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心學的文獻與詮釋


明代文獻的搜集整理是當今學術界焦點之一,本書以近三章篇幅討論錢緒山、劉汋對王陽明與劉蕺山文獻整理之貢獻,與《明儒學案》賈本的價值。其餘篇章屬於思想研究,分為兩個主題,一是對陽明學派初起時的一些觀察。王陽明在明代中期功名、詩文、程朱理學的籠罩之中,高唱身心性命之學,為浮華與形式化的學術環境注入一股清流,然而在陽明所來往的程朱理學家之中,為己之學已是共同的方向,而成為心學開展的背景。徐愛有經世之志,董澐以詩為生涯,錢緒山則從事朱子學,王龍溪早慧脫俗,他們都在身心性命的關懷下成為陽明弟子,發展其學術精髓。另一主題是關於蕺山學派的,近年蕺山學派研究的重點包括蕺山身後解釋權之爭,與明清學術轉型等問題。一般認為黃梨洲較得蕺山真意,但多數弟子則傾向朱子學,並影響劉汋對蕺山著作的編輯與刪改。本書認為劉汋從工夫論理解蕺山,對蕺山遺著整理足以作為客觀研究的依據。對蕺山思想的詮釋,本書修正採用牟宗三先生「以心著性」說。梨洲融鑄與簡化蕺山思想,而展開經史學術的創造,在思想上的貢獻是發展格物說。惲日初同時受到高景逸與劉蕺山影響,其格物思想的背景是節義與藝術。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