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育霖

李育霖

研究員 兼副所長

中研院深耕計畫(2020.1-2024.12)
頂尖大學遴選哈佛大學訪問學人(2018.4)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2017.8-2019.2)
中研院第五屆人文與社會科學專書獎(2016)
科技部人社中心人文學與社會科學專書出版補助(2016)
中興大學產學績優教師(105學年度)
中興大學文學院專書著作獎勵(2016)
中興大學文學院研究績優獎勵(2015)
頂尖大學遴選哈佛大學訪問學人(2013-2014)
中興大學傑出年輕學者(99年度)
成功大學頂尖大學計畫研究及產學成果獎勵(96,97年度)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of the Chiang Ching-Kuo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Mclean, VA, 2002
Chi Gamma Lambda (The National Honor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998

研究領域: 比較文學,台灣文學,電影研究,生態批評,翻譯研究,德勒茲研究


Email : yulinlee at sinica.edu.tw

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臺灣文學、電影研究、生態批評,翻譯研究與德勒茲研究等。我受比較文學的學術訓練,專注區域與全球文學關係,並探索「全球詩學」的可能。此外,我也探索「亞洲」概念化等相關問題,嘗試將亞洲問題化,除了引進新的亞洲概念外,也強調這一問題化本身的思想運動。這一做法不僅能更適切地理解亞洲,此一思想運動更標誌一次重要的哲學事件。晚近興起華語語系等相關論述,無疑地複雜化了這一知識構圖與文化政治。華語語系研究標誌了當代離散華人作家書寫的跨國的生命美學典範,而爬梳其相互交織的生成脈絡與跨域的地理圖景,則可能為當前華文文學批評典範另闢蹊徑。

我對於臺灣文學的關注緣起於後殖民研究。長久以來,我持續對臺灣在地的後殖民研究進行反思。這一反思包括語言與歷史的流變,乃至第三世界知識份子生命與倫理等議題,這些議題也與臺灣歷史更迭與在地文學生成交織發展。近年來,我與學界同仁以「帝國在臺灣」為名,建立專書系列(臺大出版中心,2015、2020),希望匯聚眾人之力,豐富並深化在地的後殖民相關研究。

翻譯研究是我介入臺灣在地人文思考與全球詩學的路徑之一。翻譯顯然並不限於語言與文化的實際翻譯,而是「問題化」的視野,涉及美學表現、主體構成、生命倫理乃至全球與區域文化政治等面向。著作《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書林,2009)集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本書以翻譯為視角,將翻譯視為抽象、內在的寫作過程,重新理解臺灣文學創作中的美學構成與主體的生命政治。除了翻譯相關的文學與文化研究外,我也實際參與西方理論的翻譯工作,包括《德勒茲論文學》與《德勒茲論音樂、繪畫與藝術》等書。

近年我將研究的範圍擴及生態與環境議題,《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臺大出版中心,2015)一書是我關注該議題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將臺灣文學研究理論化的初步成績。本書一方面對西方前沿理論提出批評,另一方面,在關注在地的環境與生態議題之餘,也將臺灣文學研究放置在全球的框架下進行論述。

後人文情境是我目前研究聚焦的主題,除了生態論述外,我也相當關注數位科技發展對人文學研究帶來的的衝擊與挑戰。顯而易見,數位科技發展已然帶來知識構成與身體感知結構的重大變革,並開啟了後文字時代新的模擬典範與與記憶技術等,而我的研究則關注臺灣在地文學、影像與文化生產如何擷取與回應這一波科技與技術的變革。

  • 2021.8 - 迄今 國立台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 2019.2 - 迄今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18.7 - 2020.10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
  • 2017.8 - 2019.2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 2018.4 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 2015.8 - 2017.7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 2014.8 - 2017.7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 2012.2 - 2016.10 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
  • 2009.1 - 2015.7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2013.8 - 2014.7 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 2008.8 - 2009.1 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 2005.8 - 2008.7 成功大學台文系助理教授
  • 2003.8 - 2005.7 淡江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 2003.6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 1997.6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 1991.6 台灣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

  • Yu-lin Lee. (2003) Writing Taiwan: A Study of Taiwan’s Nativist Literature. Ath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李育霖,〈朝向少數的文學史編纂:論《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的音像配置〉《中外文學》50.4(2021年12月),頁43-73。
  • 李育霖。2020年11月。〈影像的見證:《大佛普拉斯》的數位音像組配〉《臺灣美術學刊》118,頁35-61。
  • 李育霖。2019年6月。〈數位與手作:吳天章錄像裝置藝術作品的類比語言〉《中外文學》第四十八卷第二期,頁9-40。
  • Lee, Yu-lin (June 2016). “The ‘Other’ Asia: In Search of a Possible Asia.” Tamkang Review 46.2: 23-43.
  • Lee, Yu-lin (Mar. 2013). “The Digital Emergence of a New History: The Archiving of Colonial Japanese Documentaries on Taiwan.” 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39.1: 119-136.
  • Lee, Yu-lin (Jan. 2013). “Translating Deleuze: On the Uses of Deleuze in a Non-Western Context.” Deleuze Studies 7.3: 319-329.
  • 李育霖。2013年6月。〈川中島的歷史:論舞鶴《餘生》中的時間與內蘊倫理〉《文化研究》16,頁7-46。
  • 李育霖。2012年12月。〈義肢現代性:台灣健康寫實電影的文本敘述、機器組配與義肢影像〉《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第六卷第一期,頁1-26。
  • 李育霖。2012年6月。〈游牧的時間:夏曼‧藍波安關於海浪的記憶〉。《台灣文學研究》,第一卷第二期,頁231-249。
  • 李育霖。2012年4月。〈賽柏格烏托邦與健康機器的社會組配〉。《ACT》50,頁22-27。
  • Lee, Yu-lin (Dec. 2010). “The Nation and the Colony: On the Japanese Rhetoric of Gaichi Bungaku.” Tamkang Review 41.1: 97-110.
  • Lee, Yu-lin and Shan-Hui Hsu (Mar. 2010). “Taiwan Literature: A Minoritizing Project.” 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36.1: 61-78.
  • Lee, Yu-lin (Apr. 2007). “The Dislocation of Empire: An identity paradigm of colonial displacement in Wang Chang-hsiung’s A Raging Torrent.” Taiwan Literary Studies1.1: 4-31.
  • Lee, Yu-lin (Dec. 2006). “Linguistic Flows and Subjectivity in Cross-Writing: Language Experiments in modern Taiwan Literature.” Tamkang Review 37.2: 141-68.
  • 李育霖。2006年9月。《翻譯與地方文學生產:以王禎和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例》。《中外文學》35.4,頁11-26。
  • Lee, Yulin (June 2006). “Transl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14.1: 73-78.
  • 李育霖,徐珊惠。2006年10月。〈語言與文化:女性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個案〉。《國教之友》58.1,頁38-47。
  • 李育霖。2005年1月。〈翻譯(翻譯)現代:論「言文一致」運動與台灣的殖民現代性〉5.1,頁96-112。
  • Lee, Yu-lin (Mar. 2004). “Exile as Liminality: Re-writing Self, Nation and History in Wu Chou-liu’s Asia’s Orphan. Tamkang Studie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3.3: 137-57.

  • 李育霖。(專題演講)〈後疫情時代的文學部署〉。第18屆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21年11月26-27日。
  • 李育霖。2020年10月31日。〈楊牧間奏曲〉。「楊牧之於比較文學」紀念論壇。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 李育霖。2020年10月17-18日。〈擬造一部文學史:以黃崇凱的《文藝春秋》為例〉。「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2020台灣文學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台文所。
  • 李育霖。2019年12月12-13日。〈情動的政治:黃信堯《大佛普拉斯》的數位音像組配〉。「情動與批判:現代文學/文化中的語言、身體與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 李育霖。2019年10月3-4日。〈擬造:後人類視野〉。「翻譯德勒茲:德勒茲思想的翻譯、轉化與創造」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 Lee, Yu-lin (Nov. 19, 2018). “A Trans-Species Assemblage: On the Figure of The-Man-with-the-Compound-Ey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ities for Environment. Kaohsiu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iwan.
  • 李育霖。2018年9月29-30日。〈文本的數位之死:李昂文學檔案的數位化事件〉。第三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大臺文所。
  • 李育霖。2018年5月25-26日。〈數位與手作:從吳天章近期幾件錄像裝置藝術作品談起〉。第四十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
  • Lee, Yu-lin (April 6-7, 2018). “The Symbiosis Between Ecology and Indigeneity: Wu Ming-yi and the Fabulation of an Island in The Man with the Compound Eyes.” Chinese Ecologies: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nvironment and Indigene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7年8月4-7日。〈歷史的皺摺:論陳千武翻譯書寫〉。「轉折的時代:40-50年代之家的漢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文學所。
  • 李育霖。2017年6月24-25日。〈聲與文之間:論夏曼・藍波安的翻譯書寫〉。「華語語系・台灣」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張榮發基金會。
  • Lee, Yu-lin (June 9-11, 2017). (Keynote Speech) “Poetics of Multiplicities: The Sinopnoe Articulations in Asia.”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Deleuze Studies in Asia Conference.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Lee, Yu-lin (May 2-3, 2017). “Hou Hsiao-Hsien and Midi Z: A New Relationship.” Symposium of Taiwan Cinema and Cultural Dynamics. Prague: Charles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6年10月26-27日。(主題演講)〈流變達悟:邁向新的生態典範〉。自然寫作與環境倫理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
  • Lee, Yu-lin (October 14-15, 2016). “Ang Lee’s Signature: Toward the Sinophone Baroque, or Taiwan and the Sinophone World.” “Sinophone Studies: New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6年9月3日。〈組配東亞:高俊宏的書寫機器〉。台灣人文學社年會暨東亞計畫成果發表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
  • 李育霖。2016年5月26日~29日。(主題演講)〈邁向未來的歷史保存〉。「台灣新政府與東亞文化之未來」國際學術會議。首爾:韓國外國語大學。
  • 李育霖。2015年11月7日。〈前沿地帶〉。「臺灣理論關鍵詞」2015工作坊。臺北:臺灣大學。
  • 李育霖。2014年12月12-13日。〈臺灣署名:李安的華語語系摺曲線〉。「(去)疆界:台灣文學研究的能動性」國際研討會。臺中:中興大學。
  • 李育霖。2014年11月28日。〈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島嶼〉。2014「臺灣研究在東亞」學術研討會:臺韓對話的新視野。臺中:中興大學。
  • Lee, Yu-lin (October 4-5, 2014). “Asia as Concept.” “Problematizing East Asia: Theory and Engagemen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aipei: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Lee, Yu-lin (June 10. 2014). “How Does One Become a Master of One’s Speed: Foldings in Ang Lee’s Life of Pi” Hokkaido: Hokkaido University. Taiwan Cinema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eed Conference.
  • Lee, Yu-lin (June 6-8, 2014). “The Floating Island in Ang Lee’s Life of Pi: Taiwan and the Sinophone.” International Deleuze Studies in Asian Conference. Osaka: University of Osaka.
  • Lee, Yu-lin (April 25-26, 2014). “From Minoritization to Variation: On Style and Form in Ang Lee.” Unpacking China: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 Lee, Yu-lin (Feb 28-Mar 1, 2014). “From Minoritization to Variation: On Style and Form in Ang Lee.” Sinoglossia: Taiwan, China, and Beyond Workshop.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 Lee, Yu-lin (July 8-10, 2013). “Affects of the Landscape.” The Sixth Deleuze Stud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isbon, Portugal.
  • Lee, Yu-lin (May 31-June 2, 2013). “The Search for a People: On Taiwan’s Postcolonial Cinema.”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Deleuze Studies in Asia Conference. Taipei: Tamkang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3年5月2-4日。〈莫那魯道的幽靈:《賽德克巴萊》與台灣後殖民電影〉。「台灣文學與電影:內外視線的交叉與融合」國際學術研討會。首爾:韓國外國語大學。
  • Lee, Yu-lin (September 12-14, 2012). (Keynote Speech) “Modulating the Excess of Affect: The Technologies of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inema.” Poisoned Cornucopia: Excess, Intemperance, Overabundance across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Opole, Poland: University of Opole.
  • Lee, Yu-lin and Shan-Hui Hsu (July 2-6, 2012). “The Impossible Leisure: The disabled body in sports and its narrative prosthesis.” The 9th International Crossroads Conference in Cultural Studies. Paris: Sorbonne Nouvelle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2年6月16日。〈「外地文學」理論的對位閱讀:黃得時與島田謹二的交涉〉。「帝國在臺灣」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
  • Lee, Yu-lin (May 19-20, 2012). “On the Uses and Abuses of Deleuze for Life: Working with Deleuze in the Non-Western Context.” Kaifeng International Deleuze Conference.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1年11月26日。〈游牧的時間:夏曼‧藍波安關於海浪的記憶〉。台南市哲學學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記憶藍海:事件‧社群‧現代性」。台南:成功大學。
  • 李育霖。2011年11月18-19日。〈地誌的時間:川中島的歷史〉。成功大學文學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 李育霖。2011年10月1-2日。〈水之疊韻:一個步行者的憂鬱〉。「文學‧電影‧地景」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 Yu-lin Lee (June 27-29, 2011). “An [Un]likely Alliance: Deleuze and Contemporary Taiwanese Nature Writing.”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Deleuze Studies Conference. Copenhagen: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 Yu-lin Lee (May 23-29, 2011). “Translation of Sensations: The Affective Body and Its Semiotics.” The 35 the Anniversary IAP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conference. Taina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李育霖。2011年3月19日。〈義肢身體與現代性:重思健康寫實主義電影〉。「新電影之前台灣電影工作坊」。台中:中興大學。
  • 李育霖。2010年11月19-20日。〈殖民記憶與文化翻譯:邁向多維思考〉。「跨國的殖民經驗與冷戰記憶:臺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
  • Lee, Yu-lin (Nov. 5-6, 2010). “The Digital Archival Surface: The Preservation of Colonial Japanese Documentaries on Taiwan.” Space and Time in Chinese-language Cinem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Lee, Yu-lin Lee and Shan-Hui Hsu (August 15-21, 2010). “Memory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Cape No. 7.” The XIX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Chung-Ang University, Seoul, Korea.
  • Lee, Yu-lin (March 25-27, 2010). “Topographies of Empire: Satō Haruo’s Taiwan.”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Limits, Borders: Migrations and Citizenships.” Université Jean Moulin Lyon.
  • 李育霖。2009年11月21日。〈翻譯一段稍縱即逝的歷史:海角七號中的歷史表達〉。新莊:輔仁大學。
  • Lee, Yu-lin and S.H. Tiffany Hsu (August 10-12, 2009). “Taiwan Literature: A Minoritizing Projec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Deleuze Studie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Cologne, Cologne, Germany.
  • Lee, Yu-lin (May 29-30, 2009). “Translating the Foreign: The Rhetoric of Gaichi Bungaku.” The Tenth Quadrennial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amsui: Tamkang University.
  • 李育霖。2008年12月6日。〈文學與生命:台灣皇民文學的逃逸路線〉。台南市哲學學會第二屆年會。台南:成功大學。
  • 李育霖。2008年11月14-16日。 〈異國情調與帝國秩序〉。「區域文化形構與知識生產」國際學術工作坊。台南:成功大學。
  • Shan-Hui Hsu and Yu-lin Lee (July 3-7, 2008). “The Dialect of Sex and Gender in Sport: Beautiful Boxer as a Case in Point.” 2008 ACS Crossroad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Kingston, Jamaica.
  • Lee, Yu-lin (June 6-8, 2008). “Translation from the Borders: Nishikawa Mitsuru in Taiwan.” 2008 Editorial Summit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lonial Modernity and Geopolitics of English Studies in East Asia.
  • 李育霖。2008年4月25日。〈少數文學與使用〉。「德勒茲與跨國文化流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
  • 李育霖。2008年3月24-25日。〈文化翻譯的邊界:帝國旅行書寫中的殖民地他者形象〉。第二屆「文學、邊境、界線」國際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 Lee, Yu-lin (July 29-August 4, 2007). “Becoming-Other: Colonial Translation in Taiwan’s Imperial Literature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XVII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ICLA).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UFRJ), Rio de Janeiro, Brazil.
  • Lee, Yu-lin (June 23, 2007). “The Orphan of Asia: Taiwan and Asian.” Roundtable Discussion. “Asia and the Other” Confer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 李育霖。2007年3月24日。〈少數語言與少數文學:賴和的翻譯書寫政治〉。跨國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
  • 李育霖。2006年9月10-12日。〈變向他者:台灣日本語文學中的翻譯書寫及其主體歷史〉。台日台灣文學研究者交流會議。台南:虎頭埤。
  • Lee, Yu-lin (July 20-23, 2006). “Linguistic Flows and Subjectivity in Cross-Writing.” 2006 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Studies Crossroads Conference. Bilgi University, İstanbul, Turkey.
  • 李育霖。2006年5月20-21日。“Becoming-Other: Colonial Translation in Taiwan’s Imperial Literature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台灣文化論述─1990以後之發展」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
  • Lee, Yu-lin (June 18-19, 2005). “Tracing the light of flight: Japan’s Imperialization of Taiwan and Its Semiotic Regimes. ASCJ 2005 annual Conference. Sophia University. Tokyo, Japan.
  • 李育霖。2005年5月28日。〈翻譯與在地文學生產:以王禎和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例〉。建構批判性的跨(國)文化流動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臺灣師大。
  • Lee, Yu-lin (March 11-13, 2005). “Translation as a Mode of Writing: The Production of a Minor Literature.” The 2005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CLA). University Park, PA.
  • 李育霖。2005年1月8-9日。〈在語言之間游牧──台灣現代文學中的語言地形學考察〉。「去國‧汶化‧華文祭:2005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 李育霖。2004年11月21-22日。〈皇民化──一個社會符號學的考察〉。第八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大。
  • 李育霖。2004年9月24-25日。〈符號與風格:德勒茲論普魯斯特的符號機器〉。中國符號學學會2004年年會。台北:台灣大學。
  • Lee, Yu-lin (June 17-20, 2004). “Toward a Revolution: A Deleuzian Reading of Wang Chen-ho’s Use of Language.” The 2004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Hawaii, Manoa, HI.
  • Lee, Yu-lin (April 4-6, 2003). “Exile as Imagination: The Writing of Colonial Subjectivity.” The 2003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CLA). Cal State University San Marcos, San Diego, CA.
  • Lee, Yu-lin (March 28-30, 2003). “Unfolding Empire: Re-memorizing a Romanc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he Liberal Arts Conference.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A.
  • Lee, Yu-lin (January 17-19, 2003). “Writing Imperial Subjects: The Dislocation of Empire.” The 4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SEC/AAS). Armstrong Atlantic State University, Jekyll Island, GA.
  • 李育霖。2002年12月14-15日。〈翻譯現代:言文一致與現代民族國家〉。文化研究2002年年會。台中:東海大學。
  • Lee, Yu-lin (October 10-12, 2002). “Literature as Politics: Taiwanese Writing and the Postcolonial Moment.” The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SCL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Tuscaloosa, AL.
  • Lee, Yu-lin (March 30, 2002. “Literature, Historiography, and Politics: Current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 2nd Annual Georgia Graduate Student Interdisciplinary Conference.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 李育霖。〈擬造與流變,兼論吳明益的《複眼人》〉。《翻譯德勒茲:詮釋,轉化與創造》。李育霖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22。頁157-181。
  • 李育霖。〈華語語系的前沿地帶——幾個台灣文學的案例〉《華語語系十講》。李育霖編。台北:聯經出版,2020年。頁253-294。
  • 李承機、李育霖。〈導論〉。《帝國在台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李承機、李育霖編。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20。頁1-19。
  • 李育霖。〈歷史的影像事件:電影《賽德克.巴萊》作為視聽檔案〉。《帝國在台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李承機、李育霖編。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20。頁243-268。
  • 李育霖。2019年。〈前沿地帶〉。《台灣理論關鍵詞》。史書美、梅家玲、廖朝陽、陳東升編。台北:聯經出版,頁145-155。
  • 李育霖。2018年。〈聯截的身體:夏曼・藍波安的機器生態學〉。《後人文轉向》。楊乃女,林建光編。台中:興大出版,頁195-213。
  • Lee, Yu-lin (2018). “The Digital Emergence of a New History.”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Sinophone Cinemas and Image Culture. Ed. Peng Hsiao-yen and Ella Raidel. London: Routledge, 113-127.
  • Lee, Yu-lin (2017). “Archiving a Historical Incident: The Making of Sadiq Bale as a Socio-Political Event.” Taiwan Cinema: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and Social Change. New York: Routledge, 159-172.
  • 李育霖。2016年。〈翻譯作為逾越與抵抗──論賴和小說的語言風格〉。《賴和文學論,下:新文學論述》。施懿琳,蔡美端編。台中:晨星出版,頁215-249。
  • Lee, Yu-lin (2016). “Becoming-Animal: Liu Kexiang’s Writing Apprenticeship on Birds.” Ecocriticism in Taiwan: Identity, Environment, and the Arts. Ed. Chia-ju Chang and Scott Slovic.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155-62.
  • 李承機、李育霖。2015年。〈臺灣的後殖民問題:重新閱讀及面對臺灣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台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台北:臺大出版中心,頁5-20 。
  • 李育霖。2015年。〈帝國與殖民地的間隙:黃得時與島田謹二文學理論的對位閱讀〉。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台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台北:臺大出版中心,頁277-300。
  • 李育霖。2015年。〈翻譯作為皺摺〉。張上冠編。《橘枳之間》。台北;臺灣商務出版,頁63-93。
  • 李育霖。2015年。〈歷史的數位化幻影:從《南進台灣》的數位典藏談起〉。江凌青,林建光編。《新空間‧新主體: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視野》。台北:書林出版,頁169-184。
  • Lee, Yu-lin (2014). “In Search of a People: Wei Te-Sheng’s Sadiq Bale and Taiwan’s Postcolonial condition.” Deleuze and Asia. Ed. Ronald Bogue, Hanping Chiu and Yu-lin Lee.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182-196.
  • Lee, Yu-lin (2014). “The Excess of Affect: The Technologies of History in Seediq Bale.” Poisoned Cornucopia. Eds. Ryszard W.Wolny and Stankomir Nicieja. New York: Peter Lang, 251-268.
  • 李育霖。2013年。〈導論二〉,《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台灣: Airiti Press Inc,頁13-27。
  • 李育霖。2013年。〈翻譯與地方文學生產〉。《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王禎和》。許俊雅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頁303-322。
  • Lee, Yu-lin and Shan-Hui Hsu (2011). “Outside in the Imperial Machine: Satô Haruo’s Exotic Writing of Taiwan.” Global Fences: Literatures, Limits, Borders. Edited by Corrado Neri and Florent Villard. France: Universite de Lyon (Jean Moulin-Lyon3), 127-136.
  • 李育霖 。2011年。〈翻譯作為逾越與抵抗──論賴和小說的語言風格〉。《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賴和》。陳建忠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頁315-344。
  • 李育霖 。2011年。〈對位翻譯與幻影歷史:以津島佑子《太過野蠻的》為中心〉,《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新竹:清大台文所,頁81-104。
  • Lee, Yu-lin (2009). “Linguistic Flows and Subjectivity in Cross-Writing: Language Experiments in modern Taiwan Literature.” Cultural Discourse in Taiwan. Ed. Chin-Chuan Cheng, I-Chun Wang, and Steven Tötösy de Zepetnek. Kaohsiung: National Sun Yat-sen U, 138-160.

  • 李育霖。2015年。《擬造新地球》。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 李育霖。2009年。《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Lee, Yu-lin (2008). Writing Taiwan: A Study of Taiwan’s Nativist Literature. Saarbrücken, Germany: VDM Publishing Co.

  • 李育霖編。《翻譯德勒茲:詮釋,轉化與創造》。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22年。
  • 李育霖(客座主編)。《微關係:第四十二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專輯》。《中外文學》50.3(2021年9月)。
  • 李育霖編。《華語語系十講》。台北:聯經出版社。2020年
  • 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台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台北:臺大出版社,2020。
  • 宋偉傑,李育霖(客座主編)〈環境人文、生態批評、自然書寫〉。《中國現代文學》36期(2019年12月)。
  • Lee, Yu-lin (guest editor) and Chen Chun-yen. “Non-Worldly Literature,” Ex-position 41(June 2019).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李育霖,姜學豪(客座編輯)2017年12月。〈台灣與華語語系研究〉。《中國現代文學》32期。
  • 李育霖,邱漢平,林宛瑄,涂銘宏,陳珮筠合譯。2016年。《德勒茲論音樂、繪畫與藝術》。台北:麥田出版。譯自Ronald Bogue, Deleuze on Music, Painting, and the Arts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
  • 李承機,李育霖編。2015年。《帝國在台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台北:臺大出版社。
  • Bogue, Ronald, Hanping Chiu, and Yu-lin Lee (2014). Ed. Deleuze and Asia.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 林建光,李育霖編。2013年。《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台灣: Airiti Press Inc.
  • 歐崇敬,李育霖編。2008年。《林芳年小說全集》。嘉義:南華大學中日思想研究中心。
  • 李育霖譯。2006年。《德勒茲論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譯自Ronald Bogue, Deleuze on Literatu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 Lee, Yu-lin (2000). “Yosano Akik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351.(詞條)
  • Lee, Yu-lin (2000). “Tanikawa Shuntar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350-351. (詞條)
  • Lee, Yu-lin (2000). “Tamura Ryuichi.”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318. (詞條)
  • Lee, Yu-lin (2000). “Takamura Kotar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317-18. (詞條)
  • Lee, Yu-lin (2000). “Tada Chimak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316. (詞條)
  • Lee, Yu-lin (2000). “Ooka Makot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239. (詞條)
  • Lee, Yu-lin (2000). “Nishiwaki Junzabur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234-35, (詞條)
  • Lee, Yu-lin (2000). “Miyazawa Kenji.”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221. (詞條)
  • Lee, Yu-lin (2000). “Masaoka Shiki.”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210. (詞條)
  • Lee, Yu-lin (2000). “Kaneko Mitsuharu.”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170. (詞條)
  • Lee, Yu-lin (2000). “Hagiwara Sakutaro.” Who’s Who in Twentieth-Century World Poetry. Ed. Mark Willhardt and Alan Michael Parker. New York: Routledge, 132. (詞條)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