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月惠

林月惠

研究員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79、80、81、82學年度乙種研究獎助,民國84、85、86、87、88、89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
主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民國89、91、92-93、94-96、97-99、100、101-103、104)
2002 - 2003 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哈佛燕京學社獎助,2002年8月-2003年7月)
2006 - 2006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思想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獎助,2006 年3月-11月)
2007 - 2007 韓國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2007年11月)
2008 - 2008 法國里昂人文科學高師(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lettres et sciences humaines) 東亞學院(Institut d’Asie Orientale)訪問學者
2009 - 2010 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者(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8年度第47屆補助科學與技 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獎助,
2010 - 2010 2010年度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招聘學者, 赴京都大學研究訪問。

研究領域: 宋明理學、中韓儒學比較研究


Email : linyh at gate.sinica.edu.tw

我的研究工作始於宋明理學研究,並逐漸拓展到韓國儒學研究。事實上,我對宋明理學的研究,集中於明代理學,始於陽明學,繼之以陽明後學;進入中國文哲研究所後,再以劉蕺山思想為研究重點。陽明學、陽明後學、劉蕺山思想三者是我研究宋明理學的三部曲,其間有歷史與義理的相承關係,也反映出明代儒學發展與轉變的主要脈絡。

繼這三部曲之後,我不得不面對明代朱子學巨擘羅整菴的思想,由此便轉入中、韓儒學的比較研究。我對中、韓儒學的研究,主要從明代理學(主要是朱子學,亦涉及陽明學)與朝鮮時代性理學的對比研究切入。明代中、晚期思想以陽明學為主,朱子學式微;反之,朝鮮時代的性理學奉朱子學為圭臬,陽明學無法伸展。換言之,朱子學在明代與朝鮮時代,互有消長,形成有趣的跨文化對比現象,其中的緣由值得探究。

此外,朱子學往韓國、日本傳播的過程中,羅整菴的思想產生積極的觸媒作用,故其思想在朝鮮時代所受到的重視,遠甚於中國本土,也影響日本德川時代的朱子學。我從事於「羅整菴與朝鮮性理學」的研究,除了可以彌補中文學界在羅整菴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外,還可以與目前中文學界的韓國儒學研究有所區隔。再者,對比於韓國學者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朱子學,我還可以參照陽明學、陽明後學,乃至劉蕺山思想,以深化朝鮮性理學的研究。因此,從「宋明理學」到「中、韓儒學」的研究轉向,是我的問題意識之自然發展。近年來,在探究韓國儒學之餘,我也涉及日本江戶時代朱子學、越南儒學的研究,東亞儒學乃水到渠成地進入我的研究視野。目前,我還希望從明末耶穌會士利瑪竇《天主實義》與東亞儒者的交涉,探究天主教與儒家思想的深入對話,這也是我最為關切的議題。

回顧我二十多年來的學思歷程,原是從浸潤理學家的生命與學問起步,這樣的興發與感悟常是研究動力與樂趣之所在。然而,學術生命不只要「興於詩」,還要「立於禮」,生命的暢通也當包含觀念的釐清與義理的講明。固然有真性情與真穎悟者可以為學,但學究式的耕耘卻是不可或缺的基礎;這是「蹲馬步」的基本工夫,必須耐得煩瑣,紮實去做。如何在貼近理學家具體的生命歷程時,又能相應地以現代的學術語言來表述其思想的意義結構,並針對當代的重要議題展開哲學提問,這是我所面臨的課題。

我希望在東亞儒學研究方面一步步地深耕易耨。對我而言,這是「困而知之」的歷程,點滴在心,得失自知。學術研究不論作為一種志業還是生活方式,都不是一條簡單的路,而是一條精神跋涉之路,也是一條身心修煉之路。在每一段腳程中,既要曲徑通幽,也要放眼高曠。若能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遠路何須愁日暮?

  • 2009.10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09.10 - 2010.6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訪問學者
  • 2002.9 - 2009.9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08.9 法國里昂人文科學高師(Ecole nomale suprleur Lettres et Sciences humaiens)東亞學院(Institut D’Asie Orientale)訪問學者
  • 2007.11 韓國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
  • 2006.3 - 11 月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思想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 2002.8 - 2003.7 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 1998.8 - 2002.9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 1995.8 - 1998.7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副教授
  • 1989.8 - 1995.7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講師
  • 1982.8 - 1985.7 臺北縣中和市興南國小教師

  • 林月惠。1988年。《陽明「內聖之學」研究》。共235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科會79學年度第一期乙種研究獎助)
  • 林月惠。1995 年。《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141 頁。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國科會八十四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

  • 黃盛雄,林月惠。1986 年。〈由兒童的心智發展談詩歌的欣賞與美讀〉。《(臺中師院) 國教輔導》。25 卷 10 期。頁 1-4。(臺灣省教育廳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89 年 5 月。〈聶雙江「歸寂說」之析論〉。《中國文學研究》。第 3 輯。頁 93-123。(國科會八十學年度第一期乙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89 年 11 月。〈由《太極圖說》探討周濂溪與朱子思想之差異〉。《嘉義師院學報》。3 期。頁 177-204。(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0 年 2 月。〈國小作文分段教學的探討〉。《(嘉義師院)教師之友》。31 卷 1 期。頁 11-20。
  • 林月惠。1990 年 11 月。〈荀子《樂論》美學思想的衡定〉。《嘉義師院學報》。4 期。 頁 125-145。(國科會八十一學年度第一期乙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1 年 4 月。〈「對話寫作」之探討〉。《(嘉義師院)教師之友》。32 卷 2 期。 頁 15-20。
  • 林月惠。1992 年 11 月。〈聶雙江「歸寂說」之衡定--以王陽明思想為理論判準的說明〉。《嘉義師院學報》。6 期。頁 275-316。(國科會八十二學年度第一期乙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3 年 6 月。〈師院四書教學之探討〉。《教學研究專刊》(嘉義師院語教系)。 一。頁 49-55。
  • 林月惠。1993 年 11 月。〈韓非思想的特色、精義與限制--由其非儒的論點談起〉。 《嘉義師院學報》。7 期。頁 119-146。(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4 年 11 月。〈《易傳.繫辭》之道德的形上學〉。《嘉義師院學報》。8 期。 頁 231-250。(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5 年 11 月。〈北宋五子說理詩的淵源與特色〉。《嘉義師院學報》。9 期。 頁 343-371。(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6 年 11 月。〈論聶雙江「忽見心體」與羅念菴「徹悟仁體」之體驗-- 一種「現象學的描述」之理解〉。《嘉義師院學報》。10 期。頁 385-406。(國科會八十五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林素花。1997 年 9 月。〈作文教學的新嘗試——以與數學科的聯絡教學為例〉。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編印)。頁 45-53。(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7 年 11 月。〈薛傳均《說文答問疏證》述評〉。《嘉義師院學報》。11 期。 頁 201-220。(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9 年 3 月。〈在解構中走向重建--師院《四書》教學的省思、建構與分享〉。《通識教育季刊》。6 卷。1 期。頁 49-75。(國科會八十七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 (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0 年 3 月。〈非《傳習錄》:馮柯《求是編》析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6 期。頁 375-450。(國科會八十八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1 年 6 月。〈宋儒對於「仁」的詮釋—以《論語》「觀過,斯知仁矣」為例〉。《鵝湖學誌》。26 期。頁 36-66。(國科會八十九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1 年 9 月。〈劉蕺山對《大學》〈誠意〉章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9 期。頁 407-450。(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2 年 10 月。〈中韓儒學的「情」:以朱子與李退溪為例〉。《中山人文學報》。 15 期。頁 77-105。(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4 年 4 月。〈劉蕺山「慎獨」之學的建構——以《中庸》首章的詮釋為中心〉。《臺灣哲學研究》。4 期。頁 87-149。(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4 年 7 月。〈劉蕺山論「喜怒哀樂——兼論其在身心修養之意義」〉。《法鼓人文學報》。創刊號。頁 61-87。(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4 年 9 月。〈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 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 期。頁 177-218。(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5 年 3 月。〈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開展與轉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6 期。頁 359-396。(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5 年 12 月。〈陽明後學的「克己復禮」解及其工夫論之意涵〉。《法鼓人文學報》。2 期。頁 161-202。(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6 年 7 月。〈王龍溪「見在良知」釋疑〉。《陽明學》(韓國陽明學會)。16 號。頁 359-393。(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6 年 8 月。〈羅整菴與李退溪對朱子理氣論的詮釋〉。《艮齋學論叢》(韓國艮齋學會)。5 輯。頁 395-441。(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6 年 12 月。〈鄭霞谷對陽明「知行合一」說的理解〉。《陽明學》(韓國陽明學會)。17 號。頁 221-245。(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8 年 5 月。〈走向對比視域的中國哲學研究:從基本能力的訓練談起〉。 《思想》。9 期。頁 211-220。
  • 林月惠。2008 年 9 月。〈李栗谷의‘道心人心’說〉。《한국문화》。43 號。頁 49-70。 (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9 年 3 月。〈良知與知覺:析論羅整菴與歐陽南野的論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 期。頁 287-317。(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9 年 11 月。〈落葉歸根:我對牟宗三先生宗教心靈的默感〉。《思想》。13 期。
  • 林月惠。2010年2月。〈艮齋學派與俛宇學派之思想異同及其特徵——以田艮齋與郭俛宇的「心說」論爭為中心〉。韓國艮齋學會:《艮齋論叢》第10輯,頁208-243(韓文版)/頁244-271(中文版)。
  • 林月惠。2010年1月。〈唐君毅、牟宗三的陽明後學研究〉,《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第32卷第148期,頁22-33。
  • 林月惠。2012年1月。〈羅欽順與日本朱子學〉,《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1期,頁19-27。
  • 林月惠。2012年12月。〈從東亞文化研究談臺灣的主體性〉,《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訊》第7卷第3期(總24期),頁37-39。
  • 林月惠。2013年2月。〈艮齋對栗谷與牛溪性理說的詮釋〉。韓國艮齋學會:《艮齋論叢》第15輯,頁83-105(韓文版)/頁67-82(中文版)。
  • 林月惠。2013年6月。〈「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朝鮮儒教の位相に関する研究」研究計畫簡介〉。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清研究通訊》第37期。
  • 林月惠。2013年9月。〈「東亞視域中的韓國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訊》第8卷第3期(總28期),頁41-44。
  • 林月惠。2013年12月。〈朝鮮前期性理學者對王陽明思想的批判〉,《臺灣東亞文明 研究學刊》第10卷第2期(總20期),頁99-127。
  • 林月惠。2014年8月。〈陽明與陽明後學的「良知」概念——從耿寧〈論王陽明「良 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義性〉談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分析》第 5卷第4期,頁4-22。
  • 林月惠。2014年9月。〈韓儒李星湖的《孟子》解釋〉。(中國人民大學)《國學學刊》 2014年第3期,頁120-129。
  • 林月惠。2015年5月。〈耿寧對陽明後學的詮釋與評價〉。《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第37卷第3期,頁7-23。
  • 林月惠。2016年8月。〈「異議」的再議──近世東亞的「理學」與「氣學」〉。《東吳 哲學學報》。第34期,頁97-144。
  • 林月惠。2017年6月。〈韓儒鄭霞谷的良知體用觀──兼論與王陽明體用觀的比較〉。 《臺大中文學報》。第57期,頁163-196。
  • 林月惠。2019年2月(2021.2)。〈艮齋學派與俛宇學派的心說論辯特色──以欽齋崔 秉心與晦峯河謙鎮為中心〉。《艮齋論叢》。第27輯。頁1-30。(另有韓文版)
  • 林月惠。2020年11月。〈黎貴惇與丁若鏞對西學的吸納〉。《西學東漸研究》。第9輯。頁21-47。
  • 林月惠。2020年12月。〈靈魂(anima)與靈性:艾儒略《性學觕述》與宋明理學的相遇〉。《哲學與文化》(A&HCI)。第47卷第12期。頁57-73。

  • 林月惠。2019年3月16-17日。〈魂魄、靈魂(anima)、靈性:明末耶穌會士「靈魂觀」與宋明理學「人性論」的交涉〉。「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西學」國際學術會議。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等主辦。
  • 林月惠。2017年11月7日-10日。〈韓儒金昌協論「知覺」〉。「心性現象學與倫理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廣州:中山大學現象學文獻與研究中心主辦。
  • 林月惠。2017年10月14-15日。〈發現工夫──評張衛紅《由凡至聖:陽明心學工夫 散論》〉。「東亞儒學工作坊(回顧與展望:東亞儒學視域中的朱子學與陽明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主辦。
  • 林月惠。2017年9月7日。〈理學的第三系?氣學的商榷〉。「中國哲學的當代論爭─ ─以氣論與身體為中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 究所主辦。
  • 林月惠。2017年8月10日-12日。〈臺灣李退溪研究的特點以及關於「理動─理發─ 理到」的理解〉。2017年第2回「畏天理的人文學」國際學術大會。韓國安 東:嶺南退溪學研究院、陶山書院士文化修鍊院主辦。
  • 林月惠。2017年7月4日-7日。〈黎貴惇與丁若鏞對西學的吸納〉。「中國哲學與多元 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第20屆國際中國哲學學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林月惠。2017年6月24日-25日。〈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實踐、回顧與反思〉。 「當代儒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河南登峰:嵩陽書院與北京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主辦。
  • 林月惠。2016年12月17日-18日。〈朝鮮後期性理學者對陽明學的批判──以朴世采 與韓元震為例〉。「朱子閩學與亞洲文化高峰論壇」。福建武夷山:福建師範大學主辦。
  • 林月惠。2016年12月8日-9日。〈朝鮮後期性理學者對陽明學的批判──以朴世采與 韓元震為例〉。「文化交流與觀照想像:中國文哲研究的多元視角」國際學術研 討會。臺北市: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 林月惠。2016年8月18日。〈殊途同歸:王陽明與鄭霞谷的良知體用觀〉。韓國中國 學會國際學術會議。首爾:韓國中國學會主辦。
  • 林月惠。2016年1月9日-10日。〈從東亞儒學視域看大陸儒學的發展〉「兩岸新儒家 會講」。四川成都:《天府新論》主辦。
  • 林月惠。2015年11月28日-29日。〈「異議」的再議──近世東亞的「理學」與「氣 學」〉。「儒學的歷史敘述與當代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圳:深圳大學主辦。
  • 林月惠。2015年9月11日-12日。〈十六世紀朝鮮儒學家的「人心道心」論爭〉。東京: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朝鮮儒教の位相に関する研究」研究會主辦。
  • 林月惠。2014年11月21-22日。〈韓國儒學研究的視野與反思〉。Rethinking Korean Confucianism國際研討會。首爾:首爾大學人文研究院主辦。
  • 林月惠。2014年11月1日。〈耿寧對陽明後學的的詮釋與評價〉。「商務印書館學術論 壇——耿寧《人生第一等事》國際學術討論會」。貴陽:廣州中山大學人文學 院、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商務印書館學術出版中心主辦州大學。
  • 林月惠。2014年9月4日。〈太極與萬物一體:利瑪竇對宋明理學的詮釋與批判〉。「東 亞哲學的終極真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 林月惠。2014年6月6-7日。〈韓儒李星湖的孟子解釋〉。「孟子與鄒魯文化國際學術 研討會」。山東鄒城:中國孟子研究院、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清華大學國 學院、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共同主辦。
  • 林月惠。2013年12月4日。〈陽明與陽明後學的「良知」概念——從耿寧〈論王陽明 「良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義性〉談起〉。「第九屆《哲學分析》論壇─耿寧心性 現象學學術討論會」。廣東省江門市:廣州中山大學哲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哲 學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共同主辦。
  • 林月惠。2013年7月1-2日。〈論中韓新儒學的解釋框架—以牟宗三與高橋亨為例〉。“Construct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Daotong (Transmission of the Wa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Korean Neo-Confuciani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aris: l’Équipe ASIEs (CEC, CECO), INALCO 主辦, The Institute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eoul 協辦。
  • 林月惠。2012年11月22日。〈艮齋對栗谷與牛溪性理說的詮釋〉。「2012艮齋學國際學術會議」主辦。韓國全州:艮齋學會、全北大學主辦。
  • 林月惠。2012年11月(16-17日)。〈韓國儒學史「主理/主氣」解釋框架之檢討—兼論韓國儒學思想研究的新展望〉。「儒教的新復興:儒教文化圈」國際儒學論壇。韓國首爾: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所主辦。
  • 林月惠。2012年9月28日。〈韓國儒學史「主理/主氣」解釋框架之檢討—兼論韓國儒學思想研究的新展望〉。「東亞視域中的韓國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 林月惠。2012年6月(20-22日)。〈韓國儒學史「主理/主氣」解釋框架之檢討—兼論東亞宋明理學研究〉。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主辦。
  • 林月惠。2011年8月(5-7日)。〈韓元震對王陽明思想的批判〉。「東亞儒學的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市: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主辦。
  • 林月惠。2011年8月(5-7日)。〈韓元震對王陽明思想的批判〉。「東亞儒學的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市: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主辦。
  • 林月惠。2009年12月12日。〈艮齋學派與俛宇學派之思想異同及其特徵——以田艮齋與郭俛宇的「心說」論爭為中心〉。艮齋學國際學術會議——「韓國近代의 儒學思想과 艮齋學의 繼承發展」。南韓全州:艮齋學會、全北大學校主辦。
  • 林月惠。2009年11月(6-8日)。〈唐君毅、牟宗三的陽明後學研究〉。陽明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杭州: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中國計量學院、浙江省儒學學會主辦。
  • 林月惠。2009年9月(25-28日)。〈唐君毅、牟宗三的陽明後學研究〉。第八屆當代新儒學會議「百年儒學與東亞思潮——紀念唐君毅、牟宗三百年誕辰學術會議」。桃園中壢、台北市: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研究所、鵝湖月刊社等主辦。
  • 林月惠。2009年6月(23-24日)。〈黎貴惇的理氣論〉。「越南儒教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越南河內:越南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 林月惠。2009年4月(9-10日)。〈金昌協論「知覺」〉。「韓國儒學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
  • 林月惠。2008年8月(21-22日)。〈良知與知覺:析論羅整菴與歐陽南野的論辯〉。「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國際學術大會。南韓首爾:韓國中國學會主辦。
  • 林月惠。2007年6月(7-8日)。〈羅整菴的「人心道心」說〉。「中國與東亞的理學」國際研討會。法國里昂:人文高師東亞學院(ENS LSH-IAO)、巴黎第七大學東亞系(Paris7)、法國漢語研究與教學協會(AREC)主辦。
  • 林月惠。2007年4月(7-8日)。〈羅整菴的「人心道心」說〉。「朱子學與閩台文化」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人文學院、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區域研究中心、世界朱氏聯合會。
  • 林月惠。2007年5月(17日-18日)。〈韓國的中國哲學研究概況──以儒學研究為例〉(引言稿)。「跨文化視域下的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系。

  • (韓)金永植著,林月惠譯。2019年。〈李滉的理氣觀及其在新儒學傳統上的地位〉。收入,(韓)民族與思想研究會編,姜日天、洪軍等譯,李明輝、林月惠校訂。《四端七情論》。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9年2月,頁539-565。
  • (韓)民族與思想研究會編,姜日天、洪軍等譯,李明輝、林月惠校訂。《四端七情論》。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9年2月。

  • 林月惠。1998 年 5 月。〈劉蕺山論「未發已發」--從「觀念史」的考察談起〉。《劉蕺山學術思想論文集》。鍾彩鈞主編。頁 283-315。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國科會八十六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助)(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1999 年 12 月。〈一本與一體:儒家一體觀的意涵及其現代意義〉。《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文集》。鍾彩鈞主編。頁 543-56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0 年 12 月。〈劉蕺山「慎獨」之學的超越向度〉。《兩岸青年學者論壇- -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江佩穎編。頁 55-75。臺北市:法鼓山人文社會學院。 (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2 年 6 月。〈朱子與劉蕺山對《中庸》首章的詮釋〉。《朱子學的開展—— 東亞篇》。楊儒賓主編。頁 125-185。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2 年 10 月。〈牟宗三的文學觀——以三十年代文藝思潮為背景〉。《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地域與發展》。李明輝、陳瑋芬編。頁 115-174。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3 年 8 月。〈中韓儒學的「情」——以朱子與李退溪為例〉。《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高明士主編。頁 99-133。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6 年 9 月。〈杜維明先生與跨文化對話〉。《儒學、文化與宗教──劉述先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李明輝、葉海煙、鄭宗義合編。頁 239-259。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6 年 11 月。〈「格物」與「理到」:論李退溪晚年物格說〉。《東亞視域中的茶山學與韓國儒學》。黃俊傑編。頁 3239-283。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6 年 12 月。〈李退溪對羅整菴理氣論的批評〉。《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黃俊傑、林維杰主編。頁 331-372。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7 年 6 月。〈再論「見在良知」〉。《人文論叢:2006 年卷》。馮天瑜主編。 頁 554-572。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7 年 11 月。〈李退溪的「人心道心」說——兼論「公私」問題〉。《退溪學과 21 世紀리더십 》 (第 21 屆退溪學國際學術會議) 。 李源甫編 。 頁 75-97 。 首爾:財團法人國際退溪學會。(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8 年 2 月。“Asian Tradition and the New Humanity Commentary on the Paper.”문명과 평화 국제포럼 운영위원희 편집: 『2006 문명과 평화 국제포럼 (2006 Civilization and Peace)』.230-238 쪽. 경기도: 한국학중앙연구원.
  • 林月惠。2008 年 8 月。〈王陽明的體用觀〉。《王陽明的世界:王陽明故居開放典禮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錢明、葉樹望主編。頁 82-10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8 年 12 月。〈劉蕺山對《大學》「格物」的詮釋〉。《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個案篇》。李明輝、陳瑋芬主編。頁 163-21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09 年 9 月。〈十六世紀朝鮮性理學者對羅整菴「人心道心」說的迴響與批判〉。《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吳震主編。頁 313-338。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審查制度)
  • 林月惠。2012年6月。〈金昌協論「知覺」〉(NSC97 -2410-H-001-095-MY3)。收入黃俊傑編:《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頁91-136。
  • 林月惠。2012年6月。〈羅欽順與日本朱子學〉(NSC97 -2410-H-001-095-MY3)。收入陳來主編:《哲學與時代:朱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455-472。
  • 林月惠。2012年12月。〈黎貴惇的理氣論〉。收入鍾彩鈞主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247-280。
  • 林月惠。2012年12月。〈黎貴惇與西學〉。收入鍾彩鈞主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181-218。
  • 林月惠。2013年10月。〈韓國儒學史「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檢討:兼論東亞的宋明理學研究〉(NSC97 -2410-H-001-095-MY3)。收入鍾彩鈞主編:《東亞視域中的儒學:傳統的詮釋》(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頁201-256。
  • 林月惠。2014年6月。〈中、韓新儒學的詮釋框架─以牟宗三與高橋亨為例〉(NSC97 -2410-H-001-095-MY3)。收入鄭宗義、林月惠合編:《全球與本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頁375-406。
  • 林月惠。2015年7月。〈高橋亨「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批判──兼論韓國儒學思想研究的新展望〉。收入林月惠、李明輝編:《高橋亨與韓國儒學研究》(臺北市:臺大出版社),頁395-442。
  • 林月惠。2017年9月。〈韓國儒學研究的視野與反思〉。收入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編:《現代儒學──東亞儒學問題省思》貳(北京:三聯書店),頁243-255。
  • 林月惠。2017年12月。〈太極與萬物一體:利瑪竇對宋明理學的詮釋與批判〉(MOST104-2410-H-001-074)。收入鍾振宇編:《東亞哲學的終極真理》(臺北 市:中國文哲研究所),頁161-209。
  • Yueh-hui Lin,“A Sixteenth-Century Neo-Confucian Korean Critical Response to the Chinese Luo Zheng’an’s Theory of Human and Moral Mind,”in Dao companion to Korean Confucian philosophy, ed. Young-chan Ro,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 Springer,2019), pp.113-132.
  • 林月惠。2019年11月。〈理學的第三系?──氣學的商榷〉。收入林月惠主編:《中國哲學的當代議題:氣與身體》(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08年11月),頁49-91。
  • 林月惠。2020年11月。〈韓國儒學研究的視野與反思〉。收入吳震主編:《東亞朱子學新探:中日韓朱子學的傳承與創新》(北京:商務印書館)下冊,頁884-897。
  • 林月惠。2020年11月。〈韓國朱子學的「知覺」論爭──以金昌協論「知覺」為例〉。收入吳震主編:《東亞朱子學新探:中日韓朱子學的傳承與創新》(北京:商務印書館)下冊,頁685-717。
  • 林月惠。2022年1月。〈朝鮮後期性理學者對陽明學的批判——以朴世采與韓元震為例〉。林月惠主編:《東亞儒學與經典詮釋──韓國與越南儒學的開展》(台北市:中國文哲研究所),頁29-87。

  • 林月惠撰。2005年9月。《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想之研究》。共773頁。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 林月惠撰。2008年12月。《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 初版)。共 416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林月惠撰。2009年3月。《陽明「內聖之學」研究》。共170頁。臺北:花木蘭出版社。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三編,第20冊。
  • 林月惠撰。2010年5月。《異曲同調—— 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共512頁。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 林月惠撰。2012年12月。《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 增訂版)。共 470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述先、林月惠主編。2002年12月。《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問題與展望》。共250 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述先、林月惠主編。2005年12月。《現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宗教篇》。共422頁。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林月惠。2014年6月。鄭宗義、林月惠合編:《全球與本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 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共831頁。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月惠、李明輝編。2015年7月。《高橋亨與韓國儒學研究》。共577頁。臺北市: 臺大出版中心。
  • 林月惠、李明輝編校。2019年2月。《四端七情論》。共585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林月惠主編。2019年11月。《中國哲學的當代議題:氣與身體》。共270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林月惠、李明輝主編。2021年8月。《韓國儒學日文研究論集》。共546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林月惠。2022年1月。《東亞儒學與經典詮釋:韓國與越南儒學的開展》。共320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林月惠。1989年8月。〈余英時《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歷史月刊》。第19期。頁152-153。
  • 林月惠。2005年3月。〈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開展與轉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頁359-396。
  • 林月惠。2014年8月。〈陽明與陽明後學的「良知」概念——從耿寧〈論王陽明「良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義性〉談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分析》第5卷第4期,頁4-22。
  • 林月惠。2015年5月。〈耿寧對陽明後學的詮釋與評價〉。《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3期,頁7-23。
  • 林月惠。2016年8月。〈「異議」的再議──近世東亞的「理學」與「氣學」〉。《東吳哲學學報》。第34期,頁97-144。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