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小妍

彭小妍

兼任研究員

2013 - 第37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

研究領域: 臺灣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跨文化研究


Email : peng at gate.sinica.edu.tw

由臺大轉任中研院,匆匆十九年。直到最近完成的專書,才體會到研究左右逢源的樂趣。

轉捩點是《楊逵全集》的編撰,自一九九七至二○○一年,過程漫長。自身研究以外,要翻譯、編輯,又被迫從頭學習日文,壓力之強大,難以言喻。總算熬過五年,疲憊告別楊逵,卻意外發現,日文的能力打開了一面窗。

上世紀末開始的上海新感覺派研究已然走到盡頭,本來自覺難以為繼。過去雖曾在臺大教過法文,但缺了日文,無法把法國的保羅.穆杭和上海新感覺派連結起來。如今透過日文,串連了歐、日、中的三角關係。為了學術服務所作的犧牲,竟從另一個面向獲得回饋。如今打算重拾過去的張競生研究,也將進入跨文化的領域。所謂跨文化,不只跨越語言/國家界限,也跨越學科範疇。跨文化研究,能充分展現文學包容、轉化非本國及非文學成份的特質。

就職後竟能習得一種新的語文,實乃中研院的優越研究環境使然。高薪、頭銜,當然是誘惑,但,怎堪割捨這十九年?

  • 2000.4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 2009.11 - 迄今 東北師範大學講座教授
  • 2006.2 - 6 月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系訪問教授
  • 2002.2 - 2001.6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
  • 1994.11 - 2000.3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副研究員
  • 1990.10 - 1994.1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助研究員
  • 1990.2 - 9 月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 1979.8 - 1990.1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師
  • 1978.8 - 1979.6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教

  • Peng, Hsiao-yen (1978). The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Ring and the Book: A Study of Characterization. Taiwan Univ. M. Thesis.
  • Peng, Hsiao-yen (1989). Antithesis overcome: Shen Congwen’s Avant-Gardism and Primitism. (PH. D. Dissertation). 219 pages. University of Harvard.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1994.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 彭小妍。1978 年 10 月。〈布朗寧的戒指與書〉。《中外文學》。7 卷 5 期。頁 4-19。
  • 彭小妍。1991 年 3 月。〈沈從文的烏托邦世界:苗族故事及鄉土故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創刊號。頁 385-411。
  • 彭小妍。1992 年 3 月。〈階級鬥爭與女性意識的覺醒: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無政府主義烏托邦理念〉。《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 期。頁 219-250。
  • 彭小妍。1992 年 8 月。〈性啟蒙與自我解放:性博士張競生與五四的色慾小說〉。《當代》。76 期。頁 32-49 頁。
  • 彭小妍。1993 年 3 月。〈企業烏托邦的幻滅:茅盾《子夜》中的階級鬥爭〉。《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 期。頁 291-309。
  • 彭小妍。1994 年 2 月。〈無聲之戀:沈從文的(神巫)之愛〉(日文版)。《東京野草. 沈從文專輯》。53 號。頁 19-38。
  • 彭小妍。1994 年 6 月。〈無聲之戀:沈從文的(神巫)之愛〉。《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4 期。頁 395-414。
  • 彭小妍。1994 年 6 月。〈族群書寫與民族/國家:論原住民文學〉。《當代》。頁 48-63。
  • 彭小妍。1995 年 3 月 。〈The New Women: May Fourth Women's Struggle for Self-Liberation〉。《中國文哲集刊》。6 期。頁 259-337。
  • 彭小妍。1995 年 8 月。〈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慾論述與建構民族國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 期。頁 77-97。
  • 彭小妍。1995 年 10 月。〈女作家的情慾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中外文學》。24 卷 5 期。頁 74-92。
  • 彭小妍。1996 年 3 月。〈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臺灣新文學的起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 期。頁 147-174。
  • 彭小妍。1997 年 3 月。〈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 期。頁 317-355。
  • 彭小妍。1998 年 3 月。〈浪蕩天涯--劉吶鷗 1927 年日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2 期。頁 1-40。
  • 彭小妍。1998 年 7 月。〈《楊逵全集》版本問題--楊逵作品的版本問題、歷史與『國家』〉。《聯合文學》。14 卷 9 期。頁 146-161。
  • 彭小妍。1998 年 9 月。〈談臺灣作家全集的編撰〉。《文訊》。155 期。頁 33-35。
  • 彭小妍。1998 年 11 月。〈何謂鄉土--論鄉土文學之建構〉。《中外文學》。27 卷 6 期。頁 41-53。
  • Peng, Hsiao-yen (Winter 1999). “Sex Histories: 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 Tamkang Review vol. xxx, no. 2: 73-98.
  • 彭小妍。2001 年 12 月。〈死亡/復甦.黑暗/光明──《台灣文學史綱》與本土化〉。 《聯合文學》。18 卷 2 期。頁 22-25。
  • 彭小妍。2003 年 6 月。〈上海の劉吶鷗〉。《天理台灣學會年報》。12 號。頁 139-150。
  • 彭小妍。2003 年 7 月 1 日。〈三十年代の都市文化〉。《植民地文化研究》。2 號。頁 182-186。
  • 彭小妍。2004 年 6 月。〈文化認同和創作語言〉。《讀書》。頁 65-72。
  • Peng, Hsiao-yen (Winter 2004). “The Dandy and the Woman: Liu Na’ou and Neo-Sensationism.” Tamkang Review vol. xxxv, no. 2: 11-27.
  • 彭小妍。2005 年 8 月。〈張競生的《性史》:色情或性學?〉。《讀書》。頁 156-161。
  • Peng, Hsiao-yen (2006 年 3 月). “How to See Women, Domesticity, and Fashion as ‘Contested Sites’ with War in the Background.”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51 期。 書評: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 (by Nicole Huang), 頁 211-220。
  • 彭小妍。2006 年 3 月。〈理論焦慮症〉。《文訊》。245 期。頁 31-32。
  • 彭小妍。2006 年 3 月。〈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作品中的性別、語言與漫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 期。頁 121-147。
  • Peng, Hsiao-yen (2006). “Colonialis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Identity: Liu Na'ou and Yang Kui as Men of the World.”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85-1945: History, Culture, Memory, ed. Ping-hui Liao and David Der-wei Wa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210-247.
  • 彭小妍等。2007 年 3 月。〈「中國與他者──當代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文化媒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哲所研究通訊》。17 卷 1 期。頁 67-90。
  • Peng, Hsiao-yen (Jun. 2007). “A Traveling Text: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Japanese Anarchism, and Shanghai Neo-Sensationism.” 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 17: 1-42.
  • 彭小妍。2008 年。〈《色∣戒》的歷史建構與解構:一個不合作的女人〉。《中央研究院週報》。1156 期。頁 2-3。
  • 彭小妍。2008 年 7 月。〈女人作為隱喻:《色|戒》的歷史建構與解構〉。《戲劇研究》 2 期。頁 209-236。
  • 彭小妍。2008 年 10 月。〈一個旅行的文本:《昆蟲記》與上海新感覺派〉。《東亞人文》。 1 輯。頁 224-261。
  • 彭小妍。2008 年。〈文學史的編撰與香港文學在華文文學中的地位〉。《現代中文文學學報》。8 卷 2 期。頁 40-50。
  • Peng, Hsiao-yen (July 2009). “Representation Crisis: 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 .” Positions vol.xvii, no. 2: 375-410.
  • 彭小妍。2009 年 3 月。〈一個旅行的疾病:「心的疾病」、科學術語與新感覺派〉。《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 期。頁 205-248。
  • 彭小妍。2010 年 3 月。〈《海角七號》:意外的成功?──回顧臺灣新電影〉。《電影欣賞學刊.海角七號專輯》。142 期。頁 124-136。
  • 彭小妍。2011 年 7 月。〈漫遊する男女:横光利一の《上海》(上)。《植民地文化研究》。第 10 號。頁 182-96。
  • Peng, Hsiao-yen (2011). “L’histoire, la fiction et les écrivains des villages de garnison depuis la levée de la loi martiale.” In La literature taïwainaise: état et reception à l’étranger, ed. Angel Pino & Isabelle Rabut. Paris: Editions Youfeng, pp. 143-165.
  • Peng, Hsiao-yen. 2012. “Auteurism and Taiwan New Cinema.”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no. 9 (January), pp. 125-148.
  • 彭小妍。2012年。〈漫遊する男女:横光利一の《上海》〉(中)。《植民地文化研究》第11號 (7月15日),頁226-238。
  • 彭小妍。2013年。〈漫遊する男女:横光利一の《上海》〉(下)。《植民地文化研究》第12號 (7月15日),頁209-214。
  • 彭小妍。2013年。〈漫遊男女:横光利一的《上海》〉。《東岳論叢》第5期 (5月1日),頁33-49。
  • 彭小妍。2014年3月。〈以美為尊:張競生「新女性中心」論與達爾文「性擇」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4期,頁57-77。
  • 彭小妍。2017年6月。〈真情與唯情:巴金的「講真話」〉。《文訊》44期,頁144-148。

  • Peng, Hsiao-yen (Mar. 20-22, 1992). “Eros and Self–Liberation: A Study of the Notorious Dr. Sex and May Fourth Erotic Fiction,”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Rethinking Critical Theory and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 (L. A. :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U. C. L. A.)
  • (Oct. 26-28, 1993). “Women's Struggle for Self-Liber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A study of Three Female Writer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China,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World: History, Modern Times and Prospects (Moscow: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Dec. 20-21, 1993). “Zhang Ziping's Love Storie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eyond Realism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 and Phil., Academia Sinica)
  • (Aug. 15-20, 1994). “Country and City Complex: A study of Chen Ingzhen,” presented at The XIV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Edmonton, Canada: Alberta University)
  • (Oct. 3-4, 1994). “Sex as Politics: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from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Women's Issu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Washington, D. C.: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彭小妍。1994 年 12 月 17 日。〈女作家的情慾書政治論述--解讀《迷園》〉。臺灣文學主題研究計劃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Peng Hsiao-yen (Apr. 6-9, 1995). “Sex Histories: Pornography or Sexology?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Washington, D. C. :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 彭小妍。1995 年 12 月 9 日。〈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臺灣新文學的起源〉。張我軍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彭小妍。1995 年 12 月 16-17 日。〈李昂小說中的語言〉。婦女文學學術會議。臺中市: 東海大學中文系。
  • 彭小妍。1995 年 12 月 16-17 日。〈『寫實』與政治寓言〉。五十年來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臺中縣:靜宜大學中文系。
  • 彭小妍。1996 年 5 月 24-25 日。〈認同、族群與女性--臺灣文學七十年〉。中國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縣淡水:淡江大學中文系。
  • Peng, Hsiao-yen (Jun. 20-22, 1996). “Writing Identity: Seven Decades of Taiwan Literature,”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Asian Studies on the Pacific Coast (Edmonton, Canada: University of Alberta)
  • (Apr. 3-5, 1997). “From Anti-Imperialism to Post-Colonialism: Taiwan Fiction Since the 1977 Nativist Literature Debate,”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Localism/Globalism: Modernity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In Asia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July 7-12, 1997). “Love in 1930s Shanghai: A Study of the Neo-Perceptionist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 and Northafrican Studies (Budapest, Hungary: Korosi Csoma Society and the Eotvos Lorand University)
  • 彭小妍。1998 年 12 月 2-3 日。〈從歷史到文學--從《臺灣文藝》及《無花果》談起〉。文藝理與通俗文化--四○至六○年代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Peng, Hsiao-yen (Sept. 10-13, 1998). “Liu Na'ou: the Neo-Perceptionist Dandy,” presented at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Conference on Chinese at Work and Play (Scotland: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彭小妍。1998 年 10 月 29-31 日。〈黃春明與臺灣鄉土文學〉。黃春明作品研討會。北京市:中國作家協會。
  • 彭小妍。1998 年 12 月 19-20 日。〈《迷園》與臺灣民族論述、記憶、述說與歷史〉。 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研討會。臺中縣:靜宜大學中文系。
  • 彭小妍。1998 年 12 月 25-26 日。〈皇民文學與歷史敘述〉。近代日本與臺灣研討會。 臺北市:臺灣大學法學院。
  • 彭小妍。1999 年 3 月 19-21 日。〈論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 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彭小妍。1999 年 4 月 1-3 日。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威嚴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
  • 彭小妍。1999 年 6 月 14 日。〈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劉吶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演講。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2000 年 1 月 8-9 日。〈解嚴與文學中的歷史重建〉。「解嚴以來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
  • 彭小妍。2000 年 6 月 29 日-7 月 1 日。〈張競生的性美學烏托邦:情感教育與女性治國〉。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 Peng, Hsiao-yen (Aug. 27-Sep. 1, 1998). “The Dandy and the Woman,”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and North-African Studies (Canada: Universite de Montreal).
  • 彭小妍。2000 年 11 月 16-18 日。〈朱天心的臺北:從地理空間到歷史意識〉。空間與地域文化會議。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Peng, Hsiao-yen (June. 19-24, 2001). “The Education in Aesthetics: The Seed of Anti-Intellectualism,”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Subscribing to a New Culture: Chinese Literary Journals of the 1910s (Germany: Philipps University, Marburg/Lahn).
  • 彭小妍。2001 年 9 月 24-25 日。〈作為「國民文學」的台灣文學:以跨越日據到國民政府時代的作家為例〉。中國與國民國家意識會議。漢城市:韓國中國學會。
  • 彭小妍。2001 年 12 月 15-16 日。〈台湾作家の上海体験——劉吶鷗の場面〉。「第四回日台シンポジウム--近代の日本と台湾」。京都市:日本社會文學會及立命館大學。
  • Peng, Hsiao-yen (Mar. 29-30, 2002). “Colonialis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Identity: Yang Kui and Liu Na’ou as Men of the World,”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95-1945: History, Culture, Mem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 (Oct. 2-4, 2002). “Dandysme et néo-sensationnisme: style de vie et style littéraire,”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Congrès de La Société Asiatique: Troisièmes Journées de L’Orient (France: L’Université Michel de Montaigne Bordeaux 3, Bordeaux ).
  • (Oct. 17-18, 2002). “Women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 City of Sadness,”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Gesellschaftliche Probleme der Frau im heutigen Taiwan in Film und Literatur (Germany: Women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Film and Literature; Philipps-Universitat Marburg).
  • (Oct. 21, 2002). “City of Sadness: Multiculturalism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 presented at the Sinologisches Seminar, Universitat Heidelberg (Germany).
  • (Oct. 28, 2002). “Multiculturalism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resented at AHRB Centre for Asian and African Literatures, SOAS (London).
  • (Nov. 13, 2002). “Post-Martial Law Taiwa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Keynote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Research Unit of Taiwa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Germany: Rurh University Bochum).
  • 彭小妍。2003 年 4 月 28 日。〈後設美學與後現代性:解嚴後臺灣小說的現實與虛構〉。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演講。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彭小妍。2003 年 11 月 8 日。〈施叔青文學與台灣文壇以及香港文化〉。「台灣鹿港來的姊妹作家:施叔青、李昂到台北、美國、香港、日本的文學旅行」會議。「當代台灣研究」研討會。東京:東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學科。
  • Peng, Hsiao-yen (Apr. 15-18, 2004). “Dandyism and Cosmopolitanism: Paris, Tokyo, Taiwan, and 1930 Shanghai,” presented at the ACLA annual meeting Global Ethinic Networks--Old and New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彭小妍。2004 年 7 月 15-17 日。〈歷史、虛構與解嚴後眷村作家〉。「正典的生成: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Peng, Hsiao-yen (Nov. 2-4, 2004). “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La littérature Taiwanaise: état des recherches et réception a l’étranger.” (Francer: Université Michel de Montaigne Bordeaux 3).
  • (Nov. 7-8, 2004). “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 ,”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New Approaches to Taiwan Literature (Bochum, Germany: Ruhr University).
  • (Nov. 18-20, 2004). “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 ,”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aiwan Imagined and Its Reality: An Exploration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Culture (Santa Barba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彭小妍。2005 年 3 月 30 日。〈我所創作的女性與歷史:閩南、客家族群與大學生〉。 奈良:奈良女子大學。
  • 彭小妍,王道還合著。2005 年 7 月 26-7 日。〈嚴復譯《天演論》〉。「文本翻譯與文化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會議。日本名古屋: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名古屋縣立大學。
  • Peng, Hsiao-yen (Aug. 3-6, 2005). “Dandyism and Border Crossing: Gender, Language, and Travel in Neo-Sensationism,” presented at the Comparative Modernisms: Empire, Aesthetics, and History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 彭小妍。2005 年 10 月 20 日。〈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的性別、語言與漫遊〉。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Peng, Hsiao-yen (Nov. 25, 2005). “Le néo-sensationnisme à Shanghai: le Japon comme vecteur des idées européennes,” presented at the Comparative Modernisms: Empire, Aesthetics, and History (Paris: Institut National de Langues et Civilizations Orientales).
  • 彭小妍。2005 年 12 月 8 日。〈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的性別、語言與漫遊〉。 「越界與美學:晚清至現當代中國文人的自我形象」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中國文哲研究所。
  • Peng, Hsiao-yen (May 2, 2006). “A Traveling Text: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Japanese Anarchism, and Shanghai Neo-Sensationism.”「現代主義與翻譯」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Dec. 7-8, 2006). “A Traveling Text: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Japanese Anarchism, and Shanghai Neo-Sensationism,”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on China and Its Others: Cultural Medi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modern Era (Paris: Institut National de Langues et Civilizations Orientales).
  • 彭小妍。2007 年 12 月 17 日。〈再現的危機:歷史、虛構與解嚴後眷村小說〉。「記憶、 歷史與敘事:現當代華文文學與影像文化」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彭小妍。2007 年 12 月 20-22 日。〈文學史的編撰與香港文學在華文文學中的地位〉。 「香港文學的定位、論題與發展」研討會。香港:嶺南大學。
  • Peng, Hsiao-yen (Jun. 28-29, 2008). “Translation and the ‘Malady of the Heart’: Scientific Jargon and Neosensation,”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China and Its Other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Representat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 (Manchester: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Aug. 12-13, 2008). “Woman as Metaphor: How Lust/ Caution Re/Deconstructs History,”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on Lust/Caution: History, Narrative, and Movie Language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 彭小妍。2008 年 10 月 30-31 日。〈一個旅行的疾病:「心的疾病」、科學術語與新感覺派〉。「跨界想像與文化書寫:中國文人的道與藝」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彭小妍。2009 年 3 月 20-21 日。〈再現的危機:歷史、虛構與解嚴後眷村作家〉。「當代文學六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香港:嶺南大學。
  • 彭小妍。2009 年 10 月 29-30 日。〈《海角七號》:意外的成功?──回顧臺灣新電影〉。 「美學與庶民:2008 台灣“後新電影”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Peng Hsiao-yen (Dec. 14-15, 2009). “A Traveling Disease: The ‘Malady of the Heart’ and the Modern Boy.” Conference on “Living Texts.” Sidney: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Oct. 22-23, 2010). “Auteurism and Taiwan New Cinema.” Conference on “History, Literature, and Auteurs: Revisiting Taiwan New Cinema.”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 彭小妍。2011 年 5 月 10 日。 “The ‘Outlook on Life Discourse’ and Zhang Jingsheng: China, Germany, and Japan.” 「跨文化中的華文文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 彭小妍。2012。〈中元祭與法國紅酒:跨文化批判與流動的主體性〉。第一屆世界台灣大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4月26-28日。
  • Peng, Hsiao-yen. 2012. “Subjectivity in flux: Zhang Jingsheng and the Eurasian post-Enlightenment discourse,” Conference on “Still Compare?: World Literature, ‘New Area Studies,’ Transcultural Critique,”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May 7.
  • 彭小妍。2012。〈流動的主體性:張競生與歐亞後啓蒙話語〉。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6月20-22日。
  • 彭小妍。〈「唯情主義」與科學理性〉。「歷史和文化的感性的動力:共感帶的形成與分化」國際研討會,首爾:延世大學,5月28日。
  • Peng, Hsiao-yen. 2013. “The Embodiment of Sentiments” and Memory: Wong Kar-wai as Auteur.” Conference on “Altering Archives: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Contemporary Sinophone Cinema.”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Dec. 16-17.
  • 彭小妍。2014。〈民初美育運動的「情感」與「理性」辯證:跨文化觀點〉。「翻譯與跨文化理論工作坊」 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1月13-14日。
  • 彭小妍。2014。〈跨文化倫理觀:「連結」與「流動的主體性」〉。「跨文化理論工作坊」研討會。2月10日。
  • Peng, Hsiao-yen. 2014. “Transculture and the self in Flux.”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ranscultural Studies and Chinese Philosophy.” Cluster of Excellence: Asia and Europe in a Global Context, Heidelberg University, co-sponsored with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May 14.
  • Peng, Hsiao-yen. 2014. “What is Transculture?.” Workshop on “The Transcultural Turn: New Approaches 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Paris 7, co- sponsored with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May 26.
  • Peng, Hsiao-yen. 2014. “Transculture as Ethics: Connectivity and The Self in Flux.”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Transcultural Turn: Theory and Practices.” Institut des Etudes Transtextuelles et Transculturells, Université Jean Moulin-Lyon 3, co- sponsored with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May 28.
  • Peng, Hsiao-yen. 2014. “Transculture and the Self in Flux: The Ghost Festival and French Red Wine,” Conference on Transcultural Theories.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November 21.
  • Peng, Hsiao-yen. 2015. “From Taiwan New Cinema to Cape No. 7: Auteurism and Beyond,” The 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Taiwan Studies, the State of the field. SOAS, London. June 18-20.
  • Peng, Hsiao-yen. 2015. “The Transcultural Lexicon: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Eurasian Post-Enlightenment Discourse,” Conference on Conceptu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Recent Trends in East Asian Studies. Hamburg University. July 17-18.
  • 彭小妍。2015。〈從《刺客聶隱娘》重探作者論〉,「傳奇:《聶隱娘》」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文哲所,12月14-15日。發表會議論文。
  • Peng, Hsiao-yen. 2016. “To Kill or Not to Kill: Auteurism and Storytell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Martial Art Aesthetic.”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June 29-30.
  • 彭小妍。2016。〈女人作為隱喻:《色|戒》的歷史建構與解構〉,「不死的靈魂:張愛玲學重探──張愛玲誕辰九十五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文哲所,7月1-2。發表會議論文。
  • Peng, Hsiao-yen. 2017. “Food and Sex: Zhang Jingsheng’s Regimen Theory and Thermodynamics,” opening speech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ody in Asian Literatures in the 20th et 21st Centuries: Discourses, Representations, Intermediality.” The University Paris Diderot — Paris 7. November 16-18.
  • Peng, Hsiao-yen. 2018. “To Kill or Not to Kill: Auteurism and Storytelling in The Assassin.” Seminar at Center for Cinema Studies, Lingnan University. March 1.
  • Peng, Hsiao-yen. 2018.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ANHN Global Humanities Forum, Taiwan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y 24.
  • 彭小妍。2018。〈唯情與理性的辯證:五四的反啟蒙〉。中研院文哲所,11月26日。
  • 彭小妍。2018。〈說一個完整的五四故事〉,「五四@100:思想、文化、學術」論壇。中研院文哲所,12月21日。
  • 彭小妍。2019。〈唯情與理性:一個完整的五四故事〉,「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5月2-4日。
  • 彭小妍。2019。〈情動力:德勒茲的斯賓諾莎論——表現或體現?〉,「翻譯德勒茲:德勒茲思想的翻譯、轉化與創造」工作坊。中研院文哲所,10月3-4日。
  • 彭小妍。2019。〈何謂「跨文化」?〉,文哲所三十週年所慶論壇。中研院文哲所,10月25日。

  • 彭小妍。2004 年 7 月 15 日。〈跨越海島的疆界〉。《聯合副刊》。
  • 彭小妍。2009 年 7 月 23-24 日。〈大江的心願──大江健三郎會議:由籌備到簽約〉。 《聯合副刊》D3。

  • 彭小妍。1992 年。〈沈從文的《阿麗思中國遊記》:童話或寫實?〉。《中國文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論文集》。頁 221-25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1993 年。〈巴金文體與主題的實驗〉。《巴金文集.第九卷》。頁 4-19。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 彭小妍。1994 年。〈七 Ο 年代鄉土文學論戰〉。《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頁 65-90。 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 彭小妍。1995 年 6 月。〈張資平的戀愛小說〉。《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現代文學會議論文集:民族國論述—從晚清、五四到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頁 139-7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1995 年 11 月。〈陳映真作品中的跨國企業:第三世界的後殖民論述〉。《臺灣的社會與文學》。頁 235-56。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 彭小妍。1995 年 12 月。〈張我軍的漂泊與鄉土〉。《張我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集:漂泊與鄉土》。頁 5-15。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彭小妍。1997 年 4 月。〈李昂小說中的語言--由《花季》到《迷園》〉。《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頁 329-36。臺北市:里仁書局。
  • Peng, Hsiao-yen (1997). “Seven Decades of Taiwan Literature: An Outline.” In East Asia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Histories and Society/Culture and Literatures, edited by Steven Totosy de Zepetnek. Edmonton, pp. 313-21. Albert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Alberta.
  • 彭小妍。1999 年。〈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的劉吶鷗〉。《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頁 169-20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2000 年。〈《迷園》與臺灣民族論述--記憶、述說與歷史〉。《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頁 183-194。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Peng, Hsiao-yen (2001).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 Post-Martial Law Phenomenon,”《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頁 471-495。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 (2002). “From Anti-Imperialism to Post-Colonialism: Taiwan Fiction Since the 1977 Nativist Literature Debate.” In Sights of Contestation: Localism, Globalism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edited by Kwok-Kan Tam, Wimal Dissanayake and Terry Siu-han Yip, pp. 57-77.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 彭小妍。2002 年。〈張競生的性美學烏托邦:情感教育與女性治國〉。《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和學會議論文集》。李豐楙主編。頁 561-58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Peng, Hsiao-yen (2002). “Sex Histories: 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 In Critical Studies: Feminism/Femini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edited by Peng-hsiang Chen & Whitney Crothers Dilley. Amsterdam: Editions Rodopi B. V.
  • 彭小妍。2002 年。〈前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Introduction: Lin Hai-yin’s 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城南舊事》。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Edition。林海音。 頁 viii-xix。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彭小妍。2002 年。〈巧婦童心:承先啟後的林海音〉。《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李瑞騰、夏祖麗主編。頁 113-118。臺南市:國立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 彭小妍。2002 年。〈一座文學的橋:銜接世代的林海音〉。《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李瑞騰、夏祖麗主編。頁 159-162。臺南市:國立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 彭小妍。2002 年。〈朱天心的臺北:從地理空間到歷史意識〉。《空間與地域文化-- 中國文學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李豐楙、劉苑如主編。頁 413-444。臺南市:國立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 Peng, Hsiao-yen (2003). “Historical Revisionism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 Post-Martial Law Phenomenon.” In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Perspectives on Taiwan Culture, ed. Christina Neder and Ines Susanne, pp. 13-28.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KG.
  • (2005). “Literature in Taiwan.” In 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ed. Edward L. Davis, pp. 339-41.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2005). “Le Dandy et la femme: Liu Na’ou et le néo-sensationnisme.” In D’un Orient l’autre, ed. Jean-Louis Bacqué-Grammont, Angel Pino & Samaha Khoury, pp. 451-464. Paris-Louvain: Editions Peeters, Cahiers de la société Asiatique, nouvelle série, numéro IV.
  • 彭小妍。2009 年。〈如何研究五四文學?〉。《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國家圖書館參考組主編。頁 41-45。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 彭小妍。2010 年。〈再現的危機:歷史、虛構與解嚴後眷村作家〉。《一九四九以後》。 王德威,陳思和,許子東主編。頁 324-353。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Peng, Hsiao-yen (2011).“La femme comme métaphore : reconstruction et déconstruction de l'histoire dans le film Lut/Caution.” In Taïwan: Ile de mémoires (Taiwan: island of memories), ed. Samia Ferhat et Sandrine Marchand, pp. 189-222. Lyon: Editions Tigre de Papier.
  • 彭小妍。2011。〈邊緣性與跨文化現代性──大江健三郎的安娜貝爾.李〉。彭小妍主編:《大江健三郎:從自我到世界》(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頁 335-365。
  • Peng, Hsiao-yen (2011).“L’histoire, la fiction et les écrivains des villages de garnison depuis la levée de la loi martiale.” In La literature taïwainaise: état et reception à l’étranger, ed. Angel Pino & Isabelle Rabut, pp. 143-165. Paris: Editions Youfeng.
  • 彭小妍。2013。〈「人生觀」與歐亞後啓蒙論述〉。收入彭小妍主編:《文化翻譯與文本脈絡》。臺北:中研院文哲所,頁221-267。
  • 彭小妍。2013。〈中元祭與法國紅酒:跨文化批判與流動的主體性〉。收入彭小妍主編:《跨文化情境:差異與動態融合——臺灣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中研院文哲所,頁199-232。
  • 彭小妍。2013。〈「唯情哲學」與科學理性〉。收入彭小妍主編:《跨文化實踐:現代華文文學文化》。臺北:中研院文哲所,頁245-264。
  • Peng, Hsiao-yen. 2014. “Woman as Metaphor: How Lust/Caution Re/deconstructs History.” In Peng Hsiao-yen and Whitney Crothers Dilley, eds, From Eileen Chang to Ang Lee: Lust/Cau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彭小妍。2015。〈民初美育運動的「情感」與「理性」辯證:跨文化觀點〉。收入彭小妍主編:《翻譯與跨文化流動:知識建構.文本與文體的傳播》。臺北:中研院文哲所,頁275-299。
  • 彭小妍。2016。〈《創化論》的翻譯:科學理性與「心」的辯證〉。收入彭小妍主編:《跨文化流動的弔詭:從晚清到民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頁261-291。
  • Peng, Hsiao-yen. 2017.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Neo-Sensation.” In David Der-weiWang, ed.,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462-467.
  • Peng, Hsiao-yen. 2017. “Na’ou Liu.” In Stephen Ross, ed., Routledge Encylopedia of Modern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orthcoming.
  • Peng, Hsiao-yen. 2018. “Wong Kar-wai’s Mood Trilogy: Robot, Tears, and the Affective Aura,” in Peng Hsiao-yen and Ella Raidel, eds.,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Sinophone Cinemas and Image Culture: Altering Archiv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p. 131-141.
  • Peng Hsiao-yen. 2018 Forthcoming. “To Kill or Not to Kill: Auteurism and Storytelling,” in Peng Hsiao-yen, ed.,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Peng Hsiao-yen. 2018 Forthcoming. “Visuality and Music in The Assassin: The Tang World Recreated,” in Peng Hsiao-yen, ed.,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Yuan-ju Liu and Peng Hsiao-yen. 2018 Forthcoming. “The Assassin and Heibai Wei: Two Dramatic Adaptations of ‘Nie Yinniang’,” in Peng Hsiao-yen, ed.,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Yuan-ju Liu and Peng Hsiao-yen. 2019. “The Assassin and Heibai Wei: Two Dramatic Adaptations of ‘Nie Yinniang,’” in Peng Hsiao-yen, ed.,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59-71.
  • Peng Hsiao-yen. 2019. “Visuality and Music in The Assassin: The Tang World Recreated,” in Peng Hsiao-yen, ed.,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89-98.
  • 彭小妍。2019。〈五四的反啟蒙〉。收入王德威、宋明煒編:《五四@100》(臺北:聯經出版社),頁65-68。

  • 彭小妍。1993 年。《超越寫實》。205 頁。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 彭小妍。1994 年。《斷掌順娘》。218 頁。臺北市:麥田出版公司。(小說)
  • Peng, Hsiao-yen (1994). Antithesis Overcome: Shen Congwen's Avant-Gardism and Primitism. Taipe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 彭小妍。2000 年。《歷史很多漏洞:從張我軍到李昂》。236 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2001 年。《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224 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2004 年。《純真年代》。137 頁。臺北市:麥田出版公司。(小說)
  • 彭小妍著,增田政広譯。2004 年。《でんでん太鼓の唄》。205 頁。東京都:風涛社。 (原著《斷掌順娘》)
  • 彭小妍。2006 年。《跨越海島的疆界:台灣作家的漂泊與鄉土》。131 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 Peng, Hsiao-yen (2010). Dandyism and Transcultural Modernity: The Dandy, the Flâneur, and the Translator in 1930s Shanghai, Tokyo, and Pari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彭小妍。2012 年。《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 彭小妍。2019。《唯情與理性的辯證:五四的反啟蒙》 (臺北:聯經出版社)。中山學術著作獎。

  • Peng, Hsiao-yen (1978).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to the Turn of the Screw. Taipei: Student Review Magazine Press.
  • (1979). American Short Stories Annotated: Three Stories by Bernard Malamud. Taipei: Student Review Magazine Press.
  • (1979). Eight Poems by Marianne Moore. Taipei: Student Review Magazine Press.
  • (1979). Seven Poems by Ezra Pound. Taipei: Student Review Magazine Press.
  • 福克納(Fsulknrt, Willism)撰,林啟藩,彭小妍合譯。1979 年。《出殯現形記》。臺北市:學生英文雜誌社。
  • 彭小妍譯。1983 年。《英雄的崇拜者--卡萊爾》。臺北市:時報文化。
  • 彭小妍。1995 年。《沈從文選集(上、下)》。臺北市:洪範出版社。
  • 彭小妍。1996 年。《漂泊與鄉土--張我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彭小妍。1996 年。《認同、情慾與語言--臺灣現代文學論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1998 年。《楊逵全集.戲劇卷》。2 冊。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1998 年。《楊逵全集.翻譯卷》。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1998 年。《楊逵全集.小說卷(I)》。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1999 年。《楊逵全集.小說卷(II)、(III)》。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1999 年。《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2 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2000 年。《八十八年小說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 彭小妍。2000 年。《楊逵全集.小說卷(IV)、(V)》。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2000 年。《楊逵全集.謠諺卷》。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彭小妍,黃英哲編譯;康來新,許蓁蓁合編。2001 年。《劉吶鷗全集.日記》。2 冊。 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
  • 彭小妍編。2001 年。《楊逵全集.詩文卷》。2 冊。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2001 年。《楊逵全集.書信卷》。291 頁。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2001 年。《楊逵全集.未定稿》。742 頁。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2001 年。《楊逵全集.資料卷》。505 頁。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小妍,吳佩珍客座主編。2009 年。《印刻文學生活誌.大江健三郎專輯》。頁 32-106。 臺北縣中和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有限公司。
  • 彭小妍特約編輯。2010 年。《電影欣賞學刊.海角七號專輯》。142 期。臺北市:國家電影資料館。
  • 彭小妍、施淑、吳儒賓、北岡正子、黃英哲編。2010 年。《許壽裳書簡集》。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彭小妍主編。2011 年。《大江健三郎:從自我到世界》。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Peng, Hsiao-yen and St. André, James, eds. 2011. China and Its Others: Knowledge Transfer Through Translation, 1829-2010. London: Ropodi.
  • Peng, Hsiao-yen and St. André, James, eds. 2012. China and Its Others: Knowledge Transfer Through Translation, 1829-2010. London: Rodopi.
  • 彭小妍主編。2013。《文化翻譯與文本脈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彭小妍主編。2013。《跨文化情境:差異與動態融合——臺灣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彭小妍主編。2013。《跨文化實踐:現代華文文學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Peng Hsiao-yen and Whitney Crothers Dilley, eds. 2014. From Eileen Chang to Ang Lee: Lust/Cau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Peng Hsiao-yen and Isabelle Rabut, eds. 2014. Modern China and the West: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Mediation. New York: Brill.
  • 彭小妍主編。2015。《翻譯與跨文化流動:知識建構.文本與文體的傳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彭小妍主編。2016。《跨文化流動的弔詭:從晚清到民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 Peng Hsiao-yen and Ella Raidel, eds. 2018.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Sinophone Cinemas and Image Culture: Altering Archiv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Peng Hsiao-yen, ed. 2018 Forthcoming.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Peng Hsiao-yen, ed. 2019. The Assassin: Hou Hsiao-hsien’s World of Tang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彭小妍。2005 年 12 月。〈文本翻譯與文化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 卷 4 期=總 60 期。頁 79-86。
  • 彭小妍。2006 年 10 月 2 日。〈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國科會人文素養研究子計畫(Key Competencies: Perspectives from Arts and Humanities)期中報告。9 頁。

  • 彭小妍。1997 年 7 月。《林海音研究資料彙編》1~9 冊。1,417 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彭小妍。1997 年 7 月。《林海音生平資料彙編》上冊。134 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彭小妍。1997 年 7 月。《林海音作品評論彙編》下冊。206 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Peng, Hsiao-yen (Aug. 9, 1991). “Xizang, inmi suiyue.” (On Tibet, obscure years). China Times Book Review.
  • (Nov. 15, 1991). “Hongfen.” (On Red powder). China Times Book Review.
  • (Feb. 28, 1992). “Qinhuai hopan.” (On Beside the Qinhuai River). China Times Book Review.
  • Peng, Hsiao-yen (1994).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and Review. no. 16: 176-77.
  • 彭小妍。1997 年 8 月。(評介 Frank Dikotter: Sex,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China)。《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5 期。頁 209-211。
  • 彭小妍。2005 年 12 月。〈從婦女、女性、女人到陰性書寫:中國女性主義的發展〉。 《婦女史研究》。13 期。頁 305-314。
  • 彭小妍。2006 年 3 月。 “Nicole Huang,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51 期。頁 211-220。
  • 彭小妍。2006 年 9 月。 “Emily Apter, The Translation Zone: A N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 期。頁 277-281。
  • 彭小妍。2008 年 3 月。〈評《董炳月「國民作家」的立場:中日現代文學關係研究》〉。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 期。頁 217-226。
  • 彭小妍。2008 年 6 月。 “Margaret Hillenbrand, Literature, Modernity, and the Practice of Resistance: Japanese and Taiwanese Fiction, 1960-1990.”《漢學研究》。26 卷 2 期,頁 323-330。
  • 彭小妍。2009 年 9 月。 “Frank Dikötter, The Age of Openness: China Before Mao.”《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5 期。頁 202-204。
  • 彭小妍。2016年12月。柯私仁、許維賢主編:《備忘錄:新加坡華文小說讀本》。《華人研究國際學報》第八卷第二期,87-90頁。

  • 彭小妍著。1994年。《斷掌順娘》。臺北市:九歌出版公司。
  • 彭小妍著。2004年。《純真年代》。臺北市:麥田出版公司。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Instagram
twitter Twitter
weibo Weibo