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威瑨

陳威瑨

副研究員

2011國科會補助博士生赴國外研究
2013第三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哲學學門首獎
2015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20文德儒學青年學者傑出著作獎

研究領域: 易學、日本近世儒學


Email : weijin at sinica.edu.tw

個人研究領域集中在《易》學與日本近世儒學方面,主要關懷的問題包括:(一)中國《易》學在日本的接受情形、(二)日本近世儒者與僧人的《易》學文獻、解《易》表現及其對中國《易》學的反應、(三)中日《易》學對話空間產生的哲學議題及相關意義、(四)上述議題旁涉之儒學史與文化史研究。未來預計持續以《易》學為中心,就東亞《易》學的內在交織以及與近現代之間的連結進行探討,並持續探索不同的解《易》者身分與企圖所開顯出的文化意義,以期在《易經》的形象既神秘又紛雜的當代社會中,思索《易》學傳統的價值。

  先祖陳培卿,留學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晚年喜《易》,自號八卦仙,命理之書盈室,於我懂事能言之前即已謝世。在我少數的幼時回憶風景中,失去主人的泛黃藏書,盡成蕭瑟長物,一批一批地送往回收廠,精美的術數世界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家族中唯我學文,雖然隨著讀書日久,才發覺自己雖和先祖的關懷不同,然而終究逐漸接上了與他人生經歷相關的道路。一路上發我蒙昧的師長眾多,善緣難數,但或許,每一次的學術自由探索與成長,其實都是先祖的指引下,冥冥中已有安排的內在尋根之旅。

  • 2023.8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23.8 - 迄今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 2021.8 - 2023.7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2017.8 - 2021.7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2015.7 - 2017.6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2014.8 - 201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2012.3 - 2013.2 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外國人共同研究者

  • 2013.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
  • 2008.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
  • 2005.6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學士

  • 陳威瑨,2013,〈日本江戶時代儒家《易》學研究〉。
  • 陳威瑨,2008,〈《周易》卦爻辭同文現象研究〉。

  • 陳威瑨,2024,〈大橋訥庵在《周易私斷》中的身影〉,《清華中文學報》,32, 137-182。
  • 陳威瑨,2023,〈《周易》與後期水戶學的理論建構〉,《臺大中文學報》,83, 145-194。
  • 陳威瑨,2021,〈五井蘭洲《易》學及其意義〉,《成大中文學報》,72, 37-78。
  • 陳威瑨,2019,〈日本近世初期禪僧朱學思想釐探:以薩南學派南浦文之為例〉,《國文學報》,65, 265-294。
  • 陳威瑨,2018,〈中井竹山《非徵》的徂徠學批判及其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52, 79-117。
  • 陳威瑨,2017,〈琉球儒者蔡溫儒學歸屬再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4), 5-22。
  • 陳威瑨,2017,〈「中國哲學史」通史專書寫作的發展──從中日交流的視角談起〉,《臺大中文學報》,58, 157-202。
  • 陳威瑨,2017,〈朱熹與伊藤仁齋在「公共哲學」的交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4(1), 83-117。
  • 陳威瑨,2016,〈伊藤仁齋、東涯父子對《太極圖說》的批判〉,《清華學報》,46(3), 495-523。
  • 陳威瑨,2016,〈伊藤東涯《周易經翼通解》的政治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8秋, 1-28。
  • 陳威瑨,2015,〈太宰春臺《產語》及相關問題再探〉,《臺大文史哲學報》,83, 67-108。
  • 陳威瑨,2014,〈皆川淇園「開物學」架構與應用試析〉,《漢學研究》,32(1), 209-241。
  • 陳威瑨,2011,〈佐藤一齋《言志四錄》的「天」思想及其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3秋, 67-100。
  • 陳威瑨,2007,〈試論牟宗三先生對辯者二十一事的解析〉,《思辨集》,10, 131-150。

  • 陳威瑨,2023,〈荻生徂徠《易》教觀及其意義〉,發表於「2023東亞儒學經典的傳統與當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23-12-18。
  • 陳威瑨,2023,〈論德川儒者對《易》占的幾種態度及其現代意義〉,發表於「德川思想中的儒家價值」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2023-10-14。
  • 陳威瑨,2022,〈周易占筮意義之當代思考〉,發表於「2022東亞儒學經典的傳統與當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22-12-07。
  • 陳威瑨,2022,〈大橋訥庵在《周易私斷》中的身影〉,發表於「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IX」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2022-10-20。
  • 陳威瑨,2022,〈論戴璉璋先生《周易經傳疏解》〉,發表於「傳承‧通變‧挑戰:漢學與視域融合──臺灣師大百年校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22-05-21。
  • 陳威瑨,2021,〈《周易》與日本近代初期皇權思想:以元田永孚進講為探討核心〉,發表於「2021東亞儒學經典的傳統與當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21-11-13。
  • 陳威瑨,2021,〈河田孝成《周易新疏》初探〉,發表於「周鼎珩教授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21-11-26。
  • 陳威瑨,2020,〈《周易》與後期水戶學的理論建構:以會澤正志齋為主〉,發表於「2020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20-11-28。
  • 陳威瑨,2020,〈日本近世禪僧盤珪永琢禪法與儒學〉,發表於「2020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VII」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2020-10-22。
  • 陳威瑨,2020,〈李約瑟論《周易》符號意涵及中國科學文化的特徵〉,發表於「文化哲學的模型」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0-10-21。
  • 陳威瑨,2019,〈白井重行《周易解》初探〉,發表於「2019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德書院:文德書院,2019-11-24。
  • 陳威瑨,2019,〈續談《易傳》中的「以....也」句〉,發表於「經學史重探(Ⅰ) ──中世紀以前文獻的再檢討」第四次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9-11-15。
  • 陳威瑨,2019,〈澤庵宗彭的儒學觀〉,發表於近世東亞佛教文化:明清與江戶,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9-09-26。
  • 陳威瑨,2019,〈王夫之の易学の今での意味〉,發表於「易経の今」國際研討會,日本大學:日本大學,2019-07-06。
  • 陳威瑨,2019,〈中井竹山、履軒的《易》注特色〉,發表於「第七屆臺大成大東華」三校論壇學術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19-05-24。
  • 陳威瑨,2019,〈從伊藤東涯《周易經翼通解》看日本民間儒者的意義〉,發表於「台大文史哲政跨領域工作坊:政治哲學」,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2019-04-25。
  • 陳威瑨,2018,〈中井竹山《易斷》初探〉,發表於「2018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德書院:文德書院,2018-11-03。
  • 陳威瑨,2018,〈禪僧南浦文之的儒學運用〉,發表於「使節‧海商‧僧侶:近世東亞文化意象傳衍過程中的中介人物」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2018-08-31。
  • 陳威瑨,2018,〈日本江戶時代儒學中對《河圖》《洛書》的三種觀點〉,發表於「第五屆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18-05-05。
  • 陳威瑨,2018,〈王夫之思想的當代意義問題再探〉,發表於「第六屆臺大成大東華三校論壇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8-05-18。
  • 陳威瑨,2017,〈琉球儒者蔡溫儒學歸屬再探〉,發表於「東亞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2017-10-07。
  • 陳威瑨,2017,〈中井竹山《非徵》的徂徠學批判及其意義試探〉,發表於「日本江戶時代《論語》學之研究」,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7-06-10。
  • 陳威瑨,2016,〈日本江戶時代「反徂徠《易》學」的延伸──以太宰春臺《易道撥亂》與森東郭《易道撥亂辨》為中心〉,發表於「東亞易學」國際研討會,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2016-11-26。
  • 陳威瑨,2016,〈「中國哲學史」通史專書寫作的發展──從中日交流的視角談起〉,發表於「儒釋道詮釋類型與哲學義理之論爭」,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6-09-08。
  • 陳威瑨,2016,〈所謂血脈,非真血脈:淺見絅齋對伊藤仁齋的批判〉,發表於「2016年青年學者東亞儒學學術論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6-08-02。
  • 陳威瑨,2016,〈「相互承認」與儒家:在臺灣教育體制現場重談儒家有何意義?〉,發表於「社會自由與民主的理念:跨文化視野中的霍耐特社會哲學」工作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6-03-31。
  • 陳威瑨,2015,〈伊藤東涯《周易經翼通解》的政治意義〉,發表於「《周易》與中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2015-09-27。
  • 陳威瑨,2015,〈朱熹與伊藤仁齋在「公共哲學」的交會〉,發表於「2015年青年學者東亞儒學學術論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5-08-04。
  • 陳威瑨,2015,〈「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爭議再論──以霍耐特《自由的權利》思想為進路的嘗試〉,發表於「『跨文化視野中的批判理論』研究群工作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02-10。
  • 陳威瑨,2015,〈伊藤東涯的《太極圖說》批判〉,發表於「周易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成均館大學「韓國周易大全編纂組」,2015-01-05。
  • 陳威瑨,2011,〈日本「常用漢字表」內字與台灣繁體字之形體差異─以《康熙字典》中可見之日本漢字為例〉,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第三屆國際漢學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2011-05-28。
  • 陳威瑨,2009,〈津田左右吉《支那思想與日本》的道教觀析論〉,發表於第十二屆「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9-11-21。

  • 荻生茂博著、陳俐君譯、廖肇亨、陳威瑨編校,2018,〈幕末、明治陽明學與明清思想史〉,《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8(2), 173-222。
  • 廖肇亨、陳威瑨,2017,〈「東亞王權與宗教思想」專輯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4), 1-4。
  • 陳威瑨,2016,〈等待中的禮讚〉,《思想30:宗教的現代變貌》。
  • 狹間直樹著、陳威瑨譯,2014,〈中國近代帝國主義與民族國家──與日本的亞洲主義之關聯〉,《東亞觀念史集刊》,6, 3-24。
  • 狩野直喜著、陳威瑨譯,2013,〈支那近世國粹主義〉,《東亞觀念史集刊》,5, 375-384。
  • 狩野直喜著、陳威瑨譯,2013,〈關於支那學研究之目的〉,《東亞觀念史集刊》,5, 371-373。
  • 舘野正美著、陳威瑨譯,2009,〈作為形上學的醫學:易哲學與中國醫學〉,《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傳統中國形上學的省思國際學術研討會」》。

  • 陳威瑨,2022,〈續談《易傳》中的「以....也」句〉,賴貴三編,《肅禮作毓──黃慶萱教授九豑壽慶論文集》,頁541-566,臺北:萬卷樓。
  • 陳威瑨,2018,〈中井竹山《非徵》的徂徠學批判及其意義〉,張文朝編,日本江戶時代《論語》學之研究,頁161-215,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陳威瑨,2017,〈「中國哲學史」通史專書寫作的發展──從中日交流的視角談起〉,鍾彩鈞編,《中國哲學史書寫的理論與實踐》,頁139-194,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陳威瑨,2013,〈日本《常用漢字表》內字與臺灣漢字之形體差異─以《康熙字典》中可見之日本漢字為例〉,陳廖安、楊如雪、黃麗娟編,《出土文獻文字與語法論文集第一輯》,頁251-297,臺北:萬卷樓。
  • 淺野裕一,陳威瑨譯,2012,〈儒家對《易》的經典化〉,鄭吉雄、林永勝編,《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頁81-10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陳威瑨,2015,日本江戶時代儒家《易》學研究,共464頁,臺北:政大出版社。
  • 賴世烱、陳威瑨、林保全,2013,《從易經談人類發展學》,共298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山井湧,陳威瑨譯,2022,《明清思想史研究》,共327頁,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 鍾振宇、陳威瑨,2017,《東亞哲學的終極真理》,共297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陳威瑨,2020,〈鄭吉雄教授《周易階梯》評介〉,《國文天地》,421, 105-108。
  • 陳威瑨,2011,〈評吳偉明《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人文中國學報》,17, 699-796。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