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長林

蔡長林

研究員

2008 - 2011 國科會年輕績優具潛力學者補助

研究領域: 中國經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春秋學


Email : tsaitcl at gate.sinica.edu.tw

經學研究向來是小眾事業,不論是在本所,抑或在學術界。誠然,經學研究有其難以操作或吸引人之處,但是體系太過龐雜或內容的枯燥艱深,或許並不是經學研究無法吸引人之處。相對而言,隱藏在學者或社會大眾拋棄傳統,追求現代化過程之間的集體無意識,或許才是經學受挫折,經學研究群體不彰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只要從中國大陸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對經學的態度和研究關注程度的強烈反差,即可了然。至於在臺灣,自主的文化意識逐漸抬頭之際,此一來自中國的經學傳統正逐漸萎縮,不論是學校教學或研究者數量,皆有此現象。

對個人而言,經學不止是一門知識,一個研究對象,或者是使自己立足於學術界的憑藉;而是在經學研究過程中,還浸潤有一種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在其間。這種夫子自道,也許會使自己在眾人眼中,成為不可思議的學究冬烘。主觀的講,個人也時常感受到來自周遭的、一種無法被理解或視而不見的冷漠。但是,研究的樂趣卻是實在的。尤其以身在文哲所之故,常有機會領教各領域各學門的高見,與自身所學多有相發明、相印證之處。寒夜孤燈,以心證心,時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幽情;常懷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

  • 2009.8 - 迄今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 2019.4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09.3 - 2019.4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02.8 - 2009.7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2002.8 - 2009.2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 2002.2 - 2001.7 輔英技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 1995.3 - 2001.6 國文天地主編
  • 1996.8 - 2000.6 輔英技術大學專任講師
  • 1995.8 - 1996.7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 1995.8 - 1996.7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 蔡長林, 2000, “《常州莊氏學術新論》”,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國立臺灣大學.
  • 蔡長林,1994,〈《崔適的經學思想研究》〉,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國立政治大學。

  • 蔡長林, accepted, “文章關乎經術---譚獻筆下的駢散之爭”, 《東華漢學》, 第16期.
  • 蔡長林,2024,〈先師夏公學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4卷1期, 121-151。
  • 蔡長林,2023,〈論莊存與《春秋正辭》的 著作屬性〉,《春秋學研究》,2, 15-34。
  • 蔡長林,2022,〈莊存與《春秋正辭》屬性蠡測〉,《哲學與文化》,49卷11期, 59-78。
  • 蔡長林、史應勇,2022,〈朱維錚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2卷2期, 131-132。
  • 蔡長林,2022,〈蔡長林:宋翔鳳與陳壽祺、王引之論《泰誓》及其相關問題〉,《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5輯, 139-165。
  • 蔡長林,2019,〈《文章自可觀風色──文人說經與清代學術》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3-51。
  • 蔡長林,2018,〈學問何分漢宋──唐仲冕的經術文章〉,《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67期,頁109–149。
  • 蔡長林,2017,〈理論的實踐場域──《春秋三傳補注》所見姚鼐的經學理念〉,《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 20輯,頁143-175。
  • 蔡長林,2017,〈從對祭仲評價之轉變看公羊學「經權說」的歷史際遇〉,《漢學研究》,35:2=89, 9-55。
  • 蔡長林,2017,〈考辨經文多以義理文章斷之──讀唐煥《尚書辨偽》〉,《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8輯,頁211-243。
  • 蔡長林,2017,〈亂世哀音——程兆熊及其《春秋講義》〉,《人文中國學報》,23期,頁303-332。
  • 蔡長林,2017,〈據馬班以高視許鄭:王芑孫對乾嘉漢學的批評及其意義〉,《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4期, 171-207。
  • 蔡長林,2015,〈皮錫瑞《詩》主諷諭說探論〉,《嶺南學報》,復刊第3期, 107-131。
  • 蔡長林,2014,〈長日將盡 典型夙昔--李慈銘學術批評中所見的乾嘉情懷及其意義〉,《人文中國學報》,20期, 113-163。
  • 蔡長林,2012,〈文人的學術參與──《復堂日記》所見譚獻的學術評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0期。
  • 蔡長林,2009,〈乾嘉道咸經學采風--讀《經學博采錄》〉,《東華人文學報》,14,131-160。
  • 蔡長林,2008,〈乾嘉道咸經學采風--讀《經學博采錄》〉,《東華人文學報》,第14期,頁1-28。
  • 蔡長林,2007,〈「六藝由史而經」--張爾田對經史關係之論述及其學術歸趨〉,《書目季刊》,第41卷第3期。
  • 蔡長林,2007,〈俞樾《公羊》學初探──以「王魯」說為討論中心〉,《師大國文學報》,第42輯,頁1-30。
  • 蔡長林,2007,〈從「以《春秋》當新王」到「《春秋》託王於魯」──《公羊》學「三統」說及其歷史際遇〉,《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7卷第3期,頁179-199。
  • 蔡長林,2007,〈從「文學」到「文人」:漢代「文章」的經學底蘊〉,《東華人文學報》,第10輯,頁51-80。
  • 蔡長林,2006,〈訓詁與微言──宋翔鳳二重性經說考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輯,頁237-275。
  • 蔡長林,2006,〈論常州學派的學術淵源──以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評論為起點〉,《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8輯,頁171-217。
  • 蔡長林,2005,〈莊綬甲與常州學派〉,《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7輯,頁243-290。
  • 蔡長林,2004,〈《劉禮部集》所載〈春秋論〉之真偽及其相關問題〉,《中國哲學》,第24輯,頁475-571。
  • 蔡長林,2004,〈臺灣學界研究皮錫瑞概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頁113-119。
  • 蔡長林,2003,〈論清中葉常州學者對考據學的不同態度及其意義—以臧庸與李兆洛為討論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輯,頁263-303。
  • 蔡長林,2002,〈論常州學派研究的新方向〉,《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1期,頁339-370。
  • 蔡長林,1996,〈從啟蒙思想看梁啟超的小說理論及其侷限〉,《中國文學研究》,第10期,頁135-150。
  • 蔡長林, 1994, “〈清代經今文學發展的兩條路向〉”, 《經學研究論叢》, 第1輯,頁227-255.
  • 蔡長林,1993,〈崔適論穀梁氏亦古文學的探討〉,《書目季刊》,第27卷3期<頁3-17。
  • 蔡長林,1993,〈從對時文的態度試析袁宏道的文學批評理念〉,《道南文學》,第12期,頁291-319。

  • 蔡長林,2019,〈宋翔鳳書信中的幾則學術論爭〉,發表於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無錫:南京大學,2019-10-28。
  • 蔡長林,2019,〈乾嘉之際的非原教主義論述──姚鼐《易說》的經學見解〉,發表於徽學、蜀學、湘學高層論壇,合肥:安徽大學,2019-07-12。
  • 蔡長林,2017,〈《左傳補注》所見的姚鼐經學見解〉,發表於單周堯教授七秩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饒宗頤文化館:單周堯教授七秩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委會,2017-12-09。
  • 蔡長林,2017,〈《春秋三傳補注》所見的姚鼐經學見解〉,共38頁,發表於北京大學「經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北京大學,2017-12-21 ~ 2017-12-24。
  • 蔡長林,2017,〈「王正月」解讀視角的轉變及其意義〉,發表於《春秋》三傳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北京大學,2017-11-20 ~ 2017-11-21。
  • 蔡長林,2017,〈學問何分漢宋--唐仲冕的經術文章〉,發表於「 《經學,文體與體裁》國際研討會」,德國:特里爾大學,2017-07-21 ~ 2017-07-23。
  • 蔡長林,2015,〈唐煥《尚書辨偽》初探〉,發表於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先生榮退檢討會,日本:京都大學,2015-08-20 ~ 2015-08-21。
  • 蔡長林,2015,〈祭仲形象演變的再思考〉,發表於海峽兩岸國學與經學學術研討會,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5-07-18 ~ 2015-07-20。
  • 蔡長林,2015,〈從對祭仲評價的轉變看公羊學經權說的歷史際遇〉,發表於春秋人物形象之轉變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06-12。
  • 蔡長林,2015,〈亂世哀音--讀程兆熊《春秋講義》〉,發表於「香港經學研究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香港:浸會大學,2015-05-06。
  • 蔡長林,2011,〈文章關乎經術--譚獻筆下的駢散之爭〉,發表於2011 明清研究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第一會議室: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2011-11-24 ~ 2011-11-25。
  • 蔡長林,2011,〈皮錫瑞《春秋》論述所見的經學本質〉,發表於第四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大學文學院,2011-03-18 ~ 2011-03-19。
  • 蔡長林,2010,〈今文學論述對理解經典在歷史與現實中的意義--以皮錫瑞《易學通論》為例〉,發表於第六屆國際暨第十一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Taiwan:Sun Yat-sen University,2010-10-07 ~ 2010-10-08。
  • 蔡長林,2010,〈皮錫瑞《尚書通論》初探〉,發表於歐洲漢學學會(EACS)第18屆會議,Riga:Latvijas Universitāte,2010-07-14 ~ 2010-07-18。
  • 蔡長林, 2010, “皮錫瑞《詩經通論》初探”, paper presented at 正統與流變--歷代儒家經典之轉變研討會, Munich: University of Munich, 2010-07-24 ~ 2010-07-25.
  • 蔡長林,2010,〈皮錫瑞「論劉逢祿魏源之解尚書多臆說不可據」平議〉,發表於首屆尚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Yangzhou:Yangzhou University,2010-06-16 ~ 2010-06-17。
  • 蔡長林,2010,〈今文學與義理易--讀皮錫瑞《易經通論》〉,發表於中日韓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2010-05-27 ~ 2010-05-28。
  • 蔡長林,2009,〈《公羊墨史》初探〉,發表於第三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Amoy:Tsinghua University &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2009-11-07 ~ 2009-11-08。
  • 蔡長林,2009,〈《公羊》之史有不盡短者--讀《公羊墨史》〉,發表於《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2009-08-16 ~ 2009-08-17。
  • 蔡長林, 2009, “《復堂日記》所見譚獻的學術評論--以常州學派為例”, paper presented at 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 Taiwan: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9-06-05 ~ 2009-06-06.
  • 蔡長林, 2009, “論鄭氏學在皮錫瑞經說中的地位”, paper presented at 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 Lingnan University, 2009-05-29 ~ 2009-05-30.
  • 蔡長林,2008,〈洪亮吉的感情世界〉,發表於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11-21 ~ 2008-11-23。
  • 蔡長林,2008,〈李源澄經學初探--以《經學通論》為主〉,發表於經學與中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2008-09-11 ~ 2008-09-12。
  • 蔡長林,2008,〈公羊學「三統說」涵義釐測〉,發表於第二屆傳統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07-22。
  • 蔡長林,2008,〈史術通貫經術--讀柳詒徵《國史要義》〉,發表於變動時代的經學和經學家(1912-1949)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07-17 ~ 2008-07-18。
  • 蔡長林,2008,〈乾嘉道咸經學采風--讀桂文燦《經學博采錄》〉,發表於第四屆國際暨第九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山大學,2008-06-06 ~ 2008-06-07。
  • 蔡長林,2007,〈公羊學的近代轉型──讀張爾田《史微》〉,發表於變動時代的經學和經學家(1912-194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經學研究室,2007-07-12 ~ 2007-07-13。
  • 蔡長林,2005,〈《唐律疏議》的經學觀〉,共頁21-52頁,發表於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11-21 ~ 2005-11-23。
  • 蔡長林,2005,〈宋翔鳳與考據學〉,發表於首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2005-11-02 ~ 2005-11-03。
  • 蔡長林,2005,〈從「文學」到「文人」--漢代「文章」的經學底蘊〉,發表於聖人,經典,與中古文人自我形象之再思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06-17。
  • 蔡長林,2004,〈莊存與《詩經》學析論〉,發表於第六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承德: 中國詩經學會,2004-08-03 ~ 2004-08-04。
  • 蔡長林,2003,〈經典意識與文人心態--論常州學者的西漢情結〉,發表於明清經學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2003-11-16 ~ 2003-11-17。
  • 蔡長林,2003,〈論錢穆先生對清代學術的批評-以公羊學為例〉,發表於錢穆思想學術研討會,台北市:錢穆故居,2003-10-31 ~ 2003-11-01。
  • 蔡長林,2002,〈臧庸與李兆洛--論清中葉常州學者對考據學的不同態度及其意義〉,發表於香港大學慶祝建校七十五週年明清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香港大學:香港大學,2002-12-21 ~ 2002-12-23。
  • 蔡長林,2002,〈常州學者莊綬甲〉,發表於常州學者的經學研究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06-04 ~ 2002-06-05。

  • 蔡長林, accepted, “義理易與今文經學---皮錫瑞《易學通論》的經學立場及其意義”, 《正統與流變—歷代儒家經典之轉變》.
  • 蔡長林,accepted,〈皮錫瑞《春秋》論述所見的經學本質〉,《主體行的建構與方法論的重整—皮錫瑞經學研究》。
  • 蔡長林,2019,〈理論的實踐場域--《春秋三傳補注》所見姚鼐的經學理念〉,北京大學出版社編,《經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5-26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蔡長林,2019,〈考辨經文多以義理文章斷之--讀唐煥《尚書辨偽》〉,張曉生編,《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頁67-103,臺北:萬卷樓。
  • 蔡長林、陳顥哲,2018,〈「王正月」解讀視角的轉變及其意義〉,蔡長林編,《林慶彰教授七秩華誕壽慶論文集》,頁117-159,臺北:萬卷樓。
  • 蔡長林,2016,〈穀梁范注劄記--隱公篇〉,楊晉龍,劉柏宏編,《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509-533,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蔡長林,2010,〈經學視野下的史學論述--讀柳詒徵《國史要義》〉,姜廣輝編,《經學今詮》第五編,頁693- 717,瀋陽:遼寧教育版社。
  • 蔡長林, 2009, “〈洪亮吉的感情世界〉”, editor(s): 陳飛、張寧,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學術思想篇》, pp. 173-198,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蔡長林,2009,〈周拱辰《公羊墨史》初探〉,方銘編,《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頁325-334,長春:長春出版社。
  • 蔡長林,2009,〈李源澄經學初探--以《經學通論》為討論中心〉,蔡方鹿編,《經學與中國哲學》,頁557- 567,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蔡長林,2008,〈唐代法律思想的經學背景--《唐律疏義》析論〉,《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21-52,台北:中國文哲研究所。
  • 蔡長林,2005,〈常州學派略論〉,彭林編,《清代學術講論》,頁45-60,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蔡長林,2005,〈莊存與《詩經》學析論〉,《第六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72-492,北京:學苑出版社。
  • 蔡長林,1999,〈評介艾爾曼《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林慶彰編,《國際漢學論叢‧第一輯》,頁19-45,台北市:樂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蔡長林,1997,〈論姚際恆的學術風格〉,林慶彰編,《經學研究論叢‧第四輯》,頁133-149,桃園縣: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蔡長林,1996,〈論姚際恆的學術風格〉,林慶彰、蔣秋華編,《姚際恆研究論集》,頁207-23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蔡長林,1994,〈清代今文學派發展的兩條路向〉,林慶彰編,《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頁227-255,桃園縣:聖環書局。

  • 蔡長林,accepted,《從文士到經生 ──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
  • 蔡長林,2019,《文章自可觀風色--文人說經與清代學術》,共605頁,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 蔡長林,2010,《從文士到經生 ──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共592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蔡長林,2002,《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共328頁,台灣:聖環圖書。

  • 蔡長林,2018,《林慶彰教授七秩華誕壽慶論文集》,共847頁,臺北:萬卷樓。
  • 蔡長林,2018,《林慶彰教授七秩華誕壽慶論文集》,共847頁,臺北:萬卷樓。

  • 蔡長林,1999,〈評介艾爾曼《經學、政治、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國際漢學論叢》,第1輯,頁19-45。
  • 蔡長林, 1994, “〈本意尊聖、乃至疑偽--評介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 《國文天地》, 第107期,頁80-85.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