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苑如

劉苑如

研究員

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人獎助 (2016 - )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專書出版補助 (2010 - )
美國哈佛燕京學社獎助訪問學人 (2006)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學研究所訪問學人 (2003 - )
2001 –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全額獎助訪問 (2001 - )

研究領域: 中國敘事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化研究、宗教傳記與遊記


Email : ju at gate.sinica.edu.tw

成為一名專業的文學研究者,既是自幼的夢想成真,也邁向了意想不到的奇幻旅程……

生長於公教家庭,崇奉基督信仰,愛好歷史古今事,卻追隨了恩師腳步,開啟對怪異敘述的興趣。畢業後時值台灣報禁解除的浪潮,投身台灣最重要的記者養成單位——中央日報任職,學習觀察和記錄現實人生。兩年後在新聞界前輩的祝福之下,重回學術單位;感謝淡江大學、政治大學與臺北技術大學的師長,適時提供我多年教學相長的機會,並鼓勵我進入中研院,而在良好的研究環境中,促使我的研究由傳統敘述研究有了更多元的發展。

基於長期對書寫形式與存有關係的關注,早期專注於志怪雜傳、雜記與雜史的文類與文化現象研究,2003年決定自我超越,試圖拓展到宗教傳記、遊記研究,這固然是魏晉南北朝文化中至為關鍵的課題,同時也是生命版圖重建的工程。在此期間,配合本院人文研究所推動的跨領域專題研究:包括「鬼怪比較研究」、「宗教與文學」以及「文人生活」等新興的集體計畫,也在哈佛燕京社訪問一年,得以接觸中國佛教史與江戶文化交流史等課題。如此既延續過去研究,又開展出三個主要方向,一是修身與解救:即是經由若干宗教修行實踐的個案,研究內在生命的解救問題;二為空間書寫:旨在從敘述學,特別是中國敘述學的角度,分析雜史、行傳(遊記)與行記等各種文體間的交錯現象,同時也尋繹不同的空間意識如何影響書寫結構的選擇和歸類,而空間和移動敘述又如何表述當時的社會秩序、塑造其世界圖像的想像;三是跨界規範的問題:首先探討形神經歷死亡界線,如何經由各種死亡處理、空間安置等「死亡再造」的過程,創造出新的「常」規,使得人、鬼同時參與家族活動的社會運作;其次探索如何透過閱讀行動,使文類位移又會產生甚麼樣的文化現象?如何發展形成成應付世變的文化資源?這三個方向既各有領域,又相互關聯,由此向時間、空間與宗教等普世性議題開發,以期探究中國文學的怪異書寫、生命書寫與空間書寫所具有的獨特美學特徵,解析雜傳、傳記與遊記中所蘊含的的本土敘述理論,進而探問這些本土的書寫形式與內涵,如何與身體、居所、社會權力、歷史和宗教等各種文化現象間,形成一種複雜的建構關係,從而揭示「我輩」與「他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其背後所隱藏的真相。

未來將持續完成上述方向的寫作出版,並思考文人群體「知識倉庫」的建構過程,而「輯佚」則是本人進入連結古、今思想資源,與概念變遷的途徑之一。

  • 2010.9 - 迄今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 2003.7 - 2010.9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 1997.2 - 2003.6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 1997.8 - 1999.7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
  • 1993.4 - 1997.8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助理
  • 1996.8 - 1997.7 國立臺北技術學院共同科兼任副教授
  • 1993.8 - 1995.7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 1993.8 - 1994.7 淡江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 1991.1 - 1993.3 中央日報採訪組記者、週刊組採訪撰述

  • 劉苑如,1996,〈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導異為常的想像歷程〉,共220頁,中國文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
  • 劉苑如,1990,〈《搜神記》暨《搜神後記》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中國文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

  • 劉苑如,accepted,〈締宋:宋孝武帝劉駿對劉裕形象的複製與轉化〉,《成大中文學報》。
  • 劉苑如,2024,〈機與時: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傳錄》的歷史感通觀〉,《佛學研究》,第1期, 129-145。
  • 劉苑如,2024,〈迹從倚伏:《集神州三寶感通錄》的靈像敘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4卷第1期, 19-42。(THCI)
  • 劉苑如、蔡秉霖、邱琬淳、謝獻誼,2023,〈遊方與佛教傳播:歷代僧傳移動與空間的數位人文研究〉,《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第11期, 1-49。
  • 劉苑如,2023,來自「天竺」的國書:〈迦毗黎國王月愛表〉折射的周邊互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3卷第1期, 5-26。(THCI)
  • 劉苑如,2022,〈追憶與交通——六朝三種觀世音應驗記敘事研究〉,《清華中文學報》,第28期, 101-144。(THCI)
  • 劉苑如,2022,〈隱藏的僧傳:《續高僧傳》中道宣的五十自敘〉,《政大中文學報》,第37期, 89-134。(THCI)
  • 劉苑如,2022,〈藏品再現:印刷技術轉型下的葉德輝與三種善本〉,《南洋中華文學與文化學報》,第2期, 1-21。
  • 劉苑如、羅珮瑄、陳雅琳,2021,〈有無之間:魏晉南北朝正史諸夷傳風俗與物力敘述的遠讀與細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1卷第3期, 45-94。
  • 劉苑如,2020,〈清信弟子:《周氏冥通記》中的道門生活〉,《東方哲學與文化》,第三輯, 128-151。
  • 劉苑如、羅珮瑄、邱琬淳,2020,〈歷代僧傳疾病敘述的數位研究 ─從僧人壽考談起〉(Digital Research on the Illness Narratives in Monks’ Biographies through the Centuries: Starting from Surveying the Life Expectancy of Monks),《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0卷第2期, 5-29。
  • Liu Yuan-ju, 2020, “Weisheng: On Western Medicine And Other Ancient Text Edited And Printed By Ye Dehui”, 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RSO), xciii, 95-113.
  • 劉苑如,2019,〈入道弟子:《周氏冥通記》的日常敘述〉(A Disciple in His Quest for the Way: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Religious Practitioner in Zhoushi Mingtong Ji),《漢學研究》,第37卷第4期, 45-82。(THCI)
  • 劉苑如、羅珮瑄、邱琬淳、陳雅琳,2019,〈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疾病文本的細讀與遠讀〉(Close and Distant Reading: Illness Texts in the Biji xiaoshuo of the Wei-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清華中文學報》,第22期, 49-115。(THCI)
  • Liu Yuan-ju, 2019, “The Circles of Faxian and Liu Yu: Buddhism and Social Networks during the Eastern Jin and the Sixteen Kingdoms”, 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Vol. 2.1: 172-228.
  • 劉苑如,2019,〈法顯與劉裕集團:東晉十六國佛教與社會網絡〉,《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第2卷第1期,頁83-119。
  • 劉苑如,2018,〈嵩山受璧/長安開霸——劉裕英雄試煉與創業神話敘述〉(Receiving Jade at Song Mountain and Paving the Way to Hegemony at Chang'an: Liu Yu's Hero Trial and the Myth),《道教研究》,第10期, 87-123。
  • 劉苑如,2017,〈解冤釋結:《于少保萃忠全傳》的宗教解讀——兼論中國宗教與文學中的解冤傳統〉,《人文中國學報》,第23卷,頁171-206。
  • Liu Yuanju, trans. By Jack Chen, 2016, “Stories Written and Rewritten: The Story of Faxian’s Search for the Dharma in Its Historical, Anecdotal, and Biographical Contexts”, Early Medieval China, 22, 1-25.
  • 劉苑如,2016,〈見與不見的戰爭——論記體與賦體及其劉裕北伐的征行筆法〉(Visible and Invisible War: Records, Rhapsodies, and Liu Yu's Expeditions to the North),《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9期, 1-40。(THCI)
  • 劉苑如,2016,〈東亞文學與宗教中的冤與結——代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6卷第2期, 1-17。(THCI)
  • 劉苑如,2014,〈地獄版權:葉德輝印經因緣考〉,《清華中文學報》,第11期, 299-343。(THCI)
  • 劉苑如,2013,〈天化與人化——葉德輝星命學的知識建構與時代性〉,《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第2期,頁68-90。
  • 劉苑如,2013,〈神遇——論《律相感通錄》中前世今生的跨界書寫〉,《清華學報》,第43卷第1期, 127-170。(THCI)
  • 劉苑如,2012,〈周穆王欲肆其心——從《穆天子傳》看中古巡遊書寫與事類隱喻〉,《成大中文學報》,第38期, 1-40。(THCI)
  • 劉苑如,2011,〈從品鑑到借鑑——葉德輝輯刻《山公啟事》與閱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8期, 171-213。(THCI)
  • 劉苑如,2009,〈佛國因緣——《洛陽伽藍記》中佛寺園林的文化象徵〉,《台灣宗教研究》,第8卷第1期, 27-64。(THCI)
  • 劉苑如,2009,〈重繪生命地圖:聖僧劉薩荷形象的多重書寫〉,《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4期, 1-51。(THCI)
  • 劉苑如,2008,〈從雞黍約到菊花約——一個死生交故事的中、日敘述比較〉,《東華漢學》,第7期, 165-216。(THCI)
  • 劉苑如,2007,〈題名、輯佚與復原——《玄中記》的異世界構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1期, 29-74。(THCI)
  • 劉苑如,2006,〈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期, 1-45。(THCI)
  • 劉苑如,2006,〈廬山慧遠的兩個面向——從《廬山略記》與《游石門詩序》談起〉,《漢學研究》,第24卷第1期, 71-106。(THCI)
  • 小南一郎著,劉苑如譯,2004,〈唐代市人小說〉,《政大中文學報》,第2輯, 35-50。(THCI)
  • 劉苑如,2004,〈眾生入佛國 神靈降人間——《冥祥記》的空間與慾望詮釋〉,《政大中文學報》,第2輯, 3-34。(THCI)
  • 劉苑如,2004,〈《東度記》研究——由願與度展開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輯, 105-128。(THCI)
  • 劉苑如,2002,〈從鮮卑敘記看南朝志怪中異族想像與時代感覺〉,《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輯, 223-262。(THCI)
  • 劉苑如,1999,〈《異苑》中的怪異書寫與諧謔精神研究——以陳郡謝氏家族的相關記載為主要線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4輯, 51-92。(THCI)
  • 劉苑如,1997,〈六朝志怪中的女性陰神崇拜之正當化策略初探〉,《思與言》,第35卷第2期, 93-132。(TSSCI, THCI)
  • 劉苑如,1996,〈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點所作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8期, 365-400。(THCI)
  • 劉苑如,1995,〈雜傳體文類生成初探〉,《鵝湖》,第241期, 33-37。

  • 劉苑如、陳雅琳、羅珮瑄、邱琬淳、江佩純,2024,〈大型語言模型與數位工具在中古正史流寓事件擷取中的整合應用〉,發表於2024 DADH 第十五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24-11-30 ~ 2024-12-01。
  • 劉苑如,2024,〈羅漢住寺:以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的聖寺書寫〉,發表於「嶺大—復旦國際研討會:佛教與中國文學及其他古典文學研究主題」國際研討會,香港:嶺南大學,2024-09-20 ~ 2024-09-21。
  • Yuan-ju LIU , Yalin Chen , Wan-Chun Chiu , Pei-chun Chiang, and Peihsuan Lo, 2024, “Digital Approaches to Migration Narrative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Urban Metabolism (Poster)”(中古中國流寓敘述之數位人文研究:人口遷徙和城市代謝(論文海報)), paper presented at PNC 2024Annual Conference & Joint Meetings, Seoul, South Korea: Korea University, 2024-08-29 ~ 2024-08-31.
  • 劉苑如,2024,〈締宋:宋孝武帝劉駿對劉裕形象的複製與轉化〉,發表於第七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2024-04-26 ~ 2024-04-27。
  • 劉苑如,2024,〈酒、溲之贈:宋魏征戰中的犒勞之禮與遊戲話語〉,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講論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4-02-22。
  • 劉苑如、陳雅琳、黃文儀,2023,〈中古史傳移民資訊的命名實體擷取:數位工具的新應用與研究〉,發表於DADH 2023第14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2023-12-01 ~ 2023-12-03。
  • Yuan-ju LIU , Pei-chun Chiang, Wan-Chun Chiu ,Wen-Yi Huang, 2023, “Digital Approaches to Buddhist Propagation Modes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317-420 CE) in China (Poster)”(「遊方:歷代僧傳僧人出行敘述」網站的運用與知識生產──以中國東晉道安、慧遠佛教集團傳播模式為例), paper presented at PNC 2023 Annual Conference & Joint Meetings, Okinawa, Japan: The 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 2023-11-03 ~ 2023-11-05.
  • 劉苑如,2023,〈機與時: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傳錄》的歷史感通觀〉,共18頁,發表於「中國佛教觀念與社會」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3-09-27 ~ 2023-09-28。
  • 劉苑如,2023,〈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傳錄》的靈像敘事與感通〉,共15頁,發表於「僧人與文人:漢傳佛教的文化觀念與生活」國際研討會,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新加坡蓮山雙林寺、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2023-08-12 ~ 2023-08-13。
  • 劉苑如,2023,〈靈像感通:《集神州三寶感通錄》的圖文敘事〉,共14頁,發表於「宗教圖像與中國文學」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浸會大學,2023-05-13 ~ 2023-05-14。
  • 劉苑如、陳雅琳、李嘉浩、羅珮瑄,2022,〈爭競與和合:魏晉南北朝時期國族交流的數位人文研究〉,共10頁,發表於DADH2022年第十三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數位人文學會、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2022-12-10 ~ 2022-12-12。
  • Yuan-ju LIU, Wen-Yi Huang, Yalin Chen , Peihsuan Lo, Hsienyi Hsienh, Ka Ho Gary Li and Pei-chun Chiang, 2022, “The Digital World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Humanizing Technology for Wellness, Resilience, and Creativity (Poster)”, paper presented at PNC 2022 Annual Conference & Joint Meetings, Tucson, USA: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2022-09-16 ~ 2022-09-18.
  • 劉苑如,2022,〈劉宋征戰文書的表演行動與正當話語〉,共20頁,發表於2022年度桃の会秋の例会,京都:桃の会,2022-09-23。
  • 劉苑如, 2022, “中国における六朝山水詩研究の現況と課題(台湾、香港、シンガポールを中心に)”, paper presented at 第66回国際東洋学者会議シンポジウム:「哲理と自然 ― 六朝山水詩の成立」, 東京: 東方學會, 2022-05-21.
  • 劉苑如、羅珮瑄 、黃文儀 、陳雅琳、邱琬淳、李嘉浩 、謝獻誼,2021,〈有無之間:魏晉南北朝正史外國傳風俗、物產之數位人文研究〉,共1-30頁,發表於DADH 2021第十二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21-12-10 ~ 2021-12-12。
  • Yuan-ju LIU, Wen-Yi Huang, Yalin Chen, Peihsuan Lo, Hsienyi Hsienh, Ka Ho Gary Li and Pei-chun Chiang, 2021, “Digital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the Periphery During Wei-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Poster)”, paper presented at PNC 2021 Annual Conference & Joint Meetings, 台北: 中央研究院, 2021-09-28 ~ 2021-09-30.
  • Liu Yuan-ju, 2021, “Reintroduction of Rare Books: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Ye Dehui’s Wood Block Printing to Collotype Editions”, 1-10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EACS 2021, Cross-cultural flow panel, Leipzig University: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EACS), 2021-08-25.
  • 劉苑如,2021,〈追憶與交通——六朝佛教應驗記敘事研究〉,共1-21頁,發表於中國敘事學國際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2021-05-09 ~ 2021-05-10。
  • 劉苑如,2020,〈戎旅與風流——劉宋尚武重文現象再思〉,共1-6頁,發表於「劉宋關鍵詞」國際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0-12-14 ~ 2020-12-15。
  • 劉苑如、林品傑、蔡秉霖、邱琬淳,2020,〈振錫征行:歷代僧傳僧人遊方事件擷取與時空資訊應用分析〉,共36頁,發表於DADH 2020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數位人文學會,2020-12-01 ~ 2020-12-04。
  • 劉苑如、王祥安、羅珮瑄、邱琬淳、謝獻誼、賴奕妏、陳雅琳、周佩儀,2020,〈魏晉南北朝周邊意象之數位人文研究(一)(海報發表)〉,發表於DADH 2020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文化中心,2020-12-01 ~ 2020-12-04。
  • 劉苑如,2020,〈隱藏的傳記:《續高僧傳》中道宣的自我書寫〉,共1-21頁,發表於2020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暨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明清研究室,2020-11-28 ~ 2020-11-29。
  • 劉苑如、羅珮瑄、邱琬淳,2019,〈歷代僧傳疾病敘述的數位研究究——以僧人壽考為觀察〉,共17頁,發表於DADH 2019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數位人文學會,2019-12-03 ~ 2019-12-06。
  • 劉苑如,2019,〈佛法、使節與游賈:天竺月愛表文解讀〉,共1-15頁,發表於移動:交會於五世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9-10-31。
  • 劉苑如,2019,〈清信弟子:《周氏冥通記》中的道門生活〉,共頁290-304頁,發表於第四屆昆侖高峰論壇,蘭州:蘭州大學,2019-09-20 ~ 2019-09-21。
  • 劉苑如,2019,〈衛生:葉德輝中西醫論述及其輯刻書〉,共9頁,發表於人學與文學--中國文化的兩度西潮國際研討會,羅馬:羅馬大學,2019-09-02 ~ 2019-09-03。
  • 劉苑如,2019,〈入道弟子——《周氏冥通記》中的日常敘述〉,發表於Productivity of the Everyday: Drama, Ritual, and Food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Sinitic Culture,Tucson:Arizona Univessity,2019-04-11 ~ 2019-04-12。
  • 劉苑如,2017,〈照相與寫真:葉德輝、圖像及其出版〉,共16頁,發表於「2017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7-04-27 ~ 2017-04-28。
  • 劉苑如,2017,〈法顯與劉裕集團〉,共10頁,發表於法顯國際會議:從襄垣到錫蘭:漢僧法顯(337-422)其生平與遺產,山西:五臺山佛教與東方文化國際研究院,2017-03-25 ~ 2017-03-27。
  • Yuan-ju Liu, 2016, “A memorial from a South Asian king”, 10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Workshop of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Approaches to Fifth Century Documents, “, the Elling O. Eide Center: ACLS, 2016-12-09 ~ 2016-12-11.
  • Yuanj-ju Liu,2016,〈The New South: Visions, Voices and Change Agents〉,發表於2016 Fulbright Visiting Scholar Enrichment Seminar,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Scholars (CIES):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Scholars (CIES),2016-11-30 ~ 2016-12-03。
  • 劉苑如、羅珮瑄,2015,〈疾病感覺地圖:地理資訊系統(GIS)視野下的文本世界〉,共24頁,發表於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和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5-11-19 ~ 2015-11-20。
  • 劉苑如,2015,〈行遠/征伐——由記體探討劉裕北伐相關的征戰筆法〉,共28頁,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15-06-27。
  • 劉苑如,2015,〈戰爭之後:明末清初白話小說中的解冤釋結研究〉,共20頁,發表於世界の中の中国明末清初,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中研院文哲所,2015-05-30 ~ 2015-05-31。
  • 劉苑如,2014,〈「征」記研究——以劉裕北伐書寫為中心〉,共19頁,發表於戰爭隱喻:衝突、書寫、生命,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4-10-30 ~ 2014-10-31。
  • 劉苑如,2014,〈柏剎與蠶繭——從名號變化再探中古佛教的劉薩荷信仰〉,發表於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湖北:武漢大學文學院、南華大學文學院、日本國際佛教大學院,2014-10-24 ~ 2014-10-28。
  • 劉苑如,2014,〈問疾:問疾: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中的疾病人情學〉,發表於真實與虛構:敘事經典的現代詮釋,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經典研讀課程計畫,2014-06-05。
  • 劉苑如,2014,〈問疾:論魏晉南北朝小說疾病敘事中的公、私想像〉,共16頁,發表於情感與「東亞的感性與公共性(II)——日常的結構化和歷史性動力下的新情感,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韓國延世大學,2014-04-21。
  • 劉苑如,2014,〈中國宗教文學史之「宗教」再議〉,共5頁,發表於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研討會,高雄:佛光山、武漢大學,2014-01-10。
  • 劉苑如,2014,〈斯土斯神——古代篇〉,共14頁,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學術演講與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2014-01-12。
  • 劉苑如,2013,〈地獄版權:葉德輝印經因緣考〉,共20頁,發表於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3-12-12 ~ 2013-12-13。
  • 劉苑如,2013,〈嵩山受璧/長安開霸——劉裕西征與英雄試煉〉,共19頁,發表於「試煉與苦難:中國宗教與文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香港中文大學合辦,2013-01-03 ~ 2013-01-04。
  • 劉苑如,2013,〈故事的再生——法顯傳法的傳記敘述研究〉,共13頁,發表於小南先生古稀記念論集準備発表会,京都:桃の会,2013-01-03 ~ 2013-01-04。
  • 劉苑如,2012,〈技藝與體制——從葉德輝輯刻《玄中記》、《山公啓事》所展開的討論〉,發表於「『文』與『體』: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臺南:國科會人文處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主辦,2012-06-25 ~ 2012-06-26。
  • 劉苑如,2012,〈天化與人化——葉德輝星命學的知識建構與時代性〉,共15頁,發表於第二屆「儒家與現代中國」學術討會,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所及經學研究所,2012-05-12 ~ 2012-05-13。
  • 劉苑如,2010,〈神人相遇——從《律相感通錄》再探迷狂與感通〉〉,共18頁,發表於中外宗教與文學裏的他界書寫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合辦,2010-12-13 ~ 2010-12-14。
  • 劉苑如,2010,〈白色風暴——《醒世因緣傳》中的喪禮〉,共18頁頁,發表於醒世姻緣傳的多音演義,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10-05。
  • 劉苑如,2010,〈圖繪聖山:四至五世紀茅山洞天的GIS地圖建置〉,共19頁頁,發表於「大好山:東亞靈山信仰與神聖空間」學術研習營,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辦,2010-07-14 ~ 2010-07-16。
  • 劉苑如,2009,〈凝視山濤——日本《山公啟事》研究所展開的知識系譜初探〉,共10頁頁,發表於「竹林文化的形成、流播與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2009-09-17。
  • 劉苑如,2009,〈從品鑑到借鑑——葉德輝輯刻《山公啟事》的文類跨界現象〉,共22頁,發表於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文化跨界,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06-06 ~ 2009-06-07。
  • 劉苑如,2009,〈稽古代作——葉德輝輯刻《山公啟事》的時代銘刻〉,共20頁,發表於第一屆「古典與現代文化表現學術研討會」,臺中:逢甲大學,2009-05-22 ~ 2009-05-23。
  • 劉苑如,2009,〈周穆王欲肆其心——周穆王游征事例的接受與變異之一〉,共10頁,發表於第七屆海峽兩岸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09-04-02 ~ 2009-04-04。
  • 劉苑如, 2008, “秩序的循環——六朝志怪中地獄冥府的空間隱喻與暴力修辭”, 15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iolence in Pre-modern Chin,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etters and Cultures and Center for: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etters and Cultures and Center for Asian Research, 2008-12-11 ~ 2008-12-12.
  • 劉苑如,2008,〈重建佛國:《洛陽伽藍記》中的佛教園林〉,共20頁,發表於重探自然:人文與文人傳統,臺南:國立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合辦,2008-06-27 ~ 2008-06-29。
  • Liu, Yuan-ju, 2008, “Voice of Self and Gaze: Faxian’s Search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his Anecdotes”, paper presented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Angles, LosAng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Angles, 2008-05-16 ~ 2008-05-17.
  • 劉苑如,2008,〈重繪宗教地圖——劉薩荷的多重形象書寫〉,共22頁,發表於第三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2008-04-17 ~ 2008-04-18。
  • 劉苑如,2008,〈從雞黍約到菊花約——一個死生交故事的中、日敘述比較〉,共52頁,發表於第五屆日本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2008-03-28 ~ 2008-03-29。
  • 劉苑如,2008,〈涉遠與歸返:法顯求法的行旅與傳記敘述〉,共28頁,發表於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研討會,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2008-03-26 ~ 2008-03-28。
  • 劉苑如,2007,〈何以為聖?——以聖僧劉薩荷的三種傳記書寫為中心的討論〉,共21頁,發表於「為道屢遷:中國文人生活中的宗教禮儀實踐與創造」小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06-29。
  • Yuanju Liu, 2007, “Voyage and Vipasyana as Narratives of Buddhist Practice: An Examination of Saint Monk Liu Sa-he’s Three Biographies”, 22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Workshop on the Kinetic Vis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USA: Harvard University, Academia Sinica, and Chiang Ching-kuo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2007-05-26 ~ 2007-05-27.
  • Liu, Yuan-Ju, 2006, “Wrongful Death and Its Resolution: Madam Sheng Cults in Zhiguai (Records of Anomalies) of the Six Dynasties”, 14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Religions: A combination of anthor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viewpoints, USA: Harvad-Yenching Institute, 2006-06-02 ~ 2006-06-04.
  • 劉苑如, 2006, “報與暴︰六朝志怪中地獄冥府的空間隱喻”, 8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Violence in Medieval China, US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6-04-12 ~ 2006-04-15.
  • 劉苑如,2006,〈涉遠與歸返︰法顯求法的行傳敘述〉,共12頁,發表於2006年度哈佛儒學研討會「文化認同和文化資本」工作會,USA:美國哈佛大學,2006-04-26 ~ 2006-04-27。
  • 劉苑如,2005,〈游與悟︰三種敘述中的聖僧劉薩荷〉,共8頁,發表於中國文化研討會第二十屆年會,USA:Cambridge,2005-12-10。
  • Liu, Yuan-Ju, 2005, “Irony of Ghost Narrative in the Zhiguai of the Six Dynasties: A Study of the Narrative Model of Anomaly ~Nomality”, 51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Behind the Ghastly Smoke: Rethinking the Idea of Ghost in World Religions,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2005-11-04 ~ 2005-11-06.
  • 劉苑如,2005,慧遠聖人之學與廬山文詠——從〈廬山略記〉談起,共22頁,發表於「經典、聖人與中古文人自我形象之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06-17。
  • 劉苑如,2004,〈王琰與生活佛教——《冥祥記》中的宗教傳記資料檢討〉,共28頁,發表於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12-10 ~ 2004-12-11。
  • 劉苑如,2004,〈松柏岡岑——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的墓葬習俗與文化解讀〉,共40頁,發表於第五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2004-03。
  • 劉苑如,2003,〈眾生入佛國 神靈降人間——《冥祥記》的空間與慾望詮釋〉,共9頁,發表於「空間與慾望」小型計畫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12-13。
  • 劉苑如,2003,〈《東度記》研究——由愿與度展開的詮釋〉,共18頁,發表於明清小說戲曲國際研討會,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2003-03。
  • 劉苑如,2003,〈文學、歷史與宗教的交涉——以《東度記》中崔浩滅佛事件為例〉,共16頁,發表於通俗與雅正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2003-03。
  • 劉苑如,2002,〈《玄中記》考〉,共18頁,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學術討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03-21。
  • Liu, Yuan-Ju, 2001, “Bodies and Inscribed Memories: On Gender Transformations in Six Dynasties Zhiguai Narratives”, 19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Center in Chinese Stud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1-03-15.
  • Liu, Yuan-Ju, 2001, “Memorials of a Lost Ark: Pondering Place and Transition in the Shiyiji”, 25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 USA: Chicago, 2001-03-21.

  • 劉苑如,2024,〈那時相識:中國中古感通敘事專輯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4卷第1期, 1-5。
  • 劉苑如,2023,〈誤解、挪用及融合:中古中國與周邊的宗教交涉與傳播專輯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3卷第1期, 1-4。
  • 劉苑如,2021,〈「魏晉南北朝周邊形象」專輯導言:華夏之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1卷第3期, 1-8。
  • 劉苑如,2021,〈「海外劉宋研究選讀」專輯導言:劉宋書寫/書寫劉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1卷第2期, 1-6。
  • 劉苑如,2020,〈數位人文研究的個案與反思‧前言〉,《中國文哲通訊》,第30卷第2期, 3-4。
  • 劉苑如, 李豐楙,2019,〈「當前道教料材的發現、編纂及問題」專輯序〉(Special Issue: Findings, Compilations, and Problems in Current Materials on Daoism Foreword),《中國文哲通訊》,第29卷第4期:頁1-3。
  • 劉苑如、Harrson Huang,2018,〈冬訪宇文所安——「漢學」奇才/機構「怪物」的自我剖析〉,《中國文哲通訊》,第28期第1號,頁3-15。
  • 劉苑如,2015,〈桃之宴導論:日本漢學的技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4卷第1期,頁21-32。
  • 劉苑如,2013,〈《生活園林:中國園林書寫與日常生活》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3卷第4期,頁125-134。
  • 劉苑如,2011,〈體現自然——一個文學文化學的自然觀點〉,《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2卷第1期,頁135-150。
  • 劉苑如,2010,〈《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卷第3期,頁141-159。
  • 劉苑如,2007,〈聖傳的敘述與詮釋——《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研究論集》導言(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7卷第2期, 217-230。
  • 劉苑如,2006,〈導言:從游的多重面向看中國文人生活中的道與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6期第4卷, 183-190。
  • 劉苑如,2004,〈近情乎?盡情乎?——鶴止步〉,《中國時報.開卷.每周書評》,E2版。
  • 劉苑如、李豐楙,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導言〉,《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頁1-32。
  • 劉苑如,2000,〈《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導言(一)〉,《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頁1-7。
  • 劉苑如,未出版,〈《太平廣記》中鬼擊與羈魂故事的文化解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十一屆歷史研習營︰「鬼怪與文化」》,頁65-89。

  • 劉苑如,2024,〈病中倫常: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省病、問疾與侍疾〉,凌曉嶠編,《小道可觀:日用美學之文化能量》,頁289-317,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 劉苑如,2024,〈酒溲之贈:宋魏征戰的犒勞遊戲〉,桃の会編,《桃の会論集.九集──小南一郎先生傘壽紀念論集》,頁73-88,日本京都:桃の会。
  • 劉苑如、涂豔秋,2021,〈隋唐僧傳與僧人西行文學〉,蕭麗華編,《中國佛教文學史(上冊)》,頁358-387,高雄:佛光文化出版社。
  • 劉苑如,2021,〈當時氣蔓延:中古疫病故事與我們的距離〉,康豹編,《研下知疫— COVID-19的人文社會省思》,頁33-48,臺北:允晨出版社。
  • 劉苑如,2019,〈追憶真像/相——葉德輝與醜人自敘系譜〉,楊玉成、劉苑如編,《今古一相接:中國文學的記憶與競技》,頁179-221,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Yuan-ju Liu , Peng Hsiao-yen., 2019, “The Assassin and Heibai Wei: Two Dramatic Adaptations of ‘Nie Yinniang’”(道嗚呼在?——從清雜劇《黑白衛》回看唐傳奇《聶隱娘》), editor(s): Peng Hsiao-yen,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pp. 59-71,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劉苑如,2018,〈孤獨的必要:《刺客聶隱娘》的色彩解讀〉,林瑋嬪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頁111-15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 劉苑如,2015,〈地獄版權:葉德輝印經因緣考〉,胡曉真、李奭學編,《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頁165-202,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 劉苑如,2014,〈故事的再生——法顯從求法到傳法的傳記敘述研究〉,劉苑如編,《桃之宴:京都桃會與漢學新詮》,頁230-259,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劉苑如,2013,〈故事的再生——法顯從求法到傳法的傳記敘述研究〉,桃の会編,《桃の会論集 六集——小南一郎先生古稀記念論集》,頁103-210,日本京都:朋友書店。
  • 劉苑如,2013,〈三靈眷屬:劉裕西征的神、聖地景書寫與解讀〉,劉石吉、楊雅惠、張錦忠、王儀君編,《旅遊文學與地景書寫》,頁29-70,高雄:中山大學出版社。
  • 劉苑如,2012,〈懷仁山林——慧遠集團的廬山書寫與實踐〉,劉苑如編,《體現自然:意象書寫與文化實踐》,頁229-280,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劉苑如,2010,〈凝視山濤——日本《山公啟事》研究所展開的知識系譜初探〉,江建俊編,《竹林學的形成與域外流播》,頁207-230,臺北:里仁書局。
  • 劉苑如,2009,〈重繪生命地圖:聖僧劉薩荷遊蹤的多重書寫〉,劉苑如編,《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頁354-416,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劉苑如,2009,〈涉遠與歸返:法顯求法的行旅敘述〉,王璦玲編,《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頁319-354,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 Yuan-ju Liu, 2009, “Allegorical Narrative in Six Dynasties Anomaly Tales: Ghostly Sightings and Afterworld Vengeance”, editor(s): Mu-chou Poo, Rethinking Ghosts in World Religions, pp. 269-297, Leiden and Boston: Koninklijke Brill NV, Leifen, The Netherlands.
  • 劉苑如,2007,〈王琰與生活佛教——從《冥祥記》談中古宗教信仰與傳記資料等相關問題〉,李豐楙、廖肇亨編,《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文集》,頁227-281,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苑如,2004,〈松柏岡岑——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的墓葬習俗與文化解讀〉,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第五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323-362,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劉苑如,2003,〈文學、歷史與宗教的交涉——以《東度記》中崔浩滅佛事件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編,《通俗與雅正——文學與宗教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351-374,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劉苑如,2002,〈慾望塵世/境內蓬萊——《拾遺記》的中國圖像〉,李豐楙、劉苑如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頁237-284,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苑如,2000,〈六朝志怪漢武系列的「小說」試探〉,衣若芬、劉苑如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頁193-257,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劉苑如,1999,〈身體與記憶——論六朝志怪中的性別變亂〉,鍾彩鈞編,《傳承與創新——中研院文哲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頁417-451,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劉苑如,1998,〈鑑照幽明︰六朝志怪的揭露模式與其文類關係——兼論六朝志怪的評價標準〉,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1-41,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劉苑如,2010,《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六朝宗教敘述的身體實踐與空間書寫》,共606頁,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劉苑如,2002,《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共241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楊玉成、劉苑如,2019,《今古一相接:中國文學的記憶與競技》,共512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苑如,2014,《桃之宴:京都桃會與漢學新詮》,共420頁,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劉苑如,2013,《生活園林:中國園林書寫與日常生活》,共310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苑如,2011,《體現自然:意象書寫與文化實踐》,共362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苑如,2009,《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共440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劉苑如、高桂惠、康韻梅、賴芳伶,2003,《歷代短篇小說選注》,共930頁,臺北:里仁書局。
  • 李豐楙、劉苑如,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上)》,共514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李豐楙、劉苑如,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下)》,共536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衣若芬、劉苑如,2000,《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共526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劉苑如,2024,《中國中古流寓敘述之數位人文研究(二)》。
  • 劉苑如,2024,《宗教感應敘事與真實:唐代三部佛、道靈驗記研究與數位文本標記》,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24,《征戰文書:劉宋立國與禮儀話語(3/3)》,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23,《中國中古流寓敘述之數位人文研究(一)》,中央研究院委託。
  • 劉苑如,2022,《魏晉南北朝周邊意象之數位人文研究(三)》,中央研究院委託。
  • 劉苑如,2022,《征戰文書:劉宋立國與禮儀話語(2/3)》,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22,《魏晉南北朝周邊意象之數位人文研究(二)》,中央研究院委託。
  • 劉苑如,2021,《征戰文書:劉宋立國與禮儀話語(1/3)》,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21,《葉德輝藏書閣──清末民初文人的知識圖譜平台》學術研究網站,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委託。
  • 劉苑如,2021,《魏晉南北朝周邊意象之數位人文研究(一)》,中央研究院委託。
  • 劉苑如,2020,《追憶與交通:六朝冥感敘述研究與數位文本標記(3/3)》,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20,《病苦與死懼:歷代僧傳疾病敘述的數位人文研究》,中央研究院委託。
  • 劉苑如,2019,《中國古典文本自動標記、事件擷取技術與時空資訊加值運用-遊方:歷代僧傳僧人出行敘述之自動標記與事件擷取技術暨時空資訊加值運用(2/2)》,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19,《追憶與交通:六朝冥感敘述研究與數位文本標記(2/3)》,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18,《中國古典文本自動標記、事件擷取技術與時空資訊加值運用──遊方:歷代僧傳僧人出行敘述之自動標記與事件擷取技術暨時空資訊加值運用(1/2)》,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18,《追憶與交通:六朝冥感敘述研究與數位文本標記(1/3)》,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18,《概念.話語.行動:數位視野下中國∕臺灣多元現代性研究──葉德輝印刻書流通與人物往來的數位研究(2/2)》,共65頁,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17,《醫心與醫身:葉德輝「以戰為守」的文化策略(2/2)》,共19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16,《概念.話語.行動:數位視野下中國∕臺灣多元現代性研究──葉德輝印刻書流通與人物往來的數位研究(1/2)》,共18頁,科技部委託。
  • 劉苑如,2015,《疾病感覺地圖: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的疾病書寫與GIS資料庫(2/2)》,共6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15,《醫心與醫身:葉德輝「以戰為守」的文化策略(1/2)》,共6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13,《疾病感覺地圖: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的疾病書寫與GIS資料庫(1/2)》,共6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12,文化拼圖:戴祚《西征記》之輯佚、考證與GIS地圖研究(3/3),共99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11,文化拼圖:戴祚《西征記》之輯佚、考證與GIS地圖研究(2/3),共6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10,文化拼圖:戴祚《西征記》之輯佚、考證與GIS地圖研究(1/3),共35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9,《葉德輝的中古文集復原及其輯刻事業:一個晚清文人自我銘刻的案例研究(2/2)》,共71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8,《葉德輝的中古文集復原及其輯刻事業:一個晚清文人自我銘刻的案例研究1/2》,共25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7,《中國早期敘述的空間書寫與文化詮釋3/3》,共33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6,《中國早期敘述的空間書寫與文化詮釋2/3》,共14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5,《中國早期敘述的空間書寫與文化詮釋1/3》,共14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4,理與教——從《冥祥記》到《冥報記》的小說發展,共36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3,《慾望與空間——六朝志怪的邊荒書寫》,共13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2,《福祉的想望︰六朝志怪美學與『常』的文化心態研究Ⅱ》,共15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1,《空間書寫與地域關懷——六朝博物體志怪研究》,共10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2000,《六朝志怪中的異族想像》,共7頁,國科會委託。
  • 劉苑如,1999,《幸福的想望︰六朝志怪美學與『常』的文化心態研究Ⅰ》,共6頁,國科會委託。

  • Liu, Yuan-ju, 2010, “Review: History, Space and Identity: Cultural Discourse of Luoyang qie lan ji”, New Frontiers in Asian Scholarship, 無.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