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奭學

李奭學

研究員

2020傑出人才講座
2019胡適紀念研究講座
2017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
2014第三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
2012 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
2011 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2011 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
2010 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
2007 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
2003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Charlotte W. Newcombe Doctoral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Woodrow Wilson
1998-1999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
1998-1999 德富基金會博士論文獎學金
1997-1998 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博士論文獎學金
1997-1998 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論文獎學金

研究領域: 中外比較文學、宗教與文學的跨文學研究、現代文學、中國翻譯史


Email : shiueh at gate.sinica.edu.tw

或許是個性使然,我總難以國別為界而治文學,也難以斷代為限而究之,結果是發現自己在自得其樂時往往也旁涉其他的學科。我大學就讀的乃英文系,手中常捧的卻是中國三十年代的文史哲,否就是古來臺灣的各種書刊,通常還要外加傳統中國的經史子籍。進入碩士班,我主修英國伊利莎白時代的戲劇,卻又選美國自然主義小說為副修,並且常拿來和中國小說比對發微。

我只對文科感興趣,但已龐雜至此,唸博士時,我乾脆跳出單一學科而選擇比較文學系就讀。然而即使在這個稍為「專精」的求學階段,我仍然三分自己,首先攻讀從古希臘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戲劇與史詩;二由《詩經》與諸子一路唸到唐詩宋詞與元曲,甚至是明清小說。最後我又到了神學院,由天主教神學讀起,旁及各種後現代思想,再止於反宗教改革等歷史課程。

興趣既然如此蕪雜,寫博士論文時,我幾乎「自然而然」就以明清之際入華的耶穌會證道故事為題。耶穌會是宗教團體,證道故事乃文學;耶穌會由歐洲來,所傳的證道故事卻得譯為亞洲的中文,口語的「講道學」於是轉為文言的「寫道學」。我後來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擴大研究,再探尤其是西方上古傳下來的各種類型的證道故事,於二○○五年出版《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一書。

如果我真的有比較穩定的研究對象,中國明清之際東來的歐洲中世紀文學是最主要的一項。寫完《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後,我思考的是中國基督宗教文學如何興起的問題。「翻譯」仍然是我的答案,所以我目前戮力以赴的另一相關專著係以天主教翻譯文學為題,所涉譯籍包括龍華民的《聖若撒法始末》、利瑪竇的《西琴曲意八章》、艾儒略的《聖夢歌》、高一志的《聖母行實》與《譬學》,以及陽瑪諾的《輕世金書》。

慚愧得很,即使在撰寫《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之際,我也時常「不務正業」,寫起中國與臺灣當代小說的評論,甚至擴大到了舉世此一或其他文類的當代代表,幾年來已彙有評論集三冊。若就系統性言之,我也寫了一本小書《三看白先勇》,略剖個人窺知的白氏和中西小說的關係。

「不務正業」的例子,還要包括我對英語史的興趣, 曾為初學者寫過一本《細說英語字源》。儘管如此,翻譯仍然是我最大的「外務」,曾把余國藩教授的《西遊記》英文專論和《重讀石頭記》等書用中文再述。對我而言,翻譯是藝術,除了一本《閱讀理論》外,動機大多是「有事,弟子服其勞」。我也和朋友合作, 用英文譯注過明末耶穌會會士高一志的《達道記言》。翻譯一道,我如今已久矣不為,但卻又變成個人的學術標籤之一。「無心插柳柳成蔭」,此之謂也歟?

  • 2010.3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06.8 - 迄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副教授
  • 2004.9 - 2010.3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00.8 - 2004.9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 Li, Sher-shiueh (1985) . Fate and Fortune in the Plays of Christopher Marlowe. MA Thesi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 Li, Sher-shiueh,1999, “Toward a Missionary Poetics in Late Ming China: The Jesuit Appropriation of ‘Greco-Roman’ Lore Through the Medieval Tradition of European Exempla”,University of Chicago。

  • Li, Sher-shiueh (1984) . “History and Fiction: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Fu Jen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17: 69-89.
  • 李奭學。1987 年 5 月。〈祗園傳奇--略論一則佛教母題的演化〉。《中外文學》。 15 卷 2 期。頁 71-94。
  • 李奭學。1987 年 7 月。〈長夜後的黎明--試論《奧勒斯提亞》的一則主題故事〉。 《中外文學》。16 卷 2 期。頁 50-71。
  • 李奭學。1987 年 7 月。〈蕭乾論易卜生在中國〉。《當代》。15 期。頁 102-107。
  • 李奭學。1998 年 12 月。〈老舍在倫敦〉。《當代》。20 期。頁 100-106。
  • 李奭學。1988 年 5 月。〈海明威筆下的戰時中國〉。《當代》。25 期。頁 32-42。
  • 李奭學。1988 年 5 月。〈懷爾德的中國經驗--尋找象徵的劇作家〉。《當代》。 25 期。頁 42-54。
  • 李奭學。1988 年 5 月。〈在東西方的夾縫中思考--傅斯年「西學為用」的五四文學觀〉。《當代》。25 期。頁 114-129。
  • 李奭學。1988 年 9 月。〈臺灣比較文學發展與西方理論的歷史觀察〉。《當代》。 29 期。頁 48-59。
  • 李奭學。1988 年 9 月。〈莎士比亞在中國〉。《當代》。29 期。頁 93-109。
  • 李奭學。1989 年 4 月。〈從《人的文學》看周作人與神秘主義〉。《當代》。36 期。 頁 54-63。
  • 李奭學。1989 年 5 月。〈傲慢與偏見--毛姆的中國印象記〉。《中外文學》。17 卷 12 期。頁 91-107。
  • 李奭學。1989 年 5 月。〈蕭伯納點燃中國文壇戰火〉。《當代》。37 期。頁 36-55。
  • 李奭學。1989 年 5 月。〈蘇曼殊的拜倫之歌〉。《當代》。37 期。頁 26-35。
  • 李奭學。1989 年 5 月。〈托爾斯泰與中國左翼文人〉。《當代》。37 期。頁 12-25。
  • 李奭學。1998 年 12 月。〈初識梁遇春〉。《中外文學》。18 卷 7 期。頁 124-142。
  • 李奭學。1990 年 6 月。〈希臘寓言與明末天主教東傳初探〉。《中外文學》。19 卷 1 期。頁 131-157。
  • 李奭學。1990 年 8 月。〈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當代》。 52 期。頁 32-39。
  • 李奭學。1990 年 11 月。〈文學上的「傳記」〉。《當代》。55 期。頁 54-62。
  • 李奭學。1991 年 3 月〈從「巧奪天工」到「諧和自然」--中國園林藝術對西方文學的影響〉。《當代》。59 期。頁 92-109。
  • 李奭學。1991 年 5 月。〈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裏的烏托邦思想〉。 《當代》。61 期。頁 32-43。
  • 李奭學。1993 年 7 月。〈烽火行--中國抗日戰爭裡的奧登與依修伍〉。《聯合文學》。9 卷 9 期。頁 110-119。
  • 李奭學譯。1996 年 12 月。〈鄉音已改----自由民教育的比較觀〉(余國藩著)。《人文中國學報》。3 期。頁 1-17。(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1997 年 9 月。〈挪轉文體乾坤的孫悟空--金隄《尤利西斯》第十四章古體仿譯商榷〉。《當代》。121 期。頁 127-141。
  • 李奭學。1999 年 9 月。〈歷史‧虛構‧文本性--明末耶穌會「世說」修辭學初探〉。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 期。頁 43-106。
  • Li, Sher-shiueh (Winter, 1999). “Proteus Revisited: A Critical Note on the Stylistics of Jin Di's Chinese Ulysses.” James Joyce Quarterly. vol. 36, no. 2:262-269.
  • 李奭學。2000 年 10 月。〈故事新詮--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 《中外文學》。29 卷 5 期。頁 238-277。
  • 李奭學譯。2001 年 3 月。〈靜觀其變—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余國藩著)。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1 卷 1 期。頁 99-133。(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1 年 9 月。〈如來佛的手掌心--論明末耶穌會「證道故事」裡的佛教色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 期。頁 451-497。
  • 李奭學。2007 年 3 月。〈中譯第一首「英詩」----艾儒略譯《聖夢歌》初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0期。頁 87-142。(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7 年。〈「著書多格言」:論高一志《譬學》及其與中西修辭學傳統的關係〉。《人文中國學報》。13 期。頁 55-116。(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7 年 11 月。〈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我所知道的「龍」字歐譯始末〉。《漢學研究通訊》。26 卷 4 期。頁 1-11。(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7 年 12 月。〈明末におけるイエズス会と中世ꩢ一ꩧ쁳삁쀫文學〉。『中国 21』。28 卷 。頁 57-78。(本文以中文撰寫,由『中国 21』主編本島史雄教授日譯)(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8 年 3 月。〈三訪靈山︰論高行健的語言觀及其與中國小說傳統的關係〉。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 卷 1 期。頁 89-106。(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8 年 9 月。〈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文化雜誌》。68 期。頁 77-92。 (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9 年 3 月。〈三面瑪利亞︰論高一志《聖母行實》裏的聖母奇跡故事的跨國流變及其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 期。頁 53-110。(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9 年 7 月。〈觀看的角度︰如何閱讀明清兩代的基督宗教文學〉。《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31 期。頁 301-312。(有審查制度;A&HCI)
  • 李奭學。2009 年 9 月。〈歐洲中世紀‧耶穌會士‧宗教翻譯──我研究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的回顧前瞻〉。《編譯論叢》。2 卷 2 期。頁 165-176。(特稿,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0 年 1 月。〈聖徒˙魔鬼˙懺悔︰高一志譯述《天主聖教聖人行實》初探〉。《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32 期。(有審查制度;A&HCI)
  • 李奭學,2010年秋季號,〈翻譯的旅行與行旅的翻譯:明末耶穌會與歐洲宗教文學的傳播〉,《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第33期,頁39-64。(有審查制度;A&HCI)
  • 李奭學,2011年3月,〈瘳心之藥,靈病之神劑──陽瑪諾譯《輕世金書》初探〉,《編譯論叢》第4卷1期,頁1-38。(THCI Core;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1年3月,〈晚明翻譯與清末文學新知的建構──有關《譯述:明末天主教翻譯文學論》的一些補充〉,《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1卷第1期,頁205-242。(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1年6月,〈黃金傳奇:高一志譯述《天主聖教聖人行實》再探〉,《翻譯史研究》第1輯,頁17-54。(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1年6月,〈中西合璧的小說新體──清初耶穌會士馬若瑟著《夢美土記》初探〉,《漢學研究》第29卷第2期,頁81-116。(THCI Core;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2年秋季號,〈阿哩原來是荷馬!明清傳教士筆下的荷馬及其史詩〉,《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第37期,頁241-275。(有審查制度;A&HCI)
  • 李奭學,2013年6月,〈欲望小說‧小說欲望:論《紅樓夢》與《西遊記》〉,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7期,頁53-76。(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3年3月,〈近代白話文‧宗教啟蒙‧耶穌會傳統──試窺賀清泰及其所譯《古新聖經》的語言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2期,頁51-108。(THCI Core)
  • 李奭學,2013年12月,〈「託物寓言」與「曲引旁證」----評余國藩譯《西遊記》修訂版,《漢學研究》(2013年12月),頁319-334。(THCI Core;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4年春,〈中國「文學」的現代性與明末耶穌會文學翻譯〉,《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第40期(2014年春),頁37-75(A&HCI)。
  • 李奭學,2014年3月,〈中西會通新探----明末耶穌會著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編譯論叢》第七卷第一期,頁1-36。(THCI Core;有審查制度)
  • Li, Sher-shiueh, July 2014, “‘Translating’ Homer and His Ep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ristian Missionaries’ Perspectives.”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1/2, pp. 83-106. (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4年8月,〈基督宗教與「文學」今義的形成〉,韓國《淵民學志》第22輯,頁34-48。(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5年1月,〈中譯第一本歐洲宗教經典:論利瑪竇的《二十五言》〉,《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第42期,頁87-118。(A&HCI;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5年3月,〈中西會通新探----明末耶穌會著譯對明清間文學文化的影響〉,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學》,總第2期(2015年3月),頁127-141。
  • 李奭學,2016年6月,〈談天說地論神人:從《古新聖經‧化成之經》前二篇看賀清泰的解經學〉,《學術月刊》第48卷,頁173-184。(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6年6月,〈八方風雨會『文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0期,頁151-177。
  • 李奭學,2016年12月,〈翻譯家的自我陪訓----馬若瑟與中國文學傳統〉,《翻譯史研究》第6輯,頁40-58。(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7年春,〈「耶穌不滅孔子,孔子倒成全於耶穌」----試論馬若瑟著《儒交信》〉,《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第46期,頁27-73。(A&HCI)。
  • 李奭學,2018年夏,〈我與明清間耶穌會翻譯文學的研究〉,《國際比較文學》第1卷第1期(2018年夏),頁109-130。
  • 李奭學,2018年3月,〈近代白話文的崛起與耶穌會傳統──試窺賀清泰及其所譯《古新聖經》的語言問題〉,見宋剛主編:《傳播、書寫與想像----明清文化視野中的西方》(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頁83-126。
  • 李奭學,2018年4月,〈《古新聖經》的中譯及其北堂本由來〉,《思想》第36期(2019年4月),頁109-132。
  • 李奭學,2019年5月,〈馬若瑟與中國傳統戲曲----從馬譯《趙氏孤兒》談起〉,《國際比較文學》第2卷第2期(2019年5月),頁169-205。
  • Sher-shiueh Li, Aug 2019. “Rhetroica and Exemplum: The Genesis of Christian Litera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eligions vol 10, issue 8 (Aug 2019), pp. 23-34.
  • Sher-shiueh Li, “Aesopic Fables in the Context of Jesuit Mission in Ming China,” forthcoming in Rivisi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Winter 2020, pp. 17-35.
  • 李奭學,2019年5月,〈馬若瑟與中國傳統戲曲----從馬譯《趙氏孤兒》談起〉,《國際比較文學》第2卷第2期(2019年5月),頁169-205。
  • 李奭學, 2019, “Rhetorica and Exemplum: The Genesis of Christian Litera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eligions, vol 10, issue 8 (Aug 2019), pp. 23-34..
  • 李奭學, “Aesopic Fables in the Context of Jesuit Mission in Ming China”, 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Winter 2020, pp. 17-35.
  • 李奭學,2021年10月,〈靈魂與國魂——清末基督宗教小說略論〉,《國際比較文學》第4卷第2期(2021年夏季號),頁301-314。
  • 李奭學,2022年,〈馬若瑟與《詩經》〉,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報》,審查中。
  • 李奭學,〈八方風雨會文學〉,《東亞觀念史集刊》,10期。
  • 李奭學,〈「耶穌不滅孔子,孔子倒成全於耶穌」----試論馬若瑟著《儒交信》〉,《道風》,46期。

  • 李奭學。1996 年 7 月 9 日。〈挪轉文體乾坤的孫悟空--金隄《尤利西斯》第十四章古體仿譯商榷〉。中國首屆國際喬伊斯學術研討會。北京與天津:天津外語學院。
  • 李奭學。2000 年 5 月 27 日。〈故事新詮--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翻譯、文學研究與文化翻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 李奭學。2000 年 11 月 17 日。〈中國晚明與西方中世紀--論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的時空與文化背景〉。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Li, Sher-shiueh (Mar. 23-25, 2001). “History as Rhetoric: The Jesuit Use of Chreia in Late-Ming China,” presented at The 53rd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Chicago)(To be published in Journey to the East, Journey to the West, SUNY Press, 2003)
  • Li, Sher-shiueh (Oct. 14-18, 2001). “The Art of Misreading: The Jesuit Use of Western ‘Fables’ in Late-Ming China,” presented at the “Encounters and Dialogues: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Beijing: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a, and the Ricci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U.S.A.)
  • 李奭學。2001 年 9 月 18 日。〈基督教精神與歐洲古典傳統的合流--利瑪竇《西琴曲意八章》初探〉。詩與聲音-二○○一年臺北國際詩歌節詩學研討會。臺北市:臺北市:文化局。
  • 李奭學。2001 年 12 月 9 日。〈重訪炅山--論高行健與中西文學傳統〉。廿一世紀華文文學研討會。吉隆坡:星洲日報社。
  • 李奭學。2002 年 1 月 7 日。〈神話解經學--試剖易瑪諾《聖經直解》裡的神話型證道故事〉。第二屆聖經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臺北市:輔仁大學及耶路撒冷布伯來大學。
  • 李奭學。2002 年 3 月 15 日。〈故事新編--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探索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國古典文學會與輪仁大學中文系。
  • 李奭學。2002 年 5 月 25 日。〈普洛透斯變形記--從《尤里西斯》看文體翻譯的問題〉。文化研究與英語教學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李奭學。2009 年 1 月 4 日。〈聖徒˙魔鬼˙懺悔︰高一志譯述《天主聖教聖人行實》 初探〉。中國近代文學國際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
  • 李奭學,2009,〈翻譯的旅行,行旅的翻譯︰明末耶穌會士與歐洲宗教文學的傳播〉,發表於「行旅、離亂、貶謫與明清文學」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12-03 ~ 2009-12-04。
  • Sher-Shiueh Li, 2010, “Western Calssicism,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The Imagination of an Ideal Man in Alfonso Vagnoni's Illustrations of the Grand Dao”, paper presented at 第18屆歐洲漢學會議, Riga: 歐洲漢學學會, 2010-07-11 ~ 2010-07-16.
  • 李奭學,2010,〈瘳心之藥,靈病之神劑 ―― 陽瑪諾譯《輕世金書》初探〉,發表於「眾生病、故我病:中國文化書寫中的罪悔與療癒」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哲所二樓會議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09-09 ~ 2010-09-10。
  • 李奭學,2010,天堂的路要怎麼走?——清初耶穌會士馬若瑟著〈夢美土記〉初探,發表於「中外宗教與文學裡的他界書寫」國際學術會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聯合主辦,2010-12-13 ~ 2010-12-14。
  • 李奭學, 2012, “如何製造中國式的格言性善書?──試窺趙韓《欖言》與明末西學的關係”, paper presented at 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 2012-06-20 ~ 2012-06-22.
  • 李奭學, 2015, “〈「耶穌不滅孔子,孔子倒成全於耶穌」----試論馬若瑟著《儒交信》〉”, paper presented at 傳教士與近代中國文學研討會, 上海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中文系, 2015-06-14 ~ 2015-06-15.
  • 李奭學, 2015, “〈談天說地論神人----從〈化成之經〉的第一、二章看賀清泰的解經學〉”, paper presented at 比較經學與宗教對話學術研討會,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宗教系, 2015-09-19 ~ 2015-09-20.
  • 李奭學, 2015, “〈八方風雨會文學〉”, paper presented at 「思想與方法:何謂世界文學?地方性與普世性之間的張力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2015-10-16 ~ 2015-10-17.
  • 李奭學,2016,〈馬若瑟與中國文學傳統〉,發表於相遇與互鑒: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北京行政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與北京行政學院,2016-11-18 ~ 2016-11-19。
  • 李奭學, 2019, “Classical Rhetoric and Late Ming Jesui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2nd Biannual Meet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New Orlean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2019-07-23 ~ 2019-07-27.

  •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1993,〈明清詩媛與女子才德觀〉,《中外文學》,21卷11期,頁52-81。
  • 李奭學,1996,〈與謝正光先生論書評----讀「評孫著『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有感〉,《當代》,第118期,頁147-152。
  •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1996,〈鄉音已改----自由民教育的比較觀〉,《人文中國學報》,3期,頁1-17。
  • 李奭學,2000,〈美國作家,歐洲經驗〉,《文訊》,第178 期,頁39-42。
  • 李奭學,2000,〈秋墳唱詩,怎知是厭做人間事?----漫談西洋文學傳統裡的「名鬼」〉,《聯合文學》,第16卷第10期,頁58-62。
  • 余國藩Yu, Anthony C.著 ,2001,〈靜觀其變----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1期,頁99-133。
  • 余國藩Yu, Anthony C.著 ,2001,〈釋情〉,《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3期,頁1-52。
  • 李奭學,2001,〈臺灣固無省也--從《臺灣文學史綱》看葉石濤的「在地觀」〉,《聯合文學》,第18卷2期,頁26-30。
  • 余國藩著 , 李奭學譯,2002,〈紅樓論文學 --上〉,《聯合文學》,第218期 頁132-148。
  • 李奭學,2002,〈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淺談詩與詩學的關係〉,《臺灣詩學季刊》,第40期,頁9-11。
  • 余國藩Yu, Anthony C.著 ,2003,〈再談虛構----跋《重讀石頭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9期,頁73-85。
  • 余國藩著 , 李奭學譯,2003,〈閱讀「紅樓夢」(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3期,頁85-108。
  •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2003,〈閱讀「紅樓夢」(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4期,頁91-118。
  • 李奭學,2004,〈西方書評書典範--艾德蒙.威爾生[Edmund Wilson]〉,《出版界》,第69期,頁18-19。
  • 李奭學,2007,〈抖落一袖的乾坤--淺談西方世界裡的極短篇〉,《讀書》,第338期,頁58-65。
  • 李奭學,2007,〈中國「龍」怎麼變成英國 “Dragon”?〉,《讀書》,338期,頁58-65。
  • 李奭學,2008,〈三訪靈山:論高行健的語言觀及其與中國小說傳統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卷1期, 頁89-106。
  • 李奭學,2009,〈唐山過台灣〉,《聯合報》,聯合副刊D3版。

  •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1998 年 4 月。〈論女子才德觀〉。《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 孫康宜著。頁 134-164。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原載 1993 年 4 月號《中外文學》;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1,〈基督教精神與歐洲古典傳統的合統----利瑪竇的《西琴曲意八章》初探〉,初安民編,《詩與聲音----二OO一年台北國際詩歌節詩學研討會論文集》,頁28-57,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李奭學。2001 年 12 月。〈歐洲古典傳統與基督教精神的合流—利瑪竇《西琴曲意八章》初探〉。《詩與聲音—二○○一年臺北市國際詩歌節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初安民主編。頁 27-57。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無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2 年 12 月。〈普洛透斯變形記—從金隄《尤利西斯》看文體翻譯的問題〉。 《文化研究與英語文教學》。戴維揚編。頁 79-99。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無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2 年 12 月。〈中國晚明與西方中世紀—論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的時空與文化背景〉。《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李豐楙, 劉苑如編。頁 885-93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3 年 9 月。〈誤讀的藝術—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寓言〉。《相遇與對話----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卓新平編。頁 295-333。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3 年 10 月。〈台灣文學的批評家及其問題〉。《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 第 12 冊,評論卷(二)。李瑞騰主編。頁 823-841。臺北市:九歌出版社。(修訂重刊;無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3 年 12 月。〈詩與哲學的宿怨?----試論晚明耶穌會證道故事與柏拉圖文學思想的關係〉。《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四屆文學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主編。頁 1-44。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4 年 7 月。〈翻譯的政治----明末天主教聖徒傳記《聖若撒法始末》析論〉。 《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東華大學中文系編。頁 411-464。臺北市︰洪葉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Li, Sher-shiueh (2005). “History as Rhetoric: An Analysis of Jesuit Chreia in Late-Ming China,” Accepted to be published in Eric Ziolkowski, ed., Literature, Religion, and East-West pp. 223-242. Comparison: Essays in Honor of Anthony C. Yu, Newark: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7 年 7 月。〈中國民族主義與臺灣現代性—從喬艾斯的《都柏林人》看白先勇的《臺北人》〉。《臺灣文學的東亞思考》。陳芳明主編。頁 430-451。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李奭學。2007 年 12 月。〈言道‧友道‧天道----從三條西洋古典軼事型證道故事看天儒異同〉。《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會通與轉化》。李明輝,林維杰主編。頁 229-314。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2009 年 8 月。〈從《賢愚經》到《西遊記》──略論佛教「祇園」母題在中國敘事文學裏的轉化〉。《經典轉化與明清敘述文學》。王璦玲,胡曉真編。頁 243-267。 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 Li, Sher-shiueh (2009). “The Archeology of a Dream: The Shengmengge, Its Transla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M. Antoni J. Üçerler, ed., China and Japan in Comparison, pp. 67-80. Rome: Institutum Historicum S. I. Rome: Institutum Historicum Societatis Iesu.
  • (2009). “The Art of Misreading: An Analysis of Jesuit Fable in Late-Ming China,” Accepted to be published in Luo Xuanming, et al., eds., Translating China, Bridstol,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9 年 12 月。〈太上忘情︰湯若望譯王徵筆記《崇一堂日記隨筆》初探〉。 《中國文學與思想裡的情、理、欲》。王璦玲主編。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Sher-shiueh Li, 2009, “The Archeology of a Dream: The Shengmengge, Its Transla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M. Antoni J. Üçerler, ed., China and Japan in Comparison, 1543-1644, pp. 67-80. Rome: Institutum Historicum Societatis Iesu, 2009. (有審查制度)
  • Sher-shiueh Li, 2009, “The Art of Misreading: An Analysis of Jesuit Fable in Late-Ming China,” In Luo Xuanming and Yuanjian He, eds., Translating China, pp. 71-94.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10年,〈將歷史縮龍成吋----從《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小說卷(一)管窺台灣小說跨世紀的發展〉,馬森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小說卷(一)》,台北︰九歌出版公司,頁2-6。
  • Li, Sher-shiueh, 2011, “La poétique des parenthèses: Lecture de En ce jardin d’un rêve brisé de Bai Xianyong à la lumère de Mrs. Dalloway de Virginia Woolf.” In Angel Pino and Lsabelle Rabut, trans. and eds., La Littérature Taïwanaise état des recherches et réception à l’étranger, pp. 225-253. Paris: Éditions You Feng, 2011.
  • 李奭學,2011年,〈翻譯‧政治‧教爭︰龍華民譯《聖若撒法始末》再探〉,單周堯編︰《東西方研究》,頁139-16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奭學,2013年,〈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我所知道的「龍」字英譯始末〉,彭小妍編︰《文化翻譯與文本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頁191-219,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2013年,〈黃金傳奇----論高一志述《天主聖教聖人行實〉,李豐楙、廖肇亨編︰《沉論、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頁495-556,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2013年,〈如何製造中國式的善書?──試窺趙韓《欖言》及其與明末西學的關係〉,彭小妍編︰《跨文化實踐:現代華文文學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31-74。
  • 李奭學,2015年,〈中西會通新探----明末耶穌會著譯對明清間文學文化的影響〉,李奭學、胡嘵真編:《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15),頁131-163。
  • 李奭學,2015年,〈天堂的路要怎麼走?----再論馬若瑟著《夢美土記》〉,李奭學、黎子鵬編:《中外宗教與文學裡的他界書寫》(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頁2-44。
  • 李奭學,2015年,〈明末翻譯與清末文學新知的建構〉, 彭小妍編:《翻譯與跨文化流動:知識建構、文本與文體的傳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頁131-192。
  • Li, Sher-shiueh. “The Multiple Beginning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David Der-wei Wang, eds.,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 29-34.
  • 李奭學, 2017, “カトリックと仏陀ーー明訳『聖若撒法始末』についての試論”, editor: 小峰和明, 東アジアの仏伝文学, pp. 86-99, 東京: 勉诚出版.
  • 李奭學,2018,〈賀清泰的解經學:從《古新聖經・化成之經前二篇談起》〉,楊乃喬編,《比較經學:中國經學詮釋傳統與西方詮釋學傳統的對話》,頁681-70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奭學,2018,〈馬若瑟・中國說部・《漢語劄記》〉,楊美惠編,《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頁97-126,高雄:中山大學人文中心。
  • 李奭學,2019,〈白話文〉,王德威、宋明煒編,《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頁129-133,台北:聯經出版社。
  • 李奭學, 2019, “Mythological Supernaturalism: Ci Poetry in the Context of Religious Daoism.”, editor(s): Heh-Hsiang Yuan and John J. Denney, Reflections: Essays on Chinese Literatur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p. 301-316, Taipei: Bookman.
  • 李奭學,2019,〈近代白話文的崛起與耶穌會傳統──試窺賀清泰及其所譯《古新聖經》的語言問題〉,宋剛編,《傳播、書寫與想像----明清文化視野中的西方》,頁83-1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Sher-shiueh Li, “Late Ming Jesuits and Western Classicism,” in Thomas Sinkew and Jinyu Liu, eds., Ovid in China (Leiden: E. J. Brill, 2022), pp. 34-50.
  • 李奭學,2021年12月,〈馬若瑟與中國傳統戲曲——從馬譯《趙氏孤兒》談起〉,李奭學主編:《清代文學與翻譯》,頁1-63。
  • 李奭學,2022年,〈「證道故事」的淵源〉,即將收入嚴志雄編:《潛學永年:孫康宜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

  • 李奭學。1991 年。《中西文學因緣》。348 頁。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 孫康宜,李奭學譯,1992,《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共1-365頁,台北、西安:允晨出版公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孫康宜,李奭學譯,2004,《詞與文類研究》,共1-216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李奭學, 2004,《書話台灣----1991-2003文學印象》,共1-363頁,台北:九歌。
  • 李奭學,2005,《經史子集----翻譯、文學與文化劄記》,共1-430頁,臺北:聯合文學。
  • 李奭學,2005,《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共1-455頁,台北:中央研究院和聯經出版公司。
  •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2006,《紅樓夢、西遊記與其他:余國藩論學文選》,共1-515頁,北京:三聯書店。
  • 李奭學, 2007,《得意忘言》,共1-376頁,北京:三聯書店。
  • 李奭學,2008,《細說英語字源》,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 李奭學, 2008,《台灣觀點:書話中國與世界小說》,共1-238頁,台北:九歌出版社。
  • 李奭學,2008,《三看白先勇》,共218頁,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 李奭學,2009,《台灣觀點:書話東西與文學地圖》,共271頁,台北:九歌出版社。
  • 李奭學,2010,《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修訂版)》,共451頁,北京:三聯書店。
  • 李奭學,2012,《譯述︰明末天主教翻譯文學論》,共518頁,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孫康宜,李奭學譯,2012,《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共22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李奭學,2014,《誤入桃花源︰書話東西文學》,共247頁,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LI, Sher-shiueh (co-authored with Thierry Meynard). , 2014, Jesuit Chreia in Late-Ming China: Two Studies with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Alfonso Vagnone’s Illustrations of the Grand Dao, Bern: Peter Lang Verlag., 373 pages.
  • 李奭學, 2015, 《中外文學關係論稿》, 頁1-466 pages, 台北: 聯經出版公司.
  • 李奭學,2016,《明清西學六論》,共309頁,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李奭學譯,1988年,《西洋文學概論》(與呂健忠合譯,Maynard Mack等著),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 李奭學譯,1989年,《余國藩西遊記論集》(余國藩著),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1990年,《近代西洋文學》(與呂健忠合譯,Maynard Mack等著),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 李奭學譯,1992/1998年,《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孫康宜著),台北:允晨出版公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1994年,《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孫康宜著),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1996年,《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克麗絲蒂娃導讀》(Michael Payne著),台北:書林出版公司與國立編譯館。(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1998年4月,〈論女子才德觀〉(孫康宜著),在孫著︰《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頁134-164。(原載一九九三年四月號《中外文學》;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1998年,《新編西洋文學概論》(與呂健忠合譯,Maynard Mack等著),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 李奭學譯,2001年3月,〈靜觀其變—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余國藩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1卷第1期,頁99-133。(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2004年,《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余國藩著),台北︰麥田出版與國立編譯館。(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譯,2004年,《詞與文類研究》(孫康宜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主編, 2005, 〈余國藩教授榮退專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第4期, 頁1-78, 台北: 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編譯,2006年,《紅樓夢、西遊記與其他︰余國藩論學文選》,北京︰三聯書店。
  • 李奭學主編, 2010, 〈中國翻譯史專輯〉(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2卷第2期, 頁1-92, 台北: 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主編, 2010, 《編譯論叢》第3卷第1期, 頁1-268, 台北: 國立編譯館.
  • 李奭學譯,2012年,《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孫康宜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主編, 2012, 〈中國翻譯史專輯〉(上),《通訊》第22卷第1期, 頁1-104 pages, 台北: 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主編, 2012, 《編譯論叢》第5卷第1期〈中國翻譯史特刊〉, 頁1-1-278, 台北: 國立編譯館.
  • 李奭學主編, 2012, 《異地繁花︰海外臺灣文論選譯》, 頁1-494, 臺北: 臺大出版中心。
  • 李奭學編譯(與呂健忠合譯),2013年,《西方文學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李奭學主編(與鄭海娟合編),2014年,《古今聖經殘稿》(賀清泰譯),9冊,北京:中華書局。
  • 李奭學、林熙強主編,2014,《明末翻譯文學箋注》,4冊,共410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主編(與胡嘵真合編),2015年,《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15),4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與黎子鵬合編),2015年,《中外宗教與文學裡的他界書寫》(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
  • 李奭學、鄭海娟主編,2015,《古新聖經殘稿》(賀清泰譯),9冊,共3636頁,北京:中華書局。
  • 李奭學(與林珊如合譯),2016年12月,〈源流、史詩與宗教寓言—余國藩《西遊紀》英譯本修訂版導論〉(余國藩著),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13、14期,頁36-126。
  • 李奭學(與內田慶市合編),2018年12月,《古新聖經殘稿外二種:北堂本與滿漢和璧本》(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2018年12月)。
  • 李奭學(與黎子鵬、吳淳邦合編),2018年12月,《清代基督宗教小說選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8年12月)。
  • 李奭學主編(與林熙強合編),2019年1月,《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別冊:索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主編,2019年12月,「宗教與文學專輯」,《漢學研究》第三十七卷第四期,頁1-415。
  • 李奭學譯,2021年6月,〈周頌舞樂考索——論《詩經》第266-296首(王靖獻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1卷第2期(2021年6月),頁147-175。
  • 李奭學主編,2021年12月,《清代文學與翻譯》,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奭學,2009,《「明清間耶穌會翻譯觀及其實踐」研究成果報告》,共21頁,國科會委託。

  • 李奭學,1997,〈艾爾門,看招! ----評寇斯提羅著[Peter Costello]「喬伊斯傳」〉,《中外文學》,第26卷第5期,頁112-116。
  • 李奭學。2002 年 3 月。〈評鄭安德著《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佛教的護教辯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 期。頁 641-644。(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3,〈評Nicholas Standaert ed.,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Volume One: 635-1800»〉,《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頁384-387。
  • 李奭學。2004 年 9 月。〈評王德威著《被壓抑的現代性》。《國立編譯館館刊》〉。 32 卷 3 期。頁 92-95。(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6,〈評黃一農著《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期,頁303-307。
  • 李奭學。2007 年 3 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評史景遷著《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 李奭學,2007,〈江水是如何東流的?----評邱貴芬等著《臺灣小說史論》〉,《文訊》,第0卷第260期,頁90-91。
  • 李奭學。2007 年 9 月。〈評曾陽晴著《唐朝漢語景教文獻》。《中國文哲研究集刋》〉。 31 期。頁 289-291。
  • 李奭學。2008 年 2 月。〈全方位的天才藝術家----評劉俊《情與美:白先勇傳》〉。 《文訊》。268 期。頁 98-99。
  • 李奭學,2008,〈我們如何當上「中國」人?----評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文訊》,第270期,頁110-111。
  • 李奭學,2010,〈評Journey to the East: 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 1579-1724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6期,頁181-183。
  • 李奭學,2021年6月,〈評黃一農《紅樓夢外:曹雪芹〈畫冊〉與〈廢藝齋集稿〉新證》〉,《漢學研究》,第39卷第2期,頁327-329。(THCI Core;有審查制度)
  • 李奭學,2008,〈聖女啟示錄----評朶卡荻《收集夢的剪貼簿》〉,《聯合報讀書人周報》。
  • 李奭學,2008,〈「朱文心」家傳〉,《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 李奭學,2008,〈批評即傳記----評隱地編《白先勇書話》〉,《文訊》,第276期,頁110-111。
  • 李奭學,2008,〈散文易寫難工----評平路《浪漫不浪漫》〉,《文訊》,第274期,頁92-93。
  • 李奭學,2008,〈國族小史與未來時間錯身----評白先勇《紐約客》〉,《聯合報讀書人周報》。
  • 李奭學,2008,〈氣魄龐然,浮沉歲月中----評董啟章《時間繁史‧啞瓷之光》〉,《聯合報讀書人周報》。
  • 李奭學,2008,〈生命三線路----評吳明益《睡眠的航線》〉,《聯合報讀書人周報》。
  • 李奭學,2007,〈變態的自虐美學--論谷崎潤一郎及其小說〉,《聯合文學》,第23卷第9期,頁104-106。
  • 李奭學,2007,〈《狩獵月光》----親切的風格〉,《聯合文學》,第23卷第7期,頁156-157。
  • 李奭學,2007,〈優游小說林----評鄭樹森《小說地圖》〉,《文訊》,第258期,頁104-105。
  • 李奭學,2007,〈何索震盪----評季季《行走的樹--向傷痕告別》〉,《文訊》,第256期,頁104-105。
  • 李奭學,2006,〈驚醒的中國夢----讀陳若曦的文革小說〉,《聯合文學》,第22卷第9期,頁46-48。
  • 李奭學,2006,〈我的朋友康正果----讀《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有感〉,《當代》,第106期,頁76-83。
  • 李奭學,2005,〈前言:《紅樓夢》與《西遊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第4期,頁1-8。
  • 李奭學,2004,〈薪火相傳--評鍾怡雯著《A04046915》〉,《文訊》,第230期,頁14-15。
  • 李奭學,2004,〈評審意見----再接再勵〉,《聯合文學》,第21卷第1期,頁207-208。
  • 李奭學,2004,〈歷史.詮釋.使命感----評施懿琳、陳建忠著《臺灣的文學》〉,《文訊》,第228期,頁10-11。
  • 李奭學,2004,〈沒有故事的島嶼----吳鈞堯作品評論〉,《金門文藝》,第2期,頁117-119。
  • 李奭學,2004,〈翻譯歷史----王德威著《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評介〉,《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2卷第3期,頁92-95。
  • 李奭學,2004,〈臺灣矛盾----評陳芳明著《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文訊》,第226期,頁18-19。
  • 李奭學,2004,〈蕉風椰雨惱人----陳大為等編《赤道回聲》評介〉,《文訊》,第224期,頁18-19。
  • 李奭學,2004,〈孤臣.孽子.中國人----評曾萍萍《噤啞的他者--陳映真小說與後殖民論述》〉,《文訊》,第222期,頁16-17。
  • 李奭學,2004,〈吾將上下而求索----評曾秀萍《孤臣.孽子.臺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文訊》,第220期,頁16-17。
  • 李奭學,2003,〈疏離的美學--談黃國峻的短篇小說〉,《聯合文學》,第19卷第10期,頁33-35。
  • 李奭學,2002,〈評《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佛教的護教辯論》,鄭安德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頁641-644。
  • 李奭學,2002,〈大河灣導讀會〉,《書和人》,第3期,頁44。
  • 李奭學,2001,〈遊園驚夢--讀陳映真的《忠孝公園》〉,《聯合文學》,第17卷第9期,頁32-33。
  • 李奭學,2001,〈高行健是否真的「沒有主義」﹖(等三則)〉,《聯合文學》,第17卷第5期,頁169-170。
  • 李奭學,2001,〈朝聖心學----談「靈山」〉,《聯合文學》,第17卷第4期,頁75-78。
  • 李奭學,2000,〈第14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審意見: 文字.結構.題旨〉,《聯合文學》,第17卷第1期,頁32-33。
  • 李奭學,2000,〈黑暗的心----評劉大任著「杜鵑啼血」〉,《誠品好讀月報》,試刊,頁19。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