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等。主編有《明代經學國際研討 會論文集》(合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合編)等近十種。 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出版年月: 2007年12月

劉文淇集

曾聖益/點校 蔣秋華/審訂
平裝380元

本書簡介 劉文淇(一七八九—一八五四),字孟瞻,揚州儀徵人,清代著名經學家,著有《左傳舊疏考正》及《左傳舊注疏證》,闡發漢儒賈逵、服虔經說,考訂《左傳》杜預注及孔穎達疏的缺失,是儀徵劉氏學的創始者;與劉寶楠並稱﹁揚州二劉﹂,同為清代揚州學的代表人物。劉文淇為人淳厚篤實,學思淵博,除致力於《左傳︾學外,長期從事典籍校勘及方志修纂工作,故在校讎學、方志學方面,多所創述,頗受時人推重。 本書原名《青谿舊屋文集》,其中文集十卷八十七篇,詩集一卷二十四首,係劉文淇孫劉貴曾兄弟於光緒年間輯刊,內容包含禮儀制度、地理水道、方志校讎及鄉賢時人的碑傳,頗能表現劉文淇的學術內涵及處世風格,並可藉以瞭解劉氏學形成的過程和其家風特色。此次點校除原《青谿舊屋文集》收錄的詩文外,另輯錄其佚文、碑傳及友朋書札、著述序跋等相關資料多篇,用以參照劉文淇之論述,對於研究儀徵劉氏學及清代揚州學術,應有所助益。 點校者簡介 曾聖益,臺灣南投人,民國五十六年生。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高中國文教師、臺大中文系兼任講師、輔大進修部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等,現為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客座助理教授。專研文獻學及經學,著有《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吳哲夫先生指導)、《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研究》(博士論文,葉國良先生指導)及相關論文多篇。 審訂者簡介 蔣秋華,四川省遂寧縣人,一九五六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研經學。著有《宋人洪範學》、《二程詩書義理求》、《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等。主編有《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合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合編)等近十種。另 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出版年月: 2007年12月

錢遵王詩集箋校增訂版

謝正光/箋校, 嚴志雄/編訂
平裝280元

作者簡介 謝正光(Andrew Hsieh),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美國 Grinnell College 大學歷史系教授,明清文史名家。 中文專著有《明遺民傳記索引》、《明遺民錄彙輯》(與范金民合編)、《清初人選清初詩彙考》(與佘汝豐合著)《清初詩文與士人交遊考》等多種。 編訂者簡介 嚴志雄(Lawrence Yim),美國耶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研錢謙益詩、明清詩文等。 本書簡介 明清之際江南常熟藏書家錢曾(字遵王,自號也是翁,1629-1701)於目錄、版本學上之貢獻世所習知,惟錢氏亦詩人,為錢謙益虞山詩派重要成員,得謙益真傳,有名於時。惜乎其著作流傳甚稀,學者以無從得睹其書為憾。本書箋校者謝正光教授先後訪得響山堂珍藏之《虞山錢遵王詩稿》鈔本、北京圖書館所藏《今吾集》刻本及鐵琴銅劍樓舊藏分類鈔本,復為校勘文字、詳箋細釋,製為《錢遵王詩集箋校》一書,錢詩遂大備於此,而謝教授之箋釋,堪稱研究錢詩津筏。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年,印數不多,現今流通不廣。而原書出版以後十餘年間,謝教授仍不斷發現相關新材料,今遂有本書增訂版問世。較之原書,增訂版增加幾近十萬字箋釋文字。 參考書籍,原書約百四十種,增訂版所及則幾達二百種。增訂版新增「投贈集」一目,收箋中未及之詩作多首。本書此次增訂,復有一項重要特色:原書意在為學人提供一世所罕見之詩集,增訂版則在當年建立之基礎上,介紹以錢謙益為首之虞山詩派主要成員,以及以錢曾為中心、清初江南文人交遊之概況。

出版年月: 2005年11月

蘇輿詩文集

蘇輿/著 林慶彰、蔣秋華/編輯 楊菁/點校
平裝270元

本書簡介 本書為清․蘇輿的詩文作品集,包括詩集《自怡室詩存》、《辛亥濺淚集》,及蘇輿散見各書之單篇文章,並附有關蘇輿生平之資料。《自怡室詩存》中多寄寓蘇輿身處國家陵替動亂之時,所懷的悲涼慷慨之意。《辛亥濺淚集》四卷,則是記辛亥武昌民兵舉兵以後時事,集中自註故實,並將當時清廷舉措及時人重要文電附注各詩後。全書對於袁世凱欺玩清室、私圖權利,及清末政治荒謬、滿人昏庸、親貴貪賄的情形盡情敘述,不為諱飾。由此書所收錄,不僅可看出蘇輿個人的情志、感懷,同時亦反映清末政治、時勢之概況。 編輯者簡介 林慶彰 臺灣臺南人,一九四八年十月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國文天地雜誌社社長、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專研經學、日本漢學、圖書文獻學。著有《明代考據學研究》、《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清代經學研究論集》、《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讀書報告寫作指引》等十種。主編有《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經學研究論叢》、《國際漢學論叢》等四十種。譯有《近代日本漢學家》、《經學史》等三種。另有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蔣秋華 四川遂寧人,一九五六年九月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研經學。著有《宋人洪範學》、《二程詩書義理求》、《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等。主編有《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合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合編)等近十種。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點校者簡介 楊菁 臺灣省臺中縣人,一九六九年生,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曾任教東吳大 學、萬能科技大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著作有專書:《劉寶楠論語正義研究》、《李光地與清初理學》;單篇論文:〈劉寶楠《論語正義》的注疏方法及其特色〉、〈論《朱子全書》與《性理精義》之編纂特色〉、〈張伯行對程朱學的傳佈及其影響〉、〈朱澤澐的朱子學〉、〈乾嘉學者治《論語》之成果〉等;譯作有《論語思想史》(合譯)等。研究專長為論語學、清代學術等。

出版年月: 2005年11月

胡培翬集

黃智明/點校、蔣秋華/校訂
平裝350元

本書簡介 胡培翬(一七八二—一八四九),安徽績溪人。其祖匡衷,從父秉虔,治《儀禮》有聲。培翬少承家學,又得歙淩廷堪指授,由是博通經術,尤邃《三禮》。初著《燕寢考》二卷,為王引之所激賞。更積四十餘年心力成《儀禮正義》四十卷,論者歎為二千餘歲絕學。其為文,古勁閎深,其解經,不尚新奇,不事穿鑿,故精確創闢者為多。晚自刪定所作古文,擇取有關經義者八十餘篇,為《研六室文鈔》十卷,近人張舜徽謂此書「甄審編次,信為嚴謹,在清人文集中,最稱純粹」。又嘗記漢、唐、宋以來儒者說禘袷,而於經有據者,成《禘袷問荅》一卷。今人整理培翬著作,《儀禮正義》已點校印行。而《文鈔》、《燕寢考》、《禘袷問荅》,足以與《正義》相輔而行,足以見先生經學湛深,考據邃密,亦不可不亟為重校刊布。爰取《文鈔》、《補遺》按內容重新編排,取《燕寢考》、《禘袷問荅》各本相互鉤稽參校,並施以新式標點,改名為《胡培翬集》。 點校者簡介 黃智明,臺灣臺南人,一九七一年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現為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專研經學、文字聲韻學。著有《夏燮述均研究》,點校有《劉毓崧集》、《段玉裁集》,另有文字、聲韻及經學等研究論文數篇。 校訂者簡介 蔣秋華,四川省遂寧縣人,一九五六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研經學。著有《宋人洪範學》、《二程詩書義理求》、《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等。主編有《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合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合編)等近十種。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