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大興
研究員
研究領域: 兩漢魏晉南北朝哲學
Email : ctahsing at gate.sinica.edu.tw
我的專業領域是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想,屬於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自我定位。對於兩漢魏晉南北朝的主要哲學家與哲學專題雖皆有所涉獵,但也不敢說有什麼突破的貢獻;箇中甘苦,亦不足為外人道也。
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想,作為中國哲學的一部份,其研究也是依循一定的行規與解釋理路來進行的。身處兩漢魏晉南北朝之際天下多故的時代,其哲學思想展現了當時知識分子複雜而多變的面貌,可以提供我們對於生命的學問與學問的生命的反省。我設定的目標是兩漢魏晉南北朝哲學家的哲學與生命的研究。深入淺出,在不同的哲學範疇與生命型態之間展開對話,比較會通,以求有所體悟,而有客觀同情的理解。
我的研究不疾不徐,沈潛自守,在傳統古人的生活與現代周遭的生命之間來回奔波,遊於有無之際,而有恍兮惚兮、今夕何夕之感。在文哲所二樓的會議室裡,有一個固定的位置,那是我開會時的無何有之鄉,牆上有一幅字,「淡泊襟懷樂自然,不崇華飾不虛玄,但求行己而無愧,未敢浮誇望聖賢。」雖不能之,心嚮往之。
- 2018.3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05.3 - 2018.3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 1998.6 - 2005.2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 1996.1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 1990.1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 1987.1 東吳大學哲學系畢業
- 周大興,2020,〈玄學與玄學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0(1), 3-17。
- 周大興,2014,〈《列子・天瑞篇》的有生有化、不生不化說〉,《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4卷第3期,頁23-55。
- 周大興,2014,〈頓悟與漸修──謝靈運《辨宗論》重探〉,《漢學研究》,第32卷第3期,頁95-128。
- 周大興,2011,〈《列子・楊朱篇》析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1卷第4期,頁19-44。
- 周大興,2011,〈人死稱鬼神──王充的鬼神觀〉,《鵝湖學誌》,第46期,頁49-94。
- 周大興,2009,〈外遊與內觀──論列子好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9卷第2期,頁59-79。
- 周大興,2008,平行或異軌:嵇康〈聲無哀樂論〉的心聲關係,《鵝湖學誌》,第41期,頁25-62。
- 周大興,2006,〈有邪?無邪?──王弼對《老子》之道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輯,頁145-175。
- 周大興,2021,〈無言與有言──玄學中的言意之辨〉,共1-17頁,發表於中國哲學的語言觀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21-11-11。
- 周大興,2013,漸修與頓悟──謝靈運〈辨宗論〉重探,共17頁,發表於試煉與苦難:中國宗教與文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中研院文哲所,2013-01-03 ~ 2013-01-04。
- 周大興,2010,〈王充論鬼神〉,共18頁,發表於「造化與造物:現實與想望的交織」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10-11-26。
- 周大興,2008,〈關於禽獸──《列子‧楊朱篇》析論〉,發表於「非關忠誠:辨異與認同的文化與政治」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08-11-18 ~ 2008-11-19。
- 周大興,2001,〈袁宏「道本儒用」的名教觀〉,共623-664頁,發表於第四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臺南: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1。
- 周大興,2021,〈楊朱〉,《華文哲學百科》。
- 周大興,2019,〈列子〉,《華文哲學百科》。
- 周大興,2019,〈玄學家的聖人觀〉,周大興編,《中國哲學義理的詮釋類型與論爭》,頁143-173,臺北:中央研究員中國文哲所。
- 周大興,2010,已發或未發: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躁靜哀樂說,鍾彩鈞、周大興編,《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頁195-223,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周大興,2009,〈外遊與內觀──論列子好遊〉,劉苑如編,《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頁257-284,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周大興,2006,〈「曲行區入」:《淮南子‧泰族訓》的道德之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編,《2006年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17-532,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 周大興,2002,〈阮籍的名教空間與大人先生的神貴空間〉,李豐楙、劉苑如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頁295-346,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Chow Ta-hsing,2017,《列子哲學研究》,共297頁,中華民國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周大興,2004,《自然‧名教‧因果:東晉玄學論集》,共329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鍾彩鈞、周大興,2011,《猶太與中國傳統的對話》,共375頁,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鍾彩鈞、周大興,2010,《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體用修證篇》,共292頁,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周大興,2009,《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展望篇》,共280頁,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周大興,2006,〈王弼思想與詮釋文本〉,《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8期,頁2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