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慶彰

林慶彰

兼任研究員

1999 - 中國詩經學會特殊貢獻獎
1990 - 1993 國科會研究獎助優等獎
1982 - 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

研究領域: 經學、日本漢學、文獻學


Email : lccg at gate.sinica.edu.tw

我在一九七五年就讀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時,即跟隨屈萬里先生研究經學。當時屈先生要我研究明代經學史,碩士論文《豐坊與姚士粦》,博士論文《明代考據學研究》,題目都是屈先生所給。當時所以研究明代經學史,是因為這個時段被誤解太多,有必要將問題加以釐清。此後由明代追朔到先秦,又下推到清代、民國,這三十年間,已完成的工作有下列數項。

一、編輯經學目錄

一九八七年四月,我請四位學生協助,開始編輯《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收錄民國元年到民國七十六年間的經學論著條目一萬四千條,該書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由漢學研究中心出版。此後又編二編、三編、四編,都已分別出版。一九九○年開始,我轉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工作,又開始籌編《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該書已由本所出版。一九九七年,我到九州大學中國哲學系作為期一年的研究,又編輯《日本儒學研究書目》。後來,為了執行各種經學研究計畫,又編輯《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晚清經學研究論著目錄》等書。二○○七年起,開始執行民國經學研究計畫,擬編輯《民國經學家著作目錄彙編》。這些目錄對經學研究者檢索資料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也間接提升經學研究的水平。

二、整理經學相關典籍

為了讓年輕人比較容易接近經學,我申請國科會研究計畫,將朱彝尊的《經義考》點校出版,並將研究《經義考》的單篇論文編成《朱彝尊經義考研究論集》。又發覺顧頡剛花費五十年並沒有把姚際恆的著作整理完成,為了完成顧頡剛的遺願,我花費五年的時間將姚際恆的著作新重新點校出版。也將研究姚際恆的單篇論文編成《姚際恆研究論集》。另外,也編輯《陳奐研究論集》、《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等論文集多種。

三、重新詮釋經學史

我自從研究明代經學以來,發覺明末清初的經學研究有回歸原典的現象,回歸原典的目的是要探索儒學的本質,所以在撰寫《清初的群經辨偽學》一書時,特別將此種現象加以分析研究。此後,陸續發現唐末宋初、清末民初也都有回歸原典的現象。可見中國經學史的發展,每經過數百年,通常會有一次的回歸原典運動。最近完成的〈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一文,對此一現象有相當深入的闡述,是近年研究經學比較新的觀點。此外,對漢代章句之學,唐代古文運動與經學的關係、朱熹對詩序的看法、民國時期的反詩序運動,都有與前人不同的看法,足供研究經學史的學者參考。

四、執行研究計畫

從編輯《經學研究論著目錄》開始,近二十年間,所主持過的研究計畫有經義考點校補正計畫、姚際恆著作集編輯計畫、清乾嘉經學研究計畫、清乾嘉揚州學派研究計畫、晚清經學研究計畫,現在正在執行民國經學研究計畫。執行研究計畫時,皆舉辦學術研討會,發表學術論文。另外,也考察經學家遺跡,整理點校經學家著作,並翻譯國外相關論著。

五、翻譯國外漢學著作

已翻譯完成者有《經學史》、《近代日本漢學家》和《論語思想史》等專著。單篇論文翻譯完成者有三十餘篇。這些翻譯論著出版後,可提供國內中文學界參考,拓展學術視野。

  • 2009.2 - 迄今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籍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 2008.7 - 迄今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訪問學人
  • 2008.1 - 迄今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心經學名師講座
  • 2007.5 - 迄今 國立成功大學法鼓人文講座教授
  • 2006.6 - 迄今 北京清華大學法鼓人文講座教授
  • 2005.4 - 迄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人文講座教授
  • 1990.8 - 迄今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兼任教授
  • 2015.10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 1994.10 - 2015.1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2007.8 - 2009.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國際漢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 1997.9 - 1998.8 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員
  • 1990.8 - 1994.9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副研究員
  • 1983.8 - 1990.7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林慶彰撰。1978 年。《豐坊與姚士 》 。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 林慶彰著。1983 年。《明代考據學研究》。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

  • 林慶彰。1976 年 6 月。〈古小說中的漢事傳奇〉。《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2 期。 頁 28-36。
  • 林慶彰。1976 年 11 月。〈談國學及其入門書〉。《書評書目》。43 期。頁 51-60。
  • 林慶彰。1976 年 12 月。〈談同書異名〉。《書評書目》。44 期。頁 95-102。
  • 林慶彰。1977 年 3 月。〈略談翻印古書〉。《書評書目》。47 期。頁 59-64。
  • 林慶彰。1977 年 4 月。〈由研究生圖書利用引起的一些問題〉。《中國論壇》。4 卷 1 期。頁 25-26。
  • 林慶彰。1977 年 7 月。〈大學生與工具書〉。《書評書目》。51 期。頁 94-101。
  • 林慶彰。1977 年 11 月。〈讀書與卡片〉。《書評書目》。55 期。頁 143-148。
  • 林慶彰。1978 年 1 月。〈現有中小型辭典之檢討《國語日報辭典》等〉。《書評書目》。 57 期。頁 69-78。
  • 林慶彰。1978 年 3 月。〈中華常識百科全書的《國學常識》〉。《書評書目》。59 期。頁 104-110。
  • 林慶彰。1979 年 9 月。〈近百年來國學入門書述評--書目類〉。《圖書與圖書館》。1 卷 1 期。頁 49-79。
  • 林慶彰。1979 年 6、8、9 月。〈評《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總目》(王德毅著)--附補遺〉。《書評書目》。74/ 76/ 77 期。頁 110-117、頁 128-135。頁 116-121。
  • 林慶彰。1979 年 9 月。〈文化中心的相關工作(圖書館問題)〉。《幼獅月刊》。503 期。 頁 39-43。
  • 林慶彰。1979 年 11 月。〈從《火獄的自焚》到《火浴的鳳凰》--談現代作家作品評論集的編輯〉。《書評書目》。79 期。頁 77-82。
  • 林慶彰。1979 年 12 月。〈活在卡片堆裡的人--張錦郎先生訪問記〉。《書評書目》。 80 期。頁 87-97。
  • 林慶彰。1980 年 1 月。〈黃河名稱考〉。《中央日報》。11 版。
  • 林慶彰。1980 年 2 月 26 日。〈中文辭典的源流與發展〉。《書評書目》。81 期。頁 12-23。
  • 林慶彰。1980 年 9 月。〈孟子外書板本知見考〉。《孔孟月刊》。19 卷 1 期。頁 40-43。
  • 林慶彰。1981 年 3 月。〈偽書概觀〉。《書評書目》。90 期。頁 97-108。
  • 林慶彰。1981 年 3 月。〈胡適之先生編過《白話詞選》?〉。《書評書目》。95 期。頁 137-138。
  • 林慶彰。1982 年 3 月。〈楊慎之詩經學〉。《孔孟月刊》。20 卷 7 期。頁 30-34。
  • 林慶彰。1982 年 4 月。〈陳耀文及其考證學〉。《東吳文史學報》。4 期。頁 101-112。
  • 林慶彰。1983 年 10 月 2 日。〈揚我大漢天聲--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中央日報》 12 版。
  • 林慶彰。1984 年 5 月。〈對當代文學史料整理的幾點意見〉。《文訊月刊》。11 期。113-124 頁。
  • 林慶彰。1984 年 6 月。〈古老的民歌:詩經〉。《幼獅月刊》。59 卷 6 期=總 378 期。 頁 20-23。
  • 林慶彰。1984 年 12 月。〈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書目季刊》。18 卷 3 期。頁 3-40。
  • 林慶彰。1984 年 12 月〈當代偽書問題〉。《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2 卷 2 期。頁 186-198。
  • 林慶彰。1984 年 12 月。〈對陳榮捷先生一文(〈讀林慶彰先生書評後〉)的幾點說明〉。 《漢學研究》。2 卷 2 期=總 4 期。頁 665-670。(附:陳榮捷先生的按語,頁 67)
  • 林慶彰。1985 年 3 月。〈屈萬里先生和他的《龍門集》:編輯《屈萬里先生文存》的意外發現〉。《傳記文學》。46 卷 3 期=總 274 期。頁 82-86。
  • 林慶彰。1985 年 3 月。〈屈翼鵬先生的詩經研究〉。《書目季刊》。18 卷 4 期。頁 178-191。
  • 林慶彰。1985 年 4 月。〈如何開啟知識的寶庫--談圖書館的利用〉。《幼獅月刊》。 61 卷 4 期=總 388 期。22-30 頁。
  • 林慶彰。1985 年 8 月。〈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國文天地》。3 期。頁 92-93。
  • 林慶彰。1985 年 8 月、〈作家與文學史料的整理〉。《文訊月刊》。19 期。頁 6-8。
  • 林慶彰。1985 年 12 月。〈楊慎之經學〉。《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8 卷 2 期。頁 189-210。
  • 林慶彰。1986 年 2 月。〈作家與讀者的橋樑:《作家與書的故事》(隱地著)讀後〉。《文訊月刊》。22 期。頁 199-203。
  • 林慶彰。1986 年 3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9 卷 4 期。頁 80-104。
  • 林慶彰。1986 年 3 月。〈釋詩「彼其之子」〉。《書目季刊》。19 卷 4 期。頁 60-61。
  • 林慶彰。1986 年 8 月。〈明代的漢宋學問題〉。《東吳文史學報》。5 期。頁 133-150。
  • 林慶彰。1986 年 12 月。〈經學在美國植根:訪漢學家艾爾曼(Benjamin A.Elman) 教授〉。《書目季刊》。20 卷 3 期。頁 43-50。
  • 林慶彰。1987 年。〈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摘要)〉。《中國史研究動態》。1987 年 3 期。 頁 19。
  • 林慶彰。1987 年。〈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摘要)〉。《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1987 年 4 期。頁 64。
  • 林慶彰。1987 年 9 月。〈近十五年來經學史的研究(上)〉。《漢學研究通訊》。6 卷 3 期=總 23 期。頁 139-143。
  • 林慶彰。1987 年 11 月。〈經學史研究的基本認識〉。《國文天地》。3 卷 6 期=總 30 期。 頁 60-63。
  • 林慶彰。1987 年 12 月。〈近十五年來經學史的研究(下)〉。《漢學研究通訊》。6 卷 4 期=總 24 期。頁 185-189。
  • 林慶彰。1987 年 12 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舉誤(第一冊)〉。《國文天地》。3 卷 7 期 =總 31 期。頁 31-33。
  • 林慶彰。1988 年 3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1 卷 4 期。頁 159-183。
  • 林慶彰。1988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2 卷 1 期。頁 123-147。
  • 林慶彰。1988 年 6 月。〈各主要圖書館大陸藏書介紹〉。《國文天地》。4 卷 1 期=總 37 期。頁 35-43。
  • 林慶彰。1988 年 6 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的大陸藏書〉。《國文天地》。4 卷 1 期。頁 36-37。
  • 林慶彰。1988 年 6 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圖書館的大陸藏書〉。《國文天地》。 4 卷 1 期。頁 39-40。
  • 林慶彰。1988 年 6 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圖書館的大陸藏書〉。《國文天地》。4 卷 1 期。頁 39-40。
  • 林慶彰。1988 年 9 月。〈什麼是摘要?〉。《國文天地》。4 卷 4 期。頁 29。
  • 林慶彰。1988 年 12 月。〈發揚傳統文化,兩岸共譜新曲--本刊與《文史知識》合作會談紀實〉。《國文天地》。4 卷 6 期。頁 96-97。
  • 林慶彰。1989 年 1 月。〈《河殤》在臺日誌〉。《國文天地》。4 卷 8 期=總 44 期。頁 38-41。
  • 林慶彰。1989 年 2 月。〈中國哲學研究的重鎮--訪辛冠傑教授〉。《國文天地》。4 卷 9 期=總 45 期。頁 70-72。
  • 林慶彰。1988 年 12 月。〈請多寫學術性書評〉。《文訊月刊》。39 期。頁 72-73。
  • 林慶彰。1989 年 4 月。〈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回歸原典運動(摘要)〉。《文史知識》。 1989 年 4 期。頁 110-120。
  • 林慶彰。1989 年 5 月。〈近年出版有關五四的著作〉。《國文天地》。4 卷 12 期。頁 108-113。
  • 林慶彰。1989 年 6 月。〈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回歸原典運動〉。《孔子研究》。1989 年 2 期。頁 110-119。
  • 林慶彰。1989 年 7 月。〈有關大陸文字改革的著作〉。《國文天地》。5 卷 2 期。頁 34-39。
  • 林慶彰。1989 年 7 月。〈如何整理戒嚴時期出版的偽書?〉。《文訊月刊》。6 期=總 45 期。頁 10-13。
  • 林慶彰。1989 年 8 月。〈賀期刊論文索引二十周年--兼論編輯其他書目、索引的必要性〉。《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訊》。11 卷 3 期=總 42 期。頁 14-15。
  • 林慶彰。1989 年 9 月。〈《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敘例〉。《漢學研究通訊》。8 卷 3 期= 總 31 期。頁 207-208。
  • 民 1989 年 11 月〈大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國文天地》。5 卷 6 期。頁 98-99。
  • 林慶彰主持,林政言記錄。1989 年 12 月。〈「專科學校國文教育何去何從?」座談會〉。 《國文天地》。5 卷 7 期=總 55 期。頁 62-67。
  • 林慶彰。1990 年 3 月。〈唐代後期經學的新發展〉。《東吳文史學報》。8 期。頁 159-163。
  • 林慶彰。1990 年 6 月。〈清初考辨群經風氣的探討〉。《復興崗學報》。43 期。頁 319-343。
  • 林慶彰。1991 年 3 月。〈《五經大全》之修纂及其相關問題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 期。頁 361-383。
  • 林慶彰,賈順先。1991 年 6 月。〈楊慎研究論著目錄〉。《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4 卷 1 期。頁 209-214。
  • 林慶彰。1991 年 6 月。〈談《東洋學文獻類目》〉。《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 卷 2 期= 總 2 期。頁 132-135。
  • 林慶彰。1991 年 12 月。〈《四庫全書文集編目分類索引》出版的意義〉。《中國書目季刊》。25 卷 3 期。頁 68-70。
  • 林慶彰等。1991 年 12 月。〈名家推薦字辭典〉。《國文天地》。7 卷 7 期=總 79 期。頁 49-61。
  • 林慶彰。1991 年 12 月。〈熊十力關係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4 卷 2 期。頁 243-264。
  • 林慶彰。1992 年 3 月。〈朱謀 《詩故》  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 期。頁 291-323。
  • Lin, Ching-chang (1991). “A Synopsis of Studies on the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ed during the Last Fifteen Years (Gilbert L. Mattos 譯).” Early China vol. 16. pp. 235-276.
  • 林慶彰。1992 年 6 月。〈朱子學研究成果的總匯--談《朱子學研究書目》〉。《國文天地》。8 卷 1 期=總 85 期。頁 39-41。
  • 林慶彰。1992 年 9 月。〈期盼早日設立多功能的文學資料館〉。《文訊月刊》。44 期= 總 83 期。頁 14-15。
  • 林慶彰。1992 年 11 月。〈提昇經學史研究的水平--《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出版的意義〉。《國文天地》。8 卷 6 期=總 90 期。頁 6-8。
  • 林慶彰,賈順先。1992 年 12 月。〈楊慎研究資料彙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 卷 4 期=總 8 期。頁 96-105。(附:楊慎研究論著目錄,頁 98-105)
  • 林慶彰。1993 年 3 月。〈朱睦及其  《授經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 期。頁 455-485。
  • 林慶彰。1993 年 6 月。〈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河北師院學院》。1993 年 2 期。 頁 71-79 轉 119。
  • 林慶彰。1993 年 9 月。〈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 年 10 期。頁 38-47。
  • 林慶彰。1993 年 11 月。〈對研究生拓展學術空間的一些看法〉。《國文天地》。9 卷 6 期=總 102 期。頁 13-15。
  • 林慶彰。1993 年 11 月。〈「實學」概念的檢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 卷 4 期=總 8 期。頁 119-123。
  • 林慶彰採訪,侯美珍整理。1993 年 12 月。〈中國文學的耕耘者--訪北京大學中文系費振剛教授〉。《國文天地》。9 卷 7 期=總 103 期。頁 124-128。
  • 林慶彰。1994 年 3 月。〈何楷《詩經世本古義析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 期。頁 319-347。
  • 林慶彰。1994 年。〈近四十年臺灣詩經學研究概況〉。《文學遺產》。1994 年 4 期。頁 119-125。
  • 林慶彰。1994 年 6 月。〈萬斯大的春秋學〉。《清史研究》。1994 年 2 期。頁 94-99。
  • 林慶彰。1994 年 6 月。〈姚際恆及其在近代學術史上的地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4 卷 2 期。頁 139-151。
  • 林慶彰。1994 年 7 月。〈大陸資料蒐藏與利用的困難及解決之道〉。《國文天地》。10 卷 2 期=總 110 期。頁 99-102。
  • 林慶彰。1994 年 9 月。〈什麼是學術論文﹖〉。《國文天地》。10 卷 4 期=總 112 期。 頁 110-113。
  • 林慶彰。1994 年 10 月。〈我在九州大學的學術活動〉。《國文天地》。10 卷 10 期=總 118 期。頁 104-111。
  •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1995 年 4 月。〈竟陵派的詩經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 卷 1 期。頁 79-92。
  • 林慶彰。1995 年 4 月。〈談目錄的編輯和利用〉。《國文天地》。10 卷 11 期=總 119 期。 頁 90-93。
  • 田中正美著,林慶彰譯。1995 年 6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那珂通世 (1851--1908)〉。《國文天地》。11 卷 1 期=總 121 期。頁 44-49。
  •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1995 年 6 月。〈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 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 卷 2 期=總 18 期。頁 134-144。
  •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1995 年 6 月。〈竟陵派的詩經學--以鍾惺的評價為中心〉。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 卷 1 期=總 17 期。頁 79-92。
  • 林慶彰。1995 年 6 月。〈文化中心出版品應廣為流傳〉。《國文天地》。11 卷 1 期=總 121 期。頁 112-113。
  • 鎌田正著,林慶彰譯。1995 年 7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2)--林泰輔(1854--1922)〉。 《國文天地》。11 卷 2 期=總 122 期、頁 33-39。
  • 中敏著,林慶彰譯。1995 年 8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3)--市村瓚次郎(1864--1947)〉。 《國文天地》。11 卷 3 期。總 123 期。頁 70-75。
  • 松村潤著,林慶彰譯。1995 年 9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4)--白鳥庫吉(1865--1942)〉。 《國文天地》。11 卷 4 期=總 124 期。頁 48-53。
  • 溝上瑛著,林慶彰譯。1995 年 10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5)--內藤湖南 (1866--1934)〉。《國文天地》。11 卷 5 期=總 125 期。頁 44-49。
  • 雲藤義道著,林慶彰譯。1995 年 11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6)--高楠順次郎 (1886--1945)〉。《國文天地》。11 卷 6 期=總 126 期。頁 60-65。
  • 高山龍三著,林慶彰譯。1995 年 12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7)--河口慧海 (1866--1945)〉。《國文天地》。11 卷 7 期=總 127 期。頁 25-31。
  • 宇野精一著,林慶彰譯。1996 年 1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8)--服部宇之吉 (1867--1939)〉。《國文天地》。11 卷 8 期=總 128 期。頁 17-23。
  • 狩野直禎著,林慶彰譯。1996 年 2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9)--狩野直喜 (1868--1947)〉。《國文天地》。11 卷 9 期=總 129 期。頁 20-26。
  • 白鳥芳郎著,林慶彰譯。1996 年 3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0)--鳥居龍藏 (1870--1951)〉。《國文天地》。11 卷 10 期=總 130 期。頁 20-26。
  • 吉山吉廣著,林慶彰譯。1996 年 3 月。〈《毛詩原解》序說〉。《中國書目季刊》。29 卷 4 期。頁 59-64。
  • 林慶彰。1996 年 3 月。〈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 期。頁 1-24。
  •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1996 年 3 月。〈鍾伯敬《詩經鍾評》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6 卷 1 期。頁 127-134。
  • 吉田紹欽著,林慶彰譯。1996 年 4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1)--吉田紹欽 (1870--1966)〉。《國文天地》。11 卷 11 期=總 131 期。頁 20-25。
  • 礪波護著,林慶彰譯。1996 年 5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2)--桑原騭藏 (1871--1931)〉。《國文天地》。11 卷 12 期=總 132 期。頁 20-26。
  • 林慶彰著。1996 年 6 月。〈檢索大陸期刊的必備工具書:談《臺灣地區現藏大陸期刊 聯合目錄》〉。《書目季刊》。30 卷 1 期。頁 60-63。
  • 林慶彰。1996 年 6 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整理古籍的現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6 卷 2 期。頁 141-146。
  • 福田襄之介著,林慶彰譯。1996 年 7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3)--岡井慎吾 (1872--1945)〉。《國文天地》。12 卷 2 期=總 134 期。頁 12-18。
  • 溝上瑛著,林慶彰譯。1996 年 8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4)--津田左右吉 (1873--1961)〉。《國文天地》。12 卷 3 期=總 135 期。頁 32-38。
  • 藪內清著,林慶彰譯。1996 年 9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5)--新城新藏 (1873--1938)〉。《國文天地》12 卷 4 期=總 136 期。頁 28-34。
  • 上山大峻著,林慶彰譯。1996 年 10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6)--大谷光瑞 (1876--1948)〉。《國文天地》。12 卷 5 期=總 137 期。頁 44-50。
  • 興膳宏著,林慶彰譯。1996 年 11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7)--鈴木虎雄 (1878--1963)〉。《國文天地》。12 卷 6 期=總 138 期。頁 20-25。
  • 梅原郁著,林慶彰譯。1996 年 12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8)--加藤繁(1880--1946)〉。 《國文天地》。12 卷 7 期=總 139 期。頁 18-23。
  • 小野山節著,林慶彰譯。1997 年 1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19)--濱田耕作 (1881--1938)〉。《國文天地》。12 卷 8 期=總 140 期。頁 30-35。
  • 關野英二著,林慶彰譯。1997 年 2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20)--羽田亨 (1882--1955)〉。《國文天地》12 卷 9 期=總 141 期。頁 21-27。
  • 林慶彰著。1997 年 3 月。〈專科目錄的編輯方法〉。《書目季刊》。30 卷 4 期。頁 62-71。
  • 原田種成著,林慶彰譯。1997 年 3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21)--諸橋轍次 (1883--1982)〉。《國文天地》。12 卷 10 期=總 142 期。頁 14-19。
  • 金谷治著,林慶彰譯。1997 年 4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22)--武內義雄 (1886--1966)〉。《國文天地》。12 卷 11 期=總 143 期。頁 15-19。
  • 水谷真成著,林慶彰譯。1997 年 5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23)--青木正兒 (1887--1964)〉。《國文天地》。12 卷 12 期=總 144 期。頁 16-20。
  • 和田久德著,林慶彰譯。1997 年 6 月。〈近代日本漢學家(24)--石田幹之助 (1891--1974)〉。《國文天地》。13 卷 1 期=總 145 期。頁 16-20。
  • 林慶彰。1996 年 12 月。〈詩經中的人文精神〉。《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5 期。頁 12-22。
  • 林慶彰。1997 年 12 月。〈近年臺灣研究經學史的新發展〉。《炎黃文化研究》。4 期。 頁 202-208。
  • 林慶彰。1997 年 3 月。〈論鄭樵〉。《開封大學學報》。1997 年 1 期。頁 49-52。
  • 林慶彰。1997 年。〈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貴州文史叢刊》。1997 年 5 期。 頁 1-12。
  • 林慶彰。1998 年 4 月。〈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 近代文學研究》。1998 年 3 期。頁 54-65。
  • 林慶彰,金培懿。1998 年 6 月。〈日本儒學精要書目(上)〉。《書目季刊》。32 卷 1 期。 頁 66-87。
  • 林慶彰。1998 年 9 月。〈日本儒學精要書目(下)〉。《書目季刊》。32 卷 2 期。頁 74-98。
  • 林慶彰。1998 年 6 月。〈現代韓國中國學的開創者--金學主教授〉。《中國文哲研究通訊》。8 卷 2 期。頁 97-110。
  • 林慶彰。1999 年 3 月。〈鄭樵與顧頡剛〉。《泰安師專學報》。1999 年 2 期。
  • 林慶彰。1999 年 6 月。〈日本漢學研究近況〉。《應用語文學報》。創刊號。頁 95-125。
  • 林慶彰。1999 年 9 月。〈通向中華文化之路--推介《中華文化寶庫》〉。《國文天地》。 15 卷 4 期。頁 51-55。
  • 林慶彰。1999 年 9 月。〈姚際恆與顧頡剛〉。《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 期。頁 431-456。
  • 林慶彰。2000 年 5 月。〈熊十力的《春秋》學及其時代意義〉。《國學研究》。7 卷。
  • 林慶彰。2000 年 6 月。〈張金吾編《詒經堂續經解》的內容及其學術價值〉。《應用語文學報》。2 期。頁 35-49。
  • 林慶彰。2000 年 9 月。〈顧頡剛與錢玄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7 期。頁 405-430。
  • 林慶彰。2000 年 11 月。〈「清乾嘉揚州學派研究」計畫述略=Study on the Qing Qian-Jia Period Yangzhou School--A Brief Research Outline〉。《漢學研究通訊》。19 卷 4 期=總 76 期。頁 581-587。
  • 林慶彰。2000 年 12 月。〈滄桑的十年、不變的理想--回顧「萬卷樓」的艱辛路〉。 《國文天地》。16 卷 7 期=總 187 期。頁 39-40。
  • 林慶彰。2001 年 6 月。〈顧頡剛論「詩序」〉。《應用語文學報》。3 期。頁 77-86。

  • 林慶彰。1987 年 11 月。〈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回歸原典運動〉。國際孔學會議。臺北市: 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辦。
  • 林慶彰。1987 年 12 月。〈楊慎在明代學術史上的地位〉。中國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市:淡江大學主辦。
  • 林慶彰。1988 年 12 月。〈王陽明的經學思想〉。陽明學學術討論會。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主辦。
  • 林慶彰。1989 年 10 月。〈唐代後期經學的新發展〉。孔子誕辰二五四○週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北京: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
  • 林慶彰。1989 年 11 月。〈王楙竑的朱子學〉。清代思想與文學研討會。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 林慶彰。1990 年 5 月。兩漢章句之學重探〉。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政治大學主辦。
  • 林慶彰。1990 年 12 月。詩經學史的回顧與前瞻〉。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學術討論 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1 年 5 月。〈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臺北市: 漢學研究中心主辦。
  • 林慶彰。1991 年 11 月。〈毛奇齡、李塨與清初的經書辨偽活動〉。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
  • 林慶彰。1992 年 5 月。朱子對傳統經說的態度〉。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2 年 12 月。〈徐復觀研究經學史的得失〉。徐復觀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臺中市:東海大學主辦。
  • 林慶彰。1992 年 12 月、〈陳奐《詩毛氏傳疏》的訓釋方法〉。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 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3 年 3 月。〈萬斯大的春秋學〉。1993 年浙東學術國際研討會。寧波:寧波大學主辦。
  • 林慶彰。1993 年 8 月。〈近四十年臺灣詩經學研究概況〉。詩經學國際研討會議。石家莊: 河北師範學院主辦。
  • 林慶彰。1994 年 4 月。〈熊十力對清代考據學的批評〉。東亞細亞傳統文化會議。福岡。
  • 林慶彰。1994 年 5 月。〈焦循《孟子正義》及其在《孟子》學上的地位〉。孟子學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4 年 9 月。〈編纂日本儒學史研究文獻目錄芻議〉。九州大學中國哲學科第 88 回懇話會、福岡:九州大學文學部主辦。
  • 林慶彰。1995 年 5 月。〈當代新儒家的《周禮》研究及其時代意義〉。第三次儒學會議。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5 年 8 月。〈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石家莊:中國詩經學會主辦。
  • 林慶彰。1995 年 11 月。〈姚際恆治經的態度〉。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主辦
  • 林慶彰。1995 年 12 月。〈黃道周《儒行集傳》及其時代意義〉。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6 年 5 月。〈鄭樵與顧頡剛〉。宋學與東方文化國際研討會。鄭州市:中原宋學會主辦。
  • 林慶彰。1996 年 5 月。〈劉宗周與《大學》〉。劉蕺山學術思想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籌備處研究所。
  • 林慶彰。1996 年。〈當代文學禁書研究〉。五十年來的臺灣文學研討會。臺北市:文訊雜誌社主辦。
  • 林慶彰。1996 年 7 月。〈熊十力的《春秋》及其時代意義〉。儒學與現代世界國際研討會。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7 年 8 月。〈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石家莊: 中國詩經學會主辦。
  • 林慶彰。1998 年 5 月。〈四庫館臣篡改《經義考》之研究〉。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主辦。
  • 林慶彰。1998 年。〈大田錦城清初考證學者〉。九州大學中國哲學科第 98 回懇話會。 福岡:九州大學文學部主辦。
  • 林慶彰。1998 年 12 月。〈元儒陳天祥對《四書集注》的批評〉。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 林慶彰。1999 年 5 月。〈劉逢祿《左氏春秋考證》的辨偽方法〉。周易、左傳學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華民國經學研究會主辦。
  • 林慶彰。1999 年 8 月。〈熊十力論讀經應有的態度〉。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現代詮釋研討會舊金山: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基金會主辦。
  • 林慶彰。1999 年 12 月。〈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的編纂及其價值〉。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主辦。
  • 林慶彰。2000 年 3 月。〈《毛詩序》在《詩經》解釋傳統的地位〉。中國經典的詮釋傳統研究計畫第八次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
  • 林慶彰。2000 年 4 月 1 日。吳德功古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明清時期的臺灣傳統文學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主辦。
  • 林慶彰。2000 年 4 月。〈方東樹對揚州學者的批評〉。海峽兩岸清代揚州學派學術研討會。 揚州:揚州大學人文學院主辦。

  • 林慶彰。1981 年。〈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 浩翰的學海》頁 289-342。。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 林慶彰。1981 年。〈知識的水庫-歷代對圖書文獻的整理與保藏〉。《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浩翰的學海》。頁 521-585。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 林慶彰。1983 年。〈詩經中人文思想的脈動〉。《詩經研究論集.一》。頁 187-194。臺北 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83 年。〈詩經基本書目〉。《詩經研究論集.一》。頁 503-51。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85 年。〈屈翼鵬先生的詩經研究〉。《屈萬里院士紀念論文集》。頁 181-194。 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87 年。〈釋詩「彼其之子」〉。《詩經研究論集.二》。頁 389-393。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87 年。〈楊慎在明代學術史上的地位〉。《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市:弘化文化事業公司。
  • 林慶彰。1988 年。〈明末清初經學趼究的回歸原典運動〉。《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頁 867-811。臺北市:國際孔學會議秘書處。
  • 林慶彰。1988 年。〈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港臺及海外學者論中國文化.下》。頁 287-32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慶彰。1988 年。〈王陽明的經學思想〉。《陽明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 143-154。臺 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
  • 林慶彰。1989 年。〈楊慎之詩經學〉。《詩經研究論集.二》。頁 515-523。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89 年。〈王懋竑的朱子學〉。《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09-122。 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 林慶彰。1990 年。〈屈萬里先生與他的《龍門集》〉。《圖書文獻學論集》。頁 397-408。臺 北市:文津出版社。
  • 林慶彰。1990 年。〈兩漢章句之學重探〉。《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55-278。臺北市: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 林慶彰。1991 年。〈毛奇齡、李塨與清初書辨偽活動〉。《第二屆清代清代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頁 123-144。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 林慶彰。1992 年。〈詩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頁 349-38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2 年。〈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 203-217。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 林慶彰。1992 年。〈楊慎之詩經學〉。《楊慎研究資料彙編.下》。頁 1-8。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2 年。〈楊慎《明代學術史的地位》。《楊慎研究資料彙編.下》。頁 606-630。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2 年。〈楊慎研究論著目錄〉。《楊慎研究資料彙編.下》。頁 1019-1032。臺 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2 年。〈經學史研究的基本認識〉。《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頁 670-677。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2 年。〈唐代後期經學的新發展〉。《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頁 670-677。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2 年。〈兩漢章句之學重探〉。《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頁 277-298。臺 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2 年。〈臺灣研究經學史的現況(1987-1992)〉。《東洋文庫溝演稿》。東京: 東京文庫。
  • 林慶彰。1992 年、〈徐復觀研究經學史的得失〉。《徐復觀學術思想研究會論文集》。頁 99-116。臺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 林慶彰。1992 年。〈陳奐《詩毛氏傳疏》的訓釋方法〉。《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頁 383-39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3 年。〈朱子對傳統經說的態度--以朱子詩經著述為例〉。《國際朱子學會 論文集.上冊》。頁 183-20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3 年。〈朱子對傳統經說的態度〉。《國際朱子學會論文集.上冊》。頁 183-202。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3 年。〈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頁 35-38。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 姚際恆著,林慶彰點校。1994 年。〈好古堂書目〉。《姚際恒著作集.第 6 冊》。頁 1-223。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4 年。〈孟子外書版本見考〉。《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289-297。臺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梅鷟尚書譜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 1 輯》。頁 113-138。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4 年。〈明代的漢宋學問題〉。《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1-31。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五經大全》之修纂及其相關問題探究〉。《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33-59。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王陽明的經學思想〉。《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61-77。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79-145。臺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楊慎之經學〉。《明代經學研究論集》。147-180。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頁
  • 林慶彰。1994 年。〈梅鷟尚書譜研究〉。《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頁 181-212。
  • 林慶彰。1994 年。〈朱睦及其《授經圖》 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213-248。臺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朱謀 《詩故》研究〉 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249-288。臺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何楷《詩經世本古義》析論〉。《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299-331。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回歸原典運動〉。《明代經學研究論集》。頁 333-360。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近四十年臺灣詩經學研究概況〉。《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7-41。保定市:河北大學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姚際恆及其《近代學術史上的地位》。《姚際恆著作集,卷首》。臺北 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4 年。〈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導言〉。《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卷前》。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4 年。〈編纂《日本儒學史研究文獻目錄》芻議〉。《經學研究論叢.第 2 輯》。 頁 253-264。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5 年。〈姚際恆的春秋學〉。《町田三郎教授退官紀念中國思想論叢.下》。頁 124-141。福岡:中國書店。
  • 井喚三著,林慶彰譯。1995 年。〈姚際恆及其著述〉。《經學研究論叢.第 3 輯》。頁 217-228。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1995 年。〈姚際恆的學問(上)--關於《古今偽書考》〉。《經學研究論叢.第 3 輯》。頁 229-240。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5 年。〈姚際恆的學問(中)--關於《古今偽書考》〉。《經學研究論叢.第 3 輯》。頁 241-256。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5 年。〈姚際恆的學問(下)--關於《古今偽書考》〉。《經學研究論叢.第 3 輯》。頁 257-274。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5 年。〈姚際恆論〉。《經學研究論叢.第 3 輯》。頁 275-288。 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5 年。〈焦循《孟子正義》及其孟子學中之地位〉。《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 頁 217-24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5 年。〈萬斯大的春秋學〉。《論浙東學術》。頁 320-333。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林慶彰。1995 年。〈當代新儒家的《周禮》研究及其時代意義〉。《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頁 105-129。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5 年。〈姚際恆治經的態度〉。《第四屆清代學術會議論文集》。高雄市:國立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 林慶彰。1995 年〈當代新儒家的《周禮》研究及時代意義〉。《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頁 105-129。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研究年表〉。《經學研究論叢.第 4 輯》。頁 243-256。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研究文獻目錄〉。《經學研究論叢.第 4 輯》。頁 257-270。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6 年。〈明代《詩經》學五種提要〉。《經學研究論叢.第 4 輯》。頁 71-82。 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6 年。〈當代文學「禁書」研究〉。《五十年來的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三: 臺灣文學出版》。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林慶彰。1996 年。〈黃道周《儒行集傳》及其時代意義〉。《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頁 411-430。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及其《近代學術史上的地位》。《姚際恆研究論集.上》。頁 111-13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全本)〉。《姚際恆研究論集.中》。1996 年。 頁 645-68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治經的態度〉。《姚際恆研究論集.上》。頁 165-205。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研究年表〉。《姚際恆研究論集.下》。頁 1235-1255。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研究資料彙編〉。《姚際恆研究論集.下》。頁 1113-1232。臺 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研究文獻目錄〉。《姚際恆研究論集.下》。頁 1235-1255。臺 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焦循《孟子正義》及其孟子學中之地位〉。《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 頁 217-24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顧夢麟研究資料彙編〉。《顧夢麟《詩經說約》.第 5 冊附錄》。頁 2133-2164。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6 年。〈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節本)〉。《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493-505。北京市:語文出版社。
  • 林慶彰著,渡邊賢譯。1996 年。〈王陽明的經學思想〉。《二松學舍大學人文論叢.第 57 輯》。頁 157-173。東京:二松學舍大學。
  • 林慶彰。1996 年。〈熊十力對清代考據學的批評〉。《東亞文化的探索--近代文化的動向》。頁 23-42。臺北市:正中書局。
  • 林慶彰。1998 年。〈劉宗周與大學〉。《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頁 317-33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1998 年。〈四庫館臣篡改《經義考》之研究〉。《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39-262。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8 年。〈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60-282。香港:天馬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9 年。〈大田錦城與清初考證學家〉。《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 291-303。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金培懿。1999 年。〈日本儒學史精要書目〉。《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日本篇)》。 頁 381-455。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岩本憲司著,林慶彰譯。1999 年。〈董仲舒災異說的結構解析〉。《經學研究論叢.第 7 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9 年 12 月。〈熊十力論讀經應有之態度〉。《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文集》。鍾彩鈞主編。頁 603-62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著,西口智也譯。2000 年。〈顧頡剛論詩序〉。《村山吉廣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典學論集》。東京:汲古書院。
  • 林慶彰、劉春銀。2004 年。〈學術報告寫作〉。《實用中文寫作學》。張高評主編。頁 231-258。 臺北市:里仁書局。

  • 林慶彰著。1987 年。《明代考據學研究》。修訂再版。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0 年。《圖書文獻學研究論集》。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 林慶彰。1990 年。《清初的群經辨偽學》。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 林慶彰。1994 年。《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6 年。《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
  • 林慶彰。2000 年。《國學概要.上》。臺中市:大同資訊公司。
  • 林慶彰。2000 年。《國學概要教師手冊.上》。臺中市:大同資訊公司。

  • 林慶彰主編,劉岱總主編。1981 年。《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浩瀚的學海》。臺北市: 聯經出版社。
  • 林慶彰編著。1983 年。《詩經研究論著.一》。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劉兆祐編。1985 年。《屈萬里先生文存》。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 林慶彰編著。1986 年。《詩經研究論著.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主編。1989 年。。《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 林慶彰編。1990。《蔡元培張元濟往來書札》。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主編,許維萍,馮曉庭編輯。1992 年。《朱子學研究書目:1900-1991》。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 林慶彰,賈順先編。1992 年。《楊慎研究資料彙編》。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邱元昌編。1992 年。《李光筠先生紀念集》。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
  • 林慶彰編。1992-1993 年。《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林慶彰主編,馮曉庭等編輯。1993 年。《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1900-1992》。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編。1994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1 輯》。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姚際恆著,林慶彰主編。1994 年。《姚際恆著作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編。1994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2 輯》。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1995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3 輯》。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主編,汪嘉玲,游均晶,侯美珍等編輯。1995 年。《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 1900-1993》。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廖燕著,林子雄,林慶彰編。1995 年。《二十七松堂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主編,汪嘉玲等編輯。1995 年。《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 林慶彰編。1996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4 輯》。桃園縣中壢市:聖環圖書公司。
  • 林慶彰,蔣秋華編。1996 年。《姚際恆研究論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蔣秋華編。1996 年。《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連清吉譯。1996 年。《經學史》。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
  • 林慶彰編審。1997 年。《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連清吉,金培懿編。1998 年。《日本儒學研究書目》。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編。1998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5 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9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6 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9 年。《國際漢學論叢.第 1 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1999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7 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蔣秋華編審。2000 年。《汪中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林慶彰編。2000 年。《經學研究論叢.第 8 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2000 年。《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 林慶彰著。1996 年。《清乾嘉考證學派與日本考證學派之比較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出國研究人員報告書)。

  • 林慶彰。1976 年 10 月。〈談談《辭彙》(陸師成著)的錯誤〉。《書評書目》。42 期。頁 16-23。
  • 林慶彰。1976 年 12 月 30 日。〈關於《東方國語辭典》增訂版〉。《中華日報》。9 版。
  • 林慶彰。1979 年 10 月 17 日。〈評介《中文參考用書指引》〉。《中央日報》。11 版。
  • 林慶彰。1980 年 4 月。〈一本偽書--談朱自清的《語文通論》〉。《書評書目》。84 期。 頁 65-68。
  • 林慶彰。1980 年 8 月。〈誰幽林語堂一默?--談林著《世界文學名著史話》〉。《書評書目》。88 期。頁 30-32。
  • 林慶彰。1980 年 10 月。〈評介《大學論文研究報告寫作指導》(Kate L.Turabian 著、馬凱南譯)〉。《書評書目》。90 期。頁 25-31。
  • 林慶彰。1982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6 卷 1 期。頁 59-88。
  • 林慶彰。1982 年 9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6 卷 2 期。頁 55-88。
  • 林慶彰。1982 年 12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6 卷 3 期。頁 27-60。
  • 林慶彰。1983 年 3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6 卷 4 期。頁 44-71。
  • 林慶彰。1983 年 6 月。〈評徐復觀著《中國經學史的基礎》〉。《漢學研究》。1 卷 1 期=總 1 期。頁 332-337。
  • 林慶彰。1983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7 卷 1 期。頁 33-53。
  • 林慶彰。1983 年 6 月。〈《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目錄》評介〉。《書目季刊》。17 卷 1 期。頁 27-32。
  • 林慶彰。1983 年 9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7 卷 2 期。頁 64-90。
  • 林慶彰。1983 年 10 月。〈《臺灣地區漢學論著選目》評介〉。《東方雜誌》。17 卷 4 期。頁 74-75。
  • 林慶彰。1983 年 11 月。〈一本兼具可讀性的書目:應鳳凰編《一九八0年文學書目》評介〉。《文訊月刊》。5 期。頁 119-123。
  • 林慶彰。1983 年 12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7 卷 3 期。頁 129-153。
  • 林慶彰。1984 年 3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7 卷 4 期。頁 88-116。
  • 林慶彰。1984 年 6 月。〈評《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陳榮捷著)〉。《漢學研究》。2 卷 1 期=總 3 期。331-342 頁。
  • 林慶彰。1984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8 卷 1 期。頁 105-136。
  • 林慶彰。1984 年 9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8 卷 2 期。頁 90-123。
  • 林慶彰。1984 年 12 月。〈評鄭良樹編著《續偽書通考》〉。《漢學研究》。2 卷 2 期=總 4 期。頁 727-752。
  • 林慶彰。1984 年 12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8 卷 3 期。頁 94-126。
  • 林慶彰。1985 年 3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8 卷 4 期。頁 240-261。
  • 林慶彰。1985 年 6 月。〈評《詩經評釋》(朱守亮著)〉。《漢學研究》。3 卷 1 期=總 5 期。 頁 361-374。
  • 林慶彰。1985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9 卷 1 期。頁 57-87。
  • 林慶彰。1985 年 9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9 卷 2 期。頁 76-99。
  • 林慶彰。1985 年 12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19 卷 3 期。頁 52-76。
  • 林慶彰。1986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0 卷 1 期。頁 87-130。
  • 林慶彰。1986 年 9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0 卷 2 期。頁 64-104。
  • 林慶彰。1986 年 10 月。〈《大辭典》的一些疏失〉。《國文天地》。2 卷 5 期=總 17 期。頁 24-31。
  • 林慶彰。1986 年 12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0 卷 3 期。頁 85-135。
  • 林慶彰。1987 年 3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0 卷 4 期。頁 86-109。
  • 林慶彰。1987 年 6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1 卷 1 期。頁 130-156。
  • 林慶彰。1987 年 7 月。〈論《國語活用辭典》﹝周何主編﹞〉。《國文天地》。3 卷 2 期= 總 26 期。頁 88-91。
  • 林慶彰。1987 年 9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1 卷 2 期。頁 135-156。
  • 林慶彰。1987 年 12 月。〈新書提要〉。《書目季刊》。21 卷 3 期。頁 157-182。
  • 林慶彰。1992 年 12 月。〈評《中國哲學史論文索引》[方克立、楊守義、蕭文德編]〉。《鵝湖學誌》。9 期。頁 173-179。
  • 林慶彰。1993 年 6 月。〈評《詩經研究文獻目錄》[村山吉廣、江口尚純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 卷 2 期=總 10 期。頁 77-81。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