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學術思想篇


本書簡介 明清時期,由於社會政治生活的多元發展,人們的生命力得到更多的解放,對於情理欲的關係也須有新的安排。本論文集收入十篇論文,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說明當時學者對情理欲關係的新的看法與處理態度。晚明思想界充斥著儒家與狂禪的爭論,其發端是王學將天理從屬於主體,開啟了情欲解放的道路,晚明至清代的儒家世界中,對情、意、實踐得到更多的肯定。在佛教方面,節義與其超越是清初佛教界關心的一個主題。另外從小說《西遊補》中,看到佛教對情採取消釋的態度。新入中國的基督教文學則反映了個人靈修與家族延續的衝突,與「即人事明天道」的譬喻方法。 明清各教對情欲的安排有更多關注與討論,但並不是鼓勵縱欲。儒家在情的發動中斟酌是否合理,佛教則入於情中,悟其空而消釋之。在基督教中,理與情欲有較大對立,但仍以為情欲可超越自身而成為對人對神的普遍的愛,或在人情的描寫中也含蘊了對合理情感的肯定。 編者簡介 鍾彩鈞,1954 年生於臺灣屏東。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1987)。曾任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教(1980‐1982)、講師(1983‐1984)、副教授(1987‐1990)、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1990‐1995)、研究員(1995‐)、兼所長(2006‐)。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著有《王陽明思想之進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Heaven and of Man in the Philosophy of Chu Hsi 、及論文約五十篇。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