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logo-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logo_m-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本所簡介
    • 本所簡介
    • 現任與歷任所長
    • 學術諮詢委員會
    •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
  • 本所人員
    • 現任研究人員
    • 退休研究人員
    • 訪問學者
    • 博士後研究
    • 博士候選人
    • 行政人員
  • 研究室
  • 研究計畫及研究群
    • 研究計畫
    • 研究群
  • 學術活動
    • 近期活動
    • 研討會
    • 演講
    • 座談會
    • 當代儒學論壇
    • 研習營 / 學程
    • 其他
  • 學術推廣
    • 文哲藝廊
    • 人文來風
    • 疾病感覺地圖
    • 遊方--歷代僧傳僧人的出行敘述
    • 葉德輝藏書閣
    • 越南漢喃文獻資料庫
    • 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 院區開放活動
    • 面對作家系列
    • 其他活動
  • 出版品
    • 集刊
    • 通訊
    • 出版品總目錄
    • 訂購方法
  • 圖書館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twitter
    • weibo
  • 中央研究院
  • 所內公告
  • 交通資訊
  • 網站導覽
  • English
網站導覽
English
A+ A-
中央研究院
所內公告
交通資訊
Search
:::

通訊各期內容

  •   首頁
  • 出版品
  • 通訊
  • 通訊各期內容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2卷-第3期

出版日期: 2012, 9月


「畢來德與跨文化視野中的莊子研究」專輯(上)
  前言:跨文化動態中的莊子研究   | 何乏筆  (1-3)
  莊子九札   | 畢來德著、宋剛譯  (5-39)
  發現從未寫出之物:誰之莊子?   | 夏可君  (41-57)
  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   | 賴錫三  (59-102)
  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 &   | 劉紀蕙  (103-135)
  莊子與儒家──回應《莊子四講》   | 楊儒賓  (137-141)
  由詮釋的角度看《莊子四講》──回應畢來德《莊子》研究   | 蕭振邦  (143-152)
  畢來德先生《莊子四講》研討會引言稿:現今學界研究道家思想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 劉榮賢  (153-158)
  從經驗描述到無限親近?關於「氣」與自身身體感的畢來德詭論   | 龔卓軍  (159-167)
  逆轉與收回:《莊子》作為一種運動試驗場域   | 宋灝  (169-187)
研究動態
  倪瓚「霜柯竹石圖」之新贗與舊偽   | 謝正光  (189-202)
學林誌傳
  晚清山左許瀚與江南汪喜孫之交惡始末──兼述照邑學者與揚州學者之互動   | 丁原基  (203-231)
出版品
  • 集刊
    • 集刊各期內容
    • 集刊徵稿須知
    • 集刊編輯委員會
  • 通訊
    • 通訊各期內容
    • 通訊徵稿須知
  • 出版品總目錄
  • 訂購方法
:::
logo-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 聯絡地址: 11529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中央研究院 (84) 中國文哲研究所
  • 電話: +886(2)2788-3620
  • 傳真: +886(2)2651-0591
    © 2023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 通過A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