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育霖
研究員 兼副所長
中研院深耕計畫(2020.1-2024.12)
頂尖大學遴選哈佛大學訪問學人(2018.4)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2017.8-2019.2)
中研院第五屆人文與社會科學專書獎(2016)
科技部人社中心人文學與社會科學專書出版補助(2016)
中興大學產學績優教師(105學年度)
中興大學文學院專書著作獎勵(2016)
中興大學文學院研究績優獎勵(2015)
頂尖大學遴選哈佛大學訪問學人(2013-2014)
中興大學傑出年輕學者(99年度)
成功大學頂尖大學計畫研究及產學成果獎勵(96,97年度)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of the Chiang Ching-Kuo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Mclean, VA, 2002
Chi Gamma Lambda (The National Honor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998
研究領域: 比較文學,台灣文學,電影研究,生態批評,翻譯研究,德勒茲研究
Email : yulinlee at sinica.edu.tw
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臺灣文學、電影研究、生態批評,翻譯研究與德勒茲研究等。我受比較文學的學術訓練,專注區域與全球文學關係,並探索「全球詩學」的可能。此外,我也探索「亞洲」概念化等相關問題,嘗試將亞洲問題化,除了引進新的亞洲概念外,也強調這一問題化本身的思想運動。這一做法不僅能更適切地理解亞洲,此一思想運動更標誌一次重要的哲學事件。晚近興起華語語系等相關論述,無疑地複雜化了這一知識構圖與文化政治。華語語系研究標誌了當代離散華人作家書寫的跨國的生命美學典範,而爬梳其相互交織的生成脈絡與跨域的地理圖景,則可能為當前華文文學批評典範另闢蹊徑。
我對於臺灣文學的關注緣起於後殖民研究。長久以來,我持續對臺灣在地的後殖民研究進行反思。這一反思包括語言與歷史的流變,乃至第三世界知識份子生命與倫理等議題,這些議題也與臺灣歷史更迭與在地文學生成交織發展。近年來,我與學界同仁以「帝國在臺灣」為名,建立專書系列(臺大出版中心,2015、2020),希望匯聚眾人之力,豐富並深化在地的後殖民相關研究。
翻譯研究是我介入臺灣在地人文思考與全球詩學的路徑之一。翻譯顯然並不限於語言與文化的實際翻譯,而是「問題化」的視野,涉及美學表現、主體構成、生命倫理乃至全球與區域文化政治等面向。著作《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書林,2009)集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本書以翻譯為視角,將翻譯視為抽象、內在的寫作過程,重新理解臺灣文學創作中的美學構成與主體的生命政治。除了翻譯相關的文學與文化研究外,我也實際參與西方理論的翻譯工作,包括《德勒茲論文學》與《德勒茲論音樂、繪畫與藝術》等書。
近年我將研究的範圍擴及生態與環境議題,《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臺大出版中心,2015)一書是我關注該議題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將臺灣文學研究理論化的初步成績。本書一方面對西方前沿理論提出批評,另一方面,在關注在地的環境與生態議題之餘,也將臺灣文學研究放置在全球的框架下進行論述。
後人文情境是我目前研究聚焦的主題,除了生態論述外,我也相當關注數位科技發展對人文學研究帶來的的衝擊與挑戰。顯而易見,數位科技發展已然帶來知識構成與身體感知結構的重大變革,並開啟了後文字時代新的模擬典範與與記憶技術等,而我的研究則關注臺灣在地文學、影像與文化生產如何擷取與回應這一波科技與技術的變革。
- 2021.8 - 迄今 國立台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 2019.2 - 迄今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18.7 - 2020.10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
- 2017.8 - 2019.2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 2018.4 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 2015.8 - 2017.7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 2014.8 - 2017.7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 2012.2 - 2016.10 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
- 2009.1 - 2015.7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2013.8 - 2014.7 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 2008.8 - 2009.1 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 2005.8 - 2008.7 成功大學台文系助理教授
- 2003.8 - 2005.7 淡江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 2003.6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 1997.6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 1991.6 台灣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
- 李育霖,2023,〈朝向新健康:後疫情時代的文學部署〉,《中外文學》,52.3, 17-46。
- 李育霖,2023,〈以虛寫虛:論賀景濱的《去年在阿魯吧》〉,《二十一世紀》,197, 81-95。
- 潘怡帆、鄭毓瑜、李育霖、周泰立、簡旭伸,2022,〈「生之動」的跨域共感:時空意識、認識體系與描述的關鍵性〉,《中國文學學報》,12, 1-16。
- 李育霖,2021,〈朝向少數的文學史編纂:論《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的音像配置〉,《中外文學》,50.4, 43-73。(THCI)
- 李育霖,2020,〈影像的見證:《大佛普拉斯》的數位音像組配〉,《台灣美術學刊》,No. 118,頁35-61。
- 李育霖,2019,〈數位與手作:吳天章錄像裝置藝術作品的類比語言〉,《中外文學》,地48卷第2期,頁9-40。
- Lee, Yu-lin,2016,〈“The ‘Other’ Asia: In Search of a Possible Asia.”〉,《Tamkang Review》,46.2, 23-43。(THCI)
- 李育霖,2013,〈川中島的歷史:論舞鶴《餘生》中的時間與內蘊倫理〉,《文化研究》,16, 7-46。(TSSCI, THCI)
- Lee, Yu-lin,2013,〈“The Digital Emergence of a New History: The Archiving of Colonial Japanese Documentaries on Taiwan.”〉,《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39.1, 119-136。(A&HCI, THCI)
- 李育霖,2012,〈義肢現代性:台灣健康寫實電影的文本敘述、機器組配與義肢影像〉,《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6.1, 1-26。(THCI)
- 李育霖,2012,〈游牧的時間:夏曼‧藍波安關於海浪的記憶〉,《台灣文學研究》,1.2, 231-249。
- 李育霖,2012,〈賽柏格烏托邦與健康機器的社會組配〉,《ACT藝術觀點》,50, 22-27。
- Lee, Yu-lin,2010,〈“The Nation and the Colony: On the Japanese Rhetoric of Gaichi Bungaku.”〉,《Tamkang Review》,41.1, 97-110。(A&HCI, THCI)
- Lee Yu-lin, Shan-Hui Hsu,2010,〈“Taiwan Literature: A Minoritizing Project.”〉,《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36.1, 61-78。(A&HCI, THCI)
- Lee, Yu-lin,2007,〈“The Dislocation of Empire: An identity paradigm of colonial displacement in Wang Chang-hsiung’s A Raging Torrent.”〉,《Taiwan Literary Studies》,1.1, 4-31。
- 李育霖,2006,〈翻譯與地方文學生產:以王禎和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例〉,《中外文學》,35.4, 11-26。(THCI)
- Lee, Yu-lin,2006,〈“Linguistic Flows and Subjectivity in Cross-Writing: Language Experiments in modern Taiwan Literature.”〉,《Tamkang Review》,37.2, 141-167。(THCI)
- Lee, Yu-lin,2005,〈“Exile as Liminality: Re-writing Self, Nation and History in Wu Chou-liu’s Asia’s Orphan〉,《Tamkang Studie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3.3, 137-157。(THCI)
- 李育霖,2005,〈翻譯(翻譯)現代:論「言文一致」運動與台灣的殖民現代性〉,《台灣文學評論》,5.1, 96-112。(THCI)
- 李育霖,2021,〈後疫情時代的文學部署〉,發表於第18屆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21-10-26 ~ 2021-10-27。
- 李育霖,2020,〈擬造一部文學史:以黃崇凱的《文藝春秋》為例〉,發表於「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學會年度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中興大學台文所,2020-10-17 ~ 2020-10-18。
- 李育霖,2019,〈情動的政治:黃信堯《大佛普拉斯》的數位音像組配〉,發表於情動與批判:現代文學/文化中的語言、身體與政治,中研院文哲所:中研院文哲所,2019-12-12 ~ 2019-12-13。
- 李育霖,2019,〈擬造:後人類視野〉,發表於翻譯德勒茲:德勒茲思想的翻譯、轉化與創造,中研院文哲所:中研院文哲所,2019-10-03 ~ 2019-10-04。
- 李育霖,2024,〈生態文學與現實環境之間的距離〉,《人社東華》。
- Yu-lin Lee,2022,〈“The Controversies Over Lockdowns for the COVID-19 Pandemic: Toward an Open Society.”〉,《Critical Asia Archives》。
- Lee Yu-lin, Woosung Kung.,2024,〈“Introduction: Current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 in East Asia.”〉,Lee Yu-lin, Woosung Kung.編,《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頁3-11,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 李承機、李育霖,2020,〈導論〉,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台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頁1-19,臺北:台大出版中心。
- 李育霖,2020,〈歷史的影像事件:電影《賽德克.巴萊》作為視聽檔案〉,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台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頁243-268,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 李育霖,2020,〈華語語系的前沿地帶——幾個台灣文學的案例〉,李育霖編,《華語語系十講》,頁253-294,臺北:聯經。
- 李育霖,2019,〈前沿地帶〉,史書美、梅家玲、廖朝陽、陳東升編,《台灣理論關鍵詞》,頁145-155,台北:聯經出版。
- 李育霖,2023,《數位魅影:歷史的典藏與記憶》,共360頁,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 李育霖,2015,《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共272頁,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 李育霖,2009,《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共228頁,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Lee, Yu-lin, 2008, Writing Taiwan: A Study of Taiwan’s Nativist Literature., 240 pages, Saarbrücken, Germany: VDM Publishing Co..
- Bachner, Andrea, Howard Chiang and Yu-lin Lee,2023,《Sinoglossia.》,共280頁,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李育霖,2021,《微關係:第四十二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專輯》,共192頁,臺北:臺大外文系。
- 李承機、李育霖,2020,《帝國在台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共344頁,臺北:臺大出版。
- 李育霖,2020,《華語語系十講》,共296頁,台北:聯經。
- 宋偉傑、李育霖,2019,〈環境人文、生態批評、自然書寫〉《中國現代文學》36期(2019年12月),共1-76頁,臺北:秀威。
- Yu-lin Lee, Chen Chun-yen, 2019, Non-Worldly Literature (Exposition 41, special issue), 183 pages,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8,〈書評:Bert Scruggs. Translingual Narration: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Taiwanese Fiction and Fil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5〉,《中國文哲研究集刊》,50, 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